超额剩余价值是什么意思?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区别是什么
超额剩余价值的意思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简单地说就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通过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相对剩余价值又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什么,举例说明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个别资本凭借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超越社会平均条件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也可以叫做额外剩余价值。
但商品不是按照个别价值、而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售的。那些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因此它比其他企业多得一部分剩余价值,这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拓展资料:1.剩余价值率的变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工作日的长度、劳动的标准强度和劳动生产力。在这三个因素中,如果一个不变,另外二者发生变化,或者其中两个不变,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三个因素同时变化,可以产生种种不同的组合。并且,三个因素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这些组合就更加多种多样。2.年剩余价值率是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的。在年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条件下,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和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这是因为,剩余价值是由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带来的,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实际上剥削的劳动量也越大,因而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大,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否则情况就相反。3.在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即预付资本的增殖部分,首先表现为产品价值超过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而形成的余额。
预付资本由两部分构成,即在生产资料上支出的货币额c和在劳动力上支出的货币额v,c是转化为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v是转化为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如以m代表剩余价值,那么产品价值就表现为c+v+m。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区别是什么?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在定义、产生、结果等方面有区别,但也有细微的联系。定义差异:
1.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1.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
2.相对剩余价值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结果不同:
1.超额剩余价值: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
2.相对剩余价值: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联系: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主观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但其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拓展资料: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最基本的两个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价值的生产。
2.定义: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产生: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增长工作日,提高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剩余价值率;除了延长劳动时间外,提高劳动强度,让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消耗更多的体力和脑力,这与延长工作日并没有本质区别。
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具体通俗的理解是什么?
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2.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3.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
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超额剩余价值指的是商品个别价值与商品价值之间相差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资本家将商品按照商品价值出售,实现的是剩余价值,这个前提是资本家用来出售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与商品价值相等,这样每个资本家赚得的价值也是相等的。
这时,将这些商品再按照商品的一般价值出售的话,这个资本家就会赚得比其他资本家多的多的剩余价值——用资本家的话说,就是“成本更低,利润更多”。所谓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资本家比其他大多数资本家多获取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情况下,所有资本家普遍获得的、比以前多的多的剩余价值。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家的天性,一个资本家获得了超额剩余价值,那么其他资本家也会纷纷效仿,他们争相提高自己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各行各业的资本家都如此这般,最终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得到了提高,商品的一般价值也随之降低,各个工厂的生产效率趋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工厂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与商品一般价值基本相等,全体资本家都无法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这并不意味资本家是无利可图的——社会生产率普遍提高使得工人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也随之降低,资本家购买相同数量的生活资料所付出的价值比以前更少,这样节省下来的价值就揣进了资本家的腰包——这就是相对剩余价值,它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为代价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前者是后者的产生原因,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全体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竞相追逐,使得社会生产率普遍提高,劳动力价值降低,资本家因而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产物,它的实现是得宜于商品个别价值与一般价值的差距,并为个别资本家获得,它只有在其他大多数资本家都没有获得的前提下才是超额剩余价值(否则就仅仅是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产物,它的实现得宜于劳动力价值的降低。它让“全体”资本家都获得了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不仅限于个别资本家。
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啊?
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本质上都来源于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技术或其他手段使自己手下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称为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一般的劳动生产率,那么按照这个个别的劳动生产率进行生产,这个资本家手下的工人在相同生产时间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数量就高于其他大多数资本家手下的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数量——也就是说,个别劳动生产率条件下生产出的单个劳动产品的个别商品价值小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下生产出的单个劳动产品的商品价值.这个资本家将生产出的产品按照社会商品价值出售,所获得的高于其他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就成为超额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价值-商品的个别价值=剩余价值-个别剩余价值.不过,不是唯独一个资本家会想到获取超额剩余价值,这个社会全体资本家都会对此趋之若鹜.资本家们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使得这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直接导致每个商品的价值(不是个别价值)降低,最终各个工厂的效率接近一致,资本家们便得不到超额剩余价值.但与此同时,由于每个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使得维持工人再生产劳动力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也就是资本家们可以支付比以前更少的劳动力价值就可以维持工人的生活,省下来的价值就归资本家占有,这部分价值被称为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是暂时的、个别的现象,而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则是普遍的.整个社会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导致了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上一篇:萨拉米是什么?萨拉米是什么意思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