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的意思?义不容辞的意思
义不容辞的意思是: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造句
1、既然是关系到儿童福利,我自然义不容辞,愿意挺身而出。
2、每次同学有困难请求他帮忙的时候,他总是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义不容辞。
3、兴国安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4、毕竟大家朋友一场,这样的小忙我肯定也是义不容辞的。
义不容辞是啥意思
“义不容辞”是指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义不容辞”出处:
1.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
3.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妾受夫人谆嘱,义不容辞”。用“义不容辞”造句:
1.投入急难救助,是每个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你是我的莫逆之交,我当然要义不容辞地替你排解困难。
3.这些新会员进入演讲会寻求改善他们的沟通技巧,而我们则义不容辞应帮助他们学习、成长与达成目标。
4.这件事,我义不容辞,就让我来协助你吧!
5.作为你们在立法机构的代表,我会义不容辞地以第一时间去反映业界的意见,并站在政经风浪的前端,我的工作是能够接受公开的验证。
扩展资料“义不容辞”的典故: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又决定南征了。但这时有人来报告说:“刘备正调练军马、屯积粮草,将要攻取西川。”曹操大惊,说:“如果刘备攻下西川,他各方面的辅助条件就具备了,以后就很难打败他了,怎么办?”这时,诏书侍御史陈群说:“您不必过虑,现在孙权、刘备结为联盟。
如果刘备想攻取西川,您可以派大军直取江南,那么,孙权一定会向刘备求救;而刘备一心只想攻取西川,也就无心援助孙权,孙权势单力薄,江东一定会被您占领。以江东为依托,荆州也就唾手可得了。到那时,再想办法攻取西川,打败刘备,天下就可平定了。
”曹操高兴地说:“你的话正合我意。”于是,曹操马上率领三十万大军,径直向江南进发。早有探子将情况报告给孙权,孙权忙与众将商议对策。张昭说:“您可派鲁子敬急速到荆州,求刘备同心协力抗拒曹操。
子敬曾有恩于刘备,刘备一定会听子敬的话;况且,刘备现在已是东吴的女婿,抗拒曹操,帮助东吴,从道义上讲也是不容推辞的。如果刘备相助,江南就没有危险了。”孙权同意了张昭的建议,立即派鲁肃写信给刘备。刘备看信后,差人往南郡请孔明,孔明到荆州看了鲁肃的信,胸有成竹地说:“也不消动江南(东吴)之兵,也不必动荆州之兵,自有办法使曹操不敢进攻江南。
”他回信给鲁肃说:“你不必担心,我已有退兵之策。”送信人离去以后,刘备问他说:“先生有何妙计,能退曹操三十万大军?”孔明说:“曹操平时最担心的就是西凉的军队。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的儿子马超统领西凉的军队,马超一定对曹操切齿痛恨。您可写一封信去联络马超,劝他兴兵入关,曹操腹背受敌,就无暇进攻江南了。
”刘备大喜,立即按孔明的计策去做了。马超果然起兵入关,攻打长安,曹操只好又放弃南征的计划了。
义不容辞的意思
义不容辞意思是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义不容辞,汉语成语,读音为yì bù róng cí,意思是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成语典故:东汉时期,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大举进攻孙权与刘备。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经过休整又一次亲率大军南下伐吴。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谋士张昭认为必须联合刘备,请刘备出兵共同抗曹,刘备是东吴的女婿,曹操也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抗曹大业,义不容辞!意思相近的成语有:1.义不容却,汉语成语,拼音是yì bù róng què,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应该如此。
2.责无旁贷,汉语成语,拼音是zé wú páng dài,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
义不容辞是什么意思 义不容辞解释
1.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