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礼是什么?古代诞生礼内容不包括什么
诞生礼是中国传统的诞生礼俗之一。多在小孩出生三天后举行,不同地区、民族形式多有不同,从刚出生洗礼开始到宝宝周岁抓周,一般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几层含义。

基本情况
诞生礼·寿礼,是汉族和兄弟民族人生四大礼俗之一。诞生礼,是人生中第一个隆重的仪礼,不仅从怀孕到周岁有一系列繁缛的礼俗,而且每年的诞辰目也有一定的纪念风俗。寿礼,实是诞生纪念日的不断重复。旧时,孕妇将届产月,即有“催生礼”。此礼,年长者隆重,年幼者简略。旧日诞生礼俗,已多废简或更新,而其习俗仍以象征性形式存在着。

拓展资料
《梦梁录》卷二十:“杭城人家育子,如孕妇入月,期将届,外舅姑家以银盆或彩盆,盛粟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上簇花朵、通草、贴套、五男二女意思,及眠羊卧鹿,并以彩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栗果。及孩儿绣棚彩衣,送至婿家,名日‘催生礼’。”婴儿降生,便有“逢生”(“踩生”)“三朝”、“一腊”、“二腊”、“三腊”、“望月”之礼俗。
婴儿诞生礼是什么?
在古代中国,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一个观念,民间视“无后”为“不孝”之首。所以,民间把婴儿的“诞生礼”看成极其重要的事情,并形成了很多相关的禁忌和习俗。
婴儿出生以后的第一个仪式就是“报喜”。孩子刚一落地,其父就要到岳丈、亲朋和邻里的家中去报告喜讯。“报喜”时所携带的物品,各地略有不同,但不外乎红蛋(煮熟后再染红的鸡蛋)、鸡、酒、糕点之类。同时,人们根据传统的习惯,从“报喜”者所带的物品就可以明白新生婴儿的性别。比如:以鸡“报喜”的地区,用公鸡则为男,用母鸡则为女;以酒“报喜”的地区,酒壶拴红线则为男,酒壶拴红绸则为女。有的地区“报喜”时还要燃放鞭炮,在岳父家门前燃放则说明是男,进至堂屋才燃放则说明是女。此外,由于受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深刻影响,一些地区的风俗表现为生男则喜,生女则不予声张。
在粤东及闽南,生男孩后在次年元宵节要往祖宗祠堂送花灯,以示添丁。生了女孩则只算添口,不算添丁,也不升花灯。“踩生”,又叫“踩门”,指外人有意或者无意踏入婴儿降生的产房。
“踩生”是流行于全国的一种生育习俗。但是,不同的地区对待“踩生”的态度却有很大不同。有些地区认为“踩生”对婴儿有益,有些地区则认为其有害。
在很多地区,产房是要禁止外人特别是男人进入的,于是在产房门前悬挂物品以示警戒。这种习俗由来已久,《礼记·内则》中就有记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蜕于门右。”意思是:生了男孩,要在门前悬挂弓;生了女孩,则在门前悬挂佩巾。类似的风俗有很多,只是悬挂的物品有所不同:有的是悬挂红泡刺、野姜叶;有的是在门上贴红纸剪成的葫芦(男)或梅花(女);有的是在门上插稻(男二女一)。
据说这种在门上悬挂物品的风俗,除了防止外人贸然进入产房,还有避邪驱灾的作用。在这些地区,如果有人无意间走入产房,人们会认为他(她)可能踩断产妇的奶水,或者把邪祟带入产房,从而对新生儿造成危害,必须采取某种方式予以补救。比如:冀中一带称“踩生”为“蹬嘴头”,如果有人无意间进入产房,蹬掉了孩子的嘴头,就必须马上与产妇互换腰带,俗信以为如此才能把奶水还给产妇。但是,也有不少地区把“踩生”看做是能给婴儿带来吉利的好事。
湘西的土家族和苏北地区的居民,就把婴儿出生后第一个到产妇家的人视为“踩生人”。同时,他们认为孩子将来的脾气、性格会和“踩生人”的性情及其当时的情绪有很大关系。所以,孩子的父母总要在孩子出生前就商讨决定请某位仪表堂堂、品行俱佳的人来“踩生”,并会热情款待以使“踩生人”尽量满意、高兴。旧时,汉族还普遍流行为新生儿“开奶”的习俗。
“开奶”,就是婴儿吃第一口奶。婴儿出生后,需待其将胎便排泄出来后,方能喂奶。很多地区在“开奶”仪式之前,先要蘸几滴黄连汤喂食婴儿,嘴里还要说:“三朝吃得黄连苦,来日天天吃蜜糖。
”然后,依次蘸以用肥肉、状元糕、酒、鱼、糖等做成的汤水喂食。口中唱道:“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日日有富余。”最后,让小儿吃一口其他正在哺乳的妇女的奶。
如果为男婴开奶,就要请正在哺育女孩的妇女;如果为女婴开奶,则要请正在哺育男孩的妇女。婴儿“诞生礼”中最有特色的当数“洗三”礼仪。“洗三”就是在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为其洗身,这是婴儿受到的第一次洗礼。仪式开麒麟送子图始时,产妇先要把一只红鸡放置在床前,然后烧香祈祷,谓之“拜床公床母”。
“洗三”用的水,是用槐树枝、艾蒿叶、花椒等中草药熬制。浴盆中往往还放有红蛋和金银饰物等。“洗三”一般由接生婆或者孩子祖母来执行,一边洗身,一边念诵:“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
”此时,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也要一边说些吉祥的祝语,一边将作为礼物带来的果品、金银饰物等投入盆中,谓之“添盆”。洗身完毕后,要用鸡蛋或者艾团给小儿擦额头,据说能起到免生疮疥的作用;用金银饰品摩擦小儿全身,据说能避邪镇惊。待梳洗完毕,穿衣戴帽后,接生婆要用秤砣轻压小儿身体,谓之“压千斤”,象征小儿长大后能担当重任。还要用小葱轻打身体,认为这样可以使其将来聪明伶俐。
然后,用锁象征性地锁住小儿手足,喻指将来能谨言慎行。满月礼,是又一个备受重视的生育礼俗。婴儿满月之日,父母要发帖邀客,为其办“满月酒”,也叫“弥月酒”。
亲朋各携礼物前来祝贺,礼物一般为金银饰品、小算盘、小如意等,也有送衣料和食品的。同时,人们一般会在礼品上刻写“长命百岁”、“金玉满堂”等吉利、祝福的字样。满月。
古代诞生礼内容不包括什么
古代诞生礼内容除了不包括“成年”。主要信息:诞生礼是中国传统的诞生礼俗之一,多在小孩出生三天后举行,不同地区、民族形式多有不同,从刚出生洗礼开始到宝宝周岁抓周,一般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几层含义。
华夏民族是一个礼仪文化极其发达的民族,拥有从出生礼、成年礼、婚礼、成长礼到葬礼的完整的生命礼仪体系。华夏生命礼仪饱含了华夏人文特色,有“冠”与“笄”的成年礼,有宁静优美的“昏礼”,有庄重安详的葬礼,出生礼也是别具特色。礼仪的起源、发展、形成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影响?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礼仪的起源: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1.天神生礼仪,
2.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
3.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4.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
5.礼生于理,起于俗。何为礼仪,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二)礼仪的发展
1.萌芽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此亦周口店山顶洞人,用曾骨作装饰,死人身上撒。
2.革创时期——新石器时期,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等卑有序,男女有别。
3.形成时期——青铜时代,原始社会解体,向奴隶社会过渡,劳动活动升温,推翻殷王朝取而代之的是周朝《周礼》产 生,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系统地纳入一个等卑有序的模式之中,要求人们依礼而行。
4.发展变早时期——西周末期,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战国时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等思想圣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系统地阐述了礼仪的本质与功能,在他的《论语》里有74处谈到礼仪要求人们用首先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他是主张以礼治国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古之礼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典章制度,如各朝代的典章制度,二是社会一切人的行为和举止规范,这是典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形成。
5.强化、衰落时期(公元前221的)(唐、宋、明、清)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成为后来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汉代、唐代、宋代、礼仪研究硕果累累,明代时,交友之礼完善,忠、孝、节、义等礼仪日趋繁多。特别是宋代家庭礼仪的发展是一个特点,主要代表人物有司马光(北京史学家),朱喜熹(南宋理学家)等代表作有《速水家仪》《朱子家礼》。
清代后期,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古代礼仪盛极不衰,一些西方礼仪传入,北洋新军的陆军开始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代替不合时宣的打千礼等。
二.礼仪的概念
1. 礼仪,世界各国民族历来都十分重视,这是因为礼仪是指导和协调个人和团体、民族之间、外交事物乃至国家关系,在社会交往中处理相互关系言行举止的准则.
2.礼仪是指人们在不同历史、风俗、宗教、制度和潮流等的影响下.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表示互相尊重在仪表、仪容、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与程序。(礼仪也是一种风度,一种美德,一种教养)
3.“礼仪”是指行礼的仪式,如“礼仪小姐”就是负责礼节和仪式的小姐.而“礼义”与“礼仪”的含义完全不同.“礼义”的“礼”,泛指我国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是社会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4.礼仪就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互相尊重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仪礼》、《周礼》、《礼记》合称为“三礼”.“三礼”是我国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论著
5.礼仪通常是指在大型或隆重的场合为表示重视、尊重、敬意所举行的合乎礼貌、礼节的要求和仪式.
一.见面礼节
1.招呼的礼节:党政机关人员称职务、同志工商界人士称职务、先生、小姐、女士 。
所谓礼仪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恭敬谦让之心.尊重爱护他人之举.待人接物的仪式.廉洁俭仆的风范以及文明高雅不卑不亢的处世之道.简言之礼仪既是人的外在美又是人的内在美
6.礼仪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修养是指对人际交往行为规范和准则的认知程度和水平
7. 礼仪是指人们与他人及社会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现方面的行为规范.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礼仪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
8.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历代贤哲对礼仪极其推崇.荀子在《荀子·修养》中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三.礼仪的本质:
1.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四.礼仪的特征:一般认为,礼仪有普遍性、共同性、继承性、差异性和时代发展性的特点,
五.礼仪的原则:应遵循尊重、遵守、适度和自律等四项基本原则
六.礼仪学的研究对象:礼仪主要以礼仪规律、礼仪规范、礼仪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七.礼仪学的研究内容及学习目的礼仪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礼仪的历史,礼仪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和外事礼仪等。
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道德感、责任心和规则意识。使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礼仪的理论水平有所提高,所掌握的知识具有实用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八.礼仪的功能礼仪的功能概括地说,是表示人们不同地位的相互关系和调整、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手段。礼仪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的功能尊重的作用即向对方表示尊敬、表示敬意,同时对方也还之以礼。
礼尚往来,有礼仪的交往行为,蕴含着彼此的尊敬。2. 约束的功能礼仪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礼仪一经制定和推行,久而久之,便形成为社会的习俗和社会行为规范。任何一个生活在某种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接受礼仪约束的人是“成熟的人”的标志,不接受礼仪约束的人,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甚至以法律的手段来强迫。
3. 教化的功能礼仪具有教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作用。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它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教化。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礼仪的完备和凝固,会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力量不断地由老一辈传继给新一代,世代相继、世代相传。
在社会进步中,礼仪的教化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4. 调节的功能礼仪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一方面,礼仪作为一种规范、程序,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对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模式起着规范、约束和及时调整的作用;另一方面,某些礼仪形式、礼仪活动可以化解矛盾、建立新关系模式。
可见礼仪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在发展健康良好人际关系中,是有其重要作用的。
九.礼仪的发展前景我国历来是“ 礼仪之邦”, 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 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大学应当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
(一)、大学生与礼仪
(二)、礼仪在保山
(三)、礼仪在中国
(四)、礼仪在国际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十.谈礼仪之邦的现状市场本起源于西方,中国的儒家文化本来就不是最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土壤,现在要把儒家传统的诚信体系移植到市场经济中来,当然会面临很多重建的问题了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但现在,这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诚信大国,却至今找不到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支点。过去经常被我们称为“尔虞我诈、利欲熏心”的西方世界,现在看来,却要远比我们这个礼仪之邦更有诚信。如:假冒产品、虚假广告、坑蒙拐骗、骗税逃税、伪造假账、恶意拖欠等现象的泛滥。
随地吐谈,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禁烟区吸烟,还有无时无刻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做出侮辱别人举动或话语等我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媒体大肆宣扬的礼仪之邦??? 真正称的上是礼仪之邦的是几百年前的唐朝,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事了为何媒体还要厚颜无耻的拿出来宣扬,更何况我们国家现在的状况哪里能看出来一个礼字???如果我门真的是一个礼仪之邦,为什么还要在08年之前临时抱佛脚,在全国展开学礼仪的活动???一个礼仪之邦需要学礼仪吗?第一,中国人在海外旅行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口香糖任意抹,上厕所不冲水。第二,损坏文物,宗教场所嬉戏,不尊重当地风俗。第三,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尊老爱幼,争抢拥挤,排队加塞,不守规则第四,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喧哗,坐卧随便,衣冠不整,口出脏字,举止粗鲁。第五,无视禁烟标志,吃自助餐浪费,不给服务人员小费,爱贪小便宜。
以上种种,表面看都是小事,但是它确实形成了一种观念,一种中国人在 的不良形象的烙印。中国发展越来越快,经济越来越发达,素质却每况愈下,日益滑坡。这里所说,除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文化差异外,我们确是应该三省吾身,扪心自问的。
中国,那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它现在还是礼仪之邦吗?
八.礼仪的常识
(一)、礼仪的作用(修身作用)
1.人际和睦,互敬互助
2.增强自信,行动自如
3.注重仪表,受人尊重
4.问禁随俗,获得成功
5.注重原则,捍卫国格
(二)、交谈的礼貌准则
1.贬己尊人准则
2.适切称呼准则
3.言语文雅准则
4.委婉求同准则
5.德辞行合准则
(三)、交谈的基本技巧
1.不要惊慌,认真倾听
2.先想后说,注意反应
3.选择话题,力求投机
4.巧说恭维,真诚得当
5.幽默风趣,机智灵活
6.眼神交汇,相互理解
7.柔言谈吐,宽以待人
8.多用敬语,展示风度
9.尊重习俗,注意禁忌
(四)、古代礼仪常识
1.中国传统的礼在道德规范上可以概括为“四维”、“八德”,“四维”是指:礼、仪、廉、耻,“八德”包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对礼的了解是“守礼”的基础。其次,便是“守礼”真正的“知礼”最终必然通过守礼表现出来。守礼是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是个人修养的外露。现代的“礼”要求我人和蔼待人、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秩序、助人为乐、保护弱小、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利益。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
2.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3.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
人生礼仪是什么?
是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仪式。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仪,国际上称作”通过礼仪”。
诞生礼:诞生礼居于人生四大礼仪之首,是人从所谓“彼世”到达“此世”时必须举行的一种仪礼。它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涉及到许多文化现象。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传承着一套与妇女产子、婴儿的新生息息相关的民俗事象和礼仪规范。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仪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似乎是一种势在必行的做法。比如,汉族民俗中就有为初生婴儿剪胎发及与此相关的“三朝礼”、“满月礼”和处理胎发的一些仪式,并且“三朝礼是人生礼仪中,表示小孩脱离孕期残余,正式进入婴儿期的标志”。由此可见头发对于初生婴儿的重要意义。
出生百日之际是什么意思
过百晬(岁)儿 是婴儿出生后的第100天。百日宴是指初生婴儿一百天举行的庆祝仪式。
婴儿出生100天,家中招待亲友,祈愿孩子长命百岁。中国在婴儿出生的第100天举行的祝其长寿的仪式。又称百岁、百晬。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人经济条件的改善,百日宴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场面也越来越大,消费也越来越高,百日宴也成了困扰人们生活的人情消费之一。中国在婴儿出生的第100天举行的祝其长寿的仪式。又称百岁、百晬。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明沈榜《宛署杂记》中都有记载。
百日庆贺的习俗延续至21世纪,庆贺的内容和形式虽有变化,但许多地区还保留喝百日酒、拍百日照、赏日的传统。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
“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新生儿满一百天,为孩子举行“过百日”亦称“过百日关”的庆贺仪式。过百日关也要请家族舅族的亲友参加,来客都来送贺礼,主人则要摆宴席。并会馈赠宾客以回礼,分享爱和喜悦。
其宗旨是祝福婴儿身健茁壮,长命百岁。蒙古民族给婴儿祝福的习俗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狩猎时期,古时当孩子们首次参加狩猎时,要以脂和肉涂其大拇指,以示对其祝福。
中国古代诞生礼生男孩卧室门左边应挂什么
挂一副弓。男悬弓女悬帨:“子生。
”出自《礼记·内则》。意思是:若生的是男孩,则在侧室门左悬弓一副,并且还要用弓箭射四方;若是女孩,则在侧室门右悬帨。帨,音“睡”,是女子所用的佩巾。扩展资料:诞生礼的其他步骤:1.佩璋礼:在妻子孕期,丈夫和妻子一道,为孩子选定适合佩带的玉饰。
区别男女,可从玉器的质料、颜色、文化内涵中加以区分。为即将出生的孩子选择最能代表父母美好祝愿的玉饰品。选定以后,由丈夫到玉器店购买。
注意,应选择可以佩带的玉饰物。
2.起名:在妻子孕期,夫妻应为孩子起好名字。由丈夫用毛笔将孩子的名字(男女各取一名)庄重地写于宣纸之上。
再由妻子亲手将其放入红色信笺之中,再亲手封好。在给婴儿初次哺乳后,婴儿妈妈怀抱婴儿,爸爸取来信笺,爸爸亲手拆开,妈妈亲手取出写有婴儿名字的宣纸,亲口将名字告诉宝宝。
3.报喜:由丈夫赴岳父母家、父母家通报喜讯。
宜先岳父母,再父母。应穿庄重的汉服礼服。到达后,先通报母子平安,再向岳父母(父母)行正式拜礼三次。
上一篇:漆皮鞋怎么保养?漆皮皮鞋怎样保养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