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晋城属于哪里?陕西省晋城属于哪个市

晋城属于哪里?陕西省晋城属于哪个市

最佳回答2022-11-27

晋城属于山西省。晋城,是山西省辖地级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是山西省东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的美誉。

晋城属于哪里

晋城

晋城市历史悠久,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东晋置郡,北魏置州,清置府,是一座千年古城。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诞生了刘羲叟、李俊民、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现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开化寺、程颢书院、柳氏民居、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遗产。

晋城属于哪里

河流

晋城市境内河流纵横,主要为丹河和沁河两大流域,以及卫河支流。沁河的主要支流有长河、白水河、犁川河、龙湾河、范河、端氏河、获泽河;丹河的主要支流有东丹河、东大河、巴公河、石盆河、永禄河等,卫河的主要支流有淇河、香磨河、武家湾河等。其干流流向多由北向南,支流流向多为由西向东。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9.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9.69亿立方米,重复资源为7.8亿立方米。

山西晋城在哪里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晋城市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有高都遗址、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

全市现有文物总量6767处,属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崇寺、海会寺、柳氏民居以及湘峪古堡等众多名胜古迹。

陕西省晋城属于哪个市

晋城是山西省的地级市。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即城区、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和高平市,以及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占山西省总面积的6%。

晋城属于哪个地级市,沁州属于哪个市

晋城属于山西省的地级市;沁州即沁县,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具体介绍如下:
1.晋城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

东、南依太行、王屋二山与河南省新乡、济源、焦作交界,西依中条山与临汾、运城衔接,北依丹朱岭、金泉山等山脉与长治接壤。
2.沁县沁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晋东南地区北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东经112°41′,北纬36°45′。沁县东接襄垣县、武乡县,南邻屯留区,西部与沁源县毗邻,北部与武乡县及晋中市平遥县接壤,居省城太原与市府长治的中轴线上,自古就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煤海中的绿地”、“北方水城,中国沁州”之称。扩展资料沁县的历史沿革:西汉于今县城南20千米古城村置铜眧县,属上党郡。

北魏徙治今县城西南20千米故县镇,改属乡郡。建义元年(528)于今县境东南别置五原县,属襄垣郡,北齐废。隋,铜眧县先后属沁州、潞州。

唐徙今治,先后属沁、韩、潞州。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于今县境置威胜军,县属之。金天会六年(1128)改威胜军为沁州,元光二年(1223)改义胜军。

元初又改为沁州,县均属之。明洪武间铜眧县废入沁州,升直隶州。民国初年降为沁县。

1946年沁县解放,1949年属长治专区。1958年与襄垣县合并为襄沁县。不久沁源县并入,称沁县,属晋东南专区。1959年恢复3县原建制,隶属不改。

1967年属晋东南地区。1985年属长治市。

晋城属于山西那里了?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河南的重要门户。太焦、侯月铁路纵贯本境,晋焦高速、二广高速、晋阳高速、207国道、省道与县道、乡道交织成网,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晋城市下辖城区、泽州、高平市、阳城、陵川和沁水六县(市、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总耕地面积为283.38万亩,人均耕地1.42亩。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9.71万人(其(其中非农业人口46.65万人)。全市人口中有22个民族。

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城区。

晋城区在山西省的哪个城市?

属于晋城市,城区是晋城市的市辖区。晋城市城区位于晋城市中部,四周与泽州县接壤。

是1985年8月市管县体制改革中新设置的县级行政区。是晋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为晋城市人民政府、城区人民政府和泽州县人民政府机关驻地。城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双轨电气化太焦铁路贯穿南北,有铁路专用线10多条。

晋(城)阳(城)、晋(城)焦(作)、长(治)晋(城)、晋(城)济(源)高速公路,在境内交会。207国道、太(原)洛(阳)、晋(城)韩(城)、晋(城)陵(川)、晋(城)张(路口)、晋(城)辉(县)等干线公路,纵横交织。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内拥有北宋理学家程颢任县令时讲学的古书院,有北宋道教宫殿玉皇庙,有可与赵州桥相媲美的景德、景忠二桥,有省级非物质遗产“上党二簧”,有周世宗在这里大胜巴公原后命名的上辇、下辇村落名称沿用至今。

城区还有流传几百年的“晋城八音会”、“划旱船”、“二鬼扳跌”、“打铁花”、“老杆烟火”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主打民俗文化牌的司徒小镇更是成为近年来最具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扩展资料历史沿革晋城市城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时间,大致可追溯至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高都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人类就在此定居。是隋代著名高僧慧远、天文学家刘羲叟、诸宫调发明者孔三传、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卜、明代大臣张昺、中将王继堂、著名深海潜水员刘开周等著名人物的故里。尧、舜、禹时期,《禹贡》记载曰为冀州之域,且属 “ 帝都畿内 ”。

传说中的尧封丹朱、蚩尤冶铁、愚公移山、有凤来栖等古老神话均兴于此。夏、商、周属冀州,夏末,商汤讨伐夏桀,夏桀居住在天门,后迁于垂都(天门即晋城市著名关隘天井关,垂都即高都故城,以产垂棘之壁而著称)。春秋时期,其地名高都,为赤狄翟人铎辰所杂处。周襄王十七年(前635),晋文公纳周襄王,以避昭叔之难。

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翟,以求东道。文公勤王始振霸声得襄王之赐,始启南阳(今沁阳一带)。是冬即取原国(济源西北),拓开本境至南阳的通道。周襄王二十八(前624),《吕氏春秋》载晋侯西伐巴蜀(今汾阳),迁巴子于高都周成候十六年,赵、魏、韩三家置晋静公于晋国端氏邑(今晋城市沁水端氏镇),后又迁晋静公于高都邑祭祀,而后三家分晋。

战国时期,初属魏国,后属韩国、赵国。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将白起伐韩,攻取野王,上党郡守冯亭以17郡邑归赵。秦庄襄王元年,大将蒙敖讨伐魏国,取高都。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36郡,置高都县,属上党郡。

汉代至于曹魏时期,晋城市分属司州平阳、河内、并州上党三郡,城区属上党郡高都县。东晋太元中年(383年),五胡乱华,西燕慕容永,分平阳与上党,置建兴郡,郡治阳阿(后省入高都),本境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改建兴郡为建州,属建州高都郡,治高都城,为州治及郡治。

北齐,属建州高都郡,治高都县,为建州州治及高都郡治北周,属建州高平郡,为建州州治及高平郡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年),省郡入州,建州改为泽州,州治高都改称丹川县,仍为泽州州治。隋大业三年,复州制为郡制,改泽州为长平郡,本境为长平郡丹川县,为郡治。

隋义宁二年,复郡制为州制,改长平郡为泽州,丹川为泽州州治。唐武德元年,分置盖州、建州、泽州三州,本境分属建州、盖州,均为州治。唐贞观元年,盖、建、泽三州复并为泽州,本境为泽州晋城。唐天宝二年,泽州改称高平郡,属高平郡,乾元初年复称泽州,属泽州,均为郡治和州治。

唐天佑二年,属泽州,为州治丹川县,隶属河东道,后改隶昭仪节度使。会昌三年,爆发刘禛之叛,李德裕率军讨伐,割泽州隶于河阳节度等。五代时期,属泽州,仍为州治,先后隶后梁、后晋、后唐、后周各朝。

后唐元年,复称泽州晋城,宋、金、元、明历代因之。宋代,属泽州(或称高平郡),隶河东路。金天会六年,泽州改南泽州,属南泽州,隶河东南路。金天德元年,复属泽州,仍隶河东南路。

金元光二年,泽州升忠昌军节度,属忠昌军节度使。元代至元年,属泽州司侯司,隶属中书省晋宁路,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为腹里。明洪武二年,属泽州直隶州,州治晋城省入泽州,本境即为州治,直隶山西布政使司。

清雍正六年,属泽州府,设本境为泽州府所辖凤台县,为泽州府府治。民国三年,撤销泽州府,府治凤台复称晋城,泽州府所辖五县均隶属�。

继续浏览:

上一篇:云雀在换毛的时候喂什么?鸟在换毛期间可以喂羽毛生长素吗

下一篇:双十协定是在哪里签订的?《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在什么时候签定的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