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是怎么形成的?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镜泊湖是在第四纪晚期,湖盆北部发生断裂,断块陷落部分奠定了今日湖盆基础。园区西北部的火山群自100万年前不断喷发,形成了一条长达百余里的玄武岩台地,距今4800年前左右的最后一次火山爆发的熔岩在今镜泊湖电站大坝附近和沿石头甸子河断裂谷又有玄武岩溢出,熔岩流与来自西北部火山群喷发物和熔岩汇集。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一道玄武岩堰塞堤,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及其支流,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

镜泊湖水力发电厂,位于宁安县四季通所辖新、老二个电站,隶属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老站建于伪康德4年(1937年),伪康德9年(1942年)发电,装机容量为18000千瓦的机组2台。新站是扩建工程,于1968年破土动工,1979年全部建成投产,装机容量为15000千瓦机组4台。两站装机总容量为96000千瓦。镜泊湖发电厂是牡丹江流域梯级水力开发的一部分,水库库容为16.25亿立方米,年平均设计发电量为3.2亿度,为黑龙江省东部电力网中唯一的中型水力发电厂。

尔站电站,属尔站西沟河水系电站,是东京城林业局于1970年4月兴建,1971年4月建成。装有1台机组,容量为240千瓦。从1981年至1985年共发电201.5万度,年平均发电量为40.3万度。电站建成后,发电全部自用,未并入国电网。
镜泊湖是如何形成的?
山环碧水水环山,岚影湖光两陶然。最忆吊水楼前瀑,声如沉钟水如帘。
它不象一些驰名的风景区那样,到处都留着人工的痕迹。镜泊湖完全靠自己的天然面貌,吸引着无数游人。你看吧,四周低矮的群山全被青翠的树木遮掩着,看不到行人,看不到村落,四野静得出奇。湖水清澈透明,顺着山势弯弯曲曲地伸展着,象一面藏在万绿丛中的宝镜。也许“镜泊”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罢!镜泊湖最吸引人的风景点是吊水楼瀑布。当平静的湖水慢慢地流到尽头的时候,要从一个三十米高的陡崖跌落下去,就象一条白花花的水帘,飞雪捣玉,直泻江底,发出沉钟般的轰鸣。那种气势真是雄伟极了。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南部,是个有名的天然湖泊。湖面面积九十平方公里,最大水深五十米,蓄水量十九亿立方米。它不仅以风景悠美闻名于世,而且物产丰富。
环湖的森林中有落叶松和黄波罗等名贵树木,湖中盛产味道鲜美的湖鲫。科学家告诉我们,在镜泊湖尚未出现之前,这里原来是牡丹江的河道。牡丹江发源于完达山区,在山间切成一条深深的峡谷。
大约一万年前,在距离今天镜泊湖不远的崇山峻岭间,发生了一次规模很大的火山爆发。伴随火山爆发,有大量的岩浆从地壳深处流了出来,并且沿着牡丹江上的一条支流,顺势而下,一直流到牡丹江河谷中。火山不停地活动,岩浆也一次又一次流出,它充塞了溪谷,又在牡丹江上“建造”起一条坚固的岩石大坝,把牡丹江水堵了起来,于是在大坝后方,壅起了一个新的湖泊——镜泊湖。这种由于河道堵塞而形成的湖泊,被称为堰塞湖,五大连池也属于这类湖泊。
滔滔的牡丹江水被火山岩浆拦腰斩断了。但是它又不甘心屈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位。当镜泊湖的水位高过岩石大坝的时候,湖水就漫过大坝。这样,在大坝的前方就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吊水楼瀑布。
一万年过去了,江水的力量虽然很大,但也始终没能把岩石大坝完全切穿,镜泊湖照样那样美丽,吊水楼瀑布仍然奔流不息,日夜轰鸣。
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镜泊湖(Jingpo Lake):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地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距宁安城50公里。
注入湖泊的河流除牡丹江干流外,还有大梨树沟河、尔站西沟河等小河流。唐代,满族先民——靺鞨人称镜泊湖为忽汗海,辽称扑鷰水,金称必尔腾湖,清初宁古塔流入以湖水照人如镜而命名为镜泊湖。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百里长湖景区、火山口原始森林景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景区三部分组成,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平方公里。以湖光山色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及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性景区。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镜泊湖 风光秀丽的镜泊湖婉如一颗璀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缰上,它以独特的朴素无华的自然美闻名于世,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典型熔岩堰塞湖。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的群山中(宁安县城西南)。湖区周围有火山群、熔岩台地等。湖面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仅6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湖深南部仅几米,北部一般可达40~50米,鹿圈脖附近最深达62米。湖面平均海拔 350米。镜泊湖为新生代第三纪中期所形成的断陷谷地。
第四纪晚期(大约一万年前),湖盆北部发生断裂,断块陷落部分奠定了今日湖盆基础。同时在今镜泊湖电站大坝附近和沿石头甸子河断裂谷又有玄武岩溢出,熔岩流与来自西北部火山群喷发物和熔岩汇集,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一道玄武岩堤坝,堵塞了牡丹江及其支流,形成镜泊湖。这样形成的湖泊,称为堰塞湖。
湖区有由离堆山及山岬形成的一些小岛。湖北端湖水从熔岩堤坝上下跌,形成25米高,40米宽的吊水楼瀑布;瀑布下的深潭达数十米,与镜泊湖合为镜泊湖风景区。镜泊湖,历史上称阿卜湖,又称阿卜隆湖,后改称呼尔金海,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忽汗海,明志始呼镜泊湖,清朝称为毕尔腾湖。
今仍通称镜泊湖,意为清平如镜。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即宁安市西南5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它是大约一万年前, 镜泊湖是历经五次火山爆发,由熔岩阻塞河流形成的高山堰塞湖,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山湖泊。以天然无饰的独特风姿和峻奇神秘的景观而闻名于世,是国家著名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约在第四纪的中晚期火山爆发,玄武岩浆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泊。
湖深平均为40米,由南向北逐渐加深,最深处达62米,湖身纵长50公里,最宽处9公里,最窄处枯水期也有300米,全湖分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个湖区,总面积90。3平方公里。由西南至东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型,湖岸多港湾,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而最著名的湖中八大景却犹如八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这条飘在万绿丛中的缎带上。这最著名的八大景是-吊水楼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墙砬子、珍珠门、道士山和老鸪砬子。
镜泊湖原始天然,风韵奇秀。山重水复,曲径通幽。动人的传说,更为这北方的名湖,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名称: 火山建造的湖--镜泊湖 主题词或关键词: 地球科学 栏目关键词: 科普知识 内容火山建造的湖--镜泊湖 镜泊湖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南部,藏身于崇山峻岭之中。
唐代称为“忽汗海”,明、清时叫“毕尔腾湖”,意思就是“平如镜面的湖”,和现在所称的镜泊湖的含义是相同的。镜泊湖形状狭长,南北长约45公里,最宽处只有6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南浅北深,北部最深处达60米,而南部最浅处只有1米左右。
镜泊湖是火山创造的奇迹。火山爆发喷出的熔岩流入牡丹江的河道,凝固后形成了堤岸,堵塞了上游的河谷。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湖泊。
这种由于火山熔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叫做堰塞湖。 镜泊湖示意图因为熔岩凝固成的岩岸有裂缝、缺口,湖水就从缺口处流下,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瀑布。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落差高达20米,水帘横空,飞珠碎玉,景色十分宜人。除吊水楼瀑布外,还有大孤山、小孤山、珍珠门等八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为什么会有镜泊湖?
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熔岩堰塞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境。镜泊湖原叫湄沱湖,唐代渤海时期称忽汗海、忽汉湖,明清时称为必尔腾湖,就是平如镜面的意思。
湖体在群山环抱中呈南北狭长状,全长140多千米,号称百里长湖。平地出高湖。在镜泊山庄北面的吊水楼瀑布堪称一绝:茫茫的镜泊湖水在这里沿着熔岩断裂面跌入百米深潭之中,宽约50米落差达20米,其声如惊雷撼岳,其势若万马奔腾。湖中岛屿以天然无饰和富于变化而著称:白石砬子岩石裸露雪白,远望如笋立;大孤山、小孤山、道士山等山石嵯峨,青松古雅;珍珠门由并列湖中的两个小岛组成,恰似镶嵌在湖面上的两颗明珠。而岸边高耸入云的城墙砬子,不仅山势险要,更因为是当年渤海国上京路湖州城遗址,而引起人们的注意。由镜泊山庄向西45千米可以到达地下森林。地下森林是生长在火山口内壁上的森林,也叫火山口森林。
火山口大小不一,内壁陡直,壁上附有风化岩石和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经过漫长的岁月,火山口内外长满了茂密的原始森林。站在稍高些的火山口上向下望去,参天大树竟如蒿草一般,令人咋舌,叹为观止。
镜泊湖的形成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典型熔岩堰塞湖,是历经五次火山爆发,由熔岩溢流堰塞河流而成的高山堰塞湖,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351公尺,面积95平方公里,最深62公尺。
第四纪晚期(大约一万年前),湖盆北部发生断裂,断块陷落部分奠定了今日湖盆基础。同时在今镜泊湖电站大坝附近和沿石头甸子河断裂谷又有玄武岩溢出,熔岩流与来自西北部火山群喷发物和熔岩汇集,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一道玄武岩堤坝,堵塞了牡丹江及其支流,形成镜泊湖。镜泊湖是怎么样形成的
今称镜泊湖,意为清平如镜。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5742.htm所在地区 黑龙江 面积 95.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 62.00米,平均深度40米 容积 16.3亿立方立米 成因类型 堰塞湖 生态特征 镜泊湖属中营养湖,表现为富营养化为期半年,以
7.
8.9这三个月最为严重,主要是磷含量高;冬季水温为0~0.8℃(表层)、夏季表层水温最高可达27℃,全湖年均温2.5℃,水温分层明显,湖水的分层期为每年的5~9月,7月温跃层出现在10~21m之间,平均深度11m,温度递减率为0.79℃/m,9月温跃层出现深度为19~31m,比7月下移10m左右,斜温层平均深度93m,温度递减率为0.61℃/m,11月初期额面开始结冰、冰层厚06—1m;镜泊湖鱼类组成80年代10科40种;有文献记载的镜泊湖鱼类共计52种。
湖面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仅6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湖深南部仅几米,北部一般可达40~50米,鹿圈脖附近最深达62米。
湖面平均海拔 350米。镜泊湖为新生代第三纪中期所形成的断陷谷地。第四纪晚期(大约一万年前),湖盆北部发生断裂,断块陷落部分奠定了今日湖盆基础。
同时在今镜泊湖电站大坝附近和沿石头甸子河断裂谷又有玄武岩溢出,熔岩流与来自西北部火山群喷发物和熔岩汇集,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一道玄武岩堤坝,堵塞了牡丹江及其支流,形成镜泊湖。这样形成的湖泊,称为堰塞湖。湖区有由离堆山及山岬形成的一些小岛。
湖北端湖水从熔岩堤坝上下跌,形成25米高,40米宽的吊水楼瀑布;瀑布下的深潭达数十米,与镜泊湖合为镜泊湖风景区。镜泊湖,历史上称阿卜湖,又称阿卜隆湖,后改称呼尔金海,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忽汗海,明志始呼镜泊湖,清朝称为毕尔腾湖。今仍通称镜泊湖,意为清平如镜。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即宁安市西南5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它是大约一万年前, 镜泊湖是历经五次火山爆发,由熔岩阻塞河流形成的高山堰塞湖,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山湖泊。
以天然无饰的独特风姿和峻奇神秘的景观而闻名于世,是国家著名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约在第四纪的中晚期火山爆发,玄武岩浆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泊。湖深平均为40米,由南向北逐渐加深,最深处达62米,湖身纵长50公里,最宽处9公里,最窄处枯水期也有300米,全湖分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个湖区总面积90。3平方公里。
由西南至东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型,湖岸多港湾,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而最著名的湖中八大景却犹如八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这条飘在万绿丛中的缎带上。这最著名的八大景是-吊水楼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墙砬子、珍珠门、道士山和老鸪砬子。镜泊湖原始天然,风韵奇秀。山重水复,曲径通幽。
动人的传说,更为这北方的名湖,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名称: 火山建造的湖--镜泊湖 主题词或关键词: 地球科学 栏目关键词: 科普知识 内容火山建造的湖--镜泊湖 镜泊湖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市南部,藏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唐代称为“忽汗海”,明、清时叫“毕尔腾湖”,意思就是“平如镜面的湖”,和现在所称的镜泊湖的含义是相同的。
镜泊湖形状狭长,南北长约45公里,最宽处只有6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南浅北深,北部最深处达60米,而南部最浅处只有1米左右。 镜泊湖是火山创造的奇迹。
火山爆发喷出的熔岩流入牡丹江的河道,凝固后形成了堤岸,堵塞了上游的河谷。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湖泊。这种由于火山熔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叫做堰塞湖。 镜泊湖示意图因为熔岩凝固成的岩岸有裂缝、缺口,湖水就从缺口处流下,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瀑布。
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落差高达20米,水帘横空,飞珠碎玉,景色十分宜人。除吊水楼瀑布外,还有大孤山、小孤山、珍珠门等八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