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麦积山石窟有多少尊佛像?麦积山上的三尊大佛

麦积山石窟有多少尊佛像?麦积山上的三尊大佛

最佳回答2022-11-27

麦积山石窟有一万多尊佛像。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这座崖阁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千佛廊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麦积山石窟有多少尊佛像

西崖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万佛堂又叫“碑洞”,跨进门,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双手作接引之姿。窟内现存泥塑30多件。前壁的左上侧留有影塑的千佛千余身。窟龛中有许多制作精巧的弥勒、沙弥、供养人的雕塑。天堂洞是两崖上最高的石窟,窟内全是大型的石刻造像,中间一尊,高1.95米,左右两尊,高1.28米,每尊像约有二、三吨重。

麦积山石窟有多少尊佛像

石窟始建于后秦(384年~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死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而埋葬。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间(561年~572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建造七佛阁。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麦积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毁,窟群分为东、西崖两个部分。

麦积山石窟的特征是什么?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并创建佛寺。北魏、西魏、北周时期,大规模开凿。

现存最早的石刻题记为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唐代开元二十二年(734),天水大地震,使麦积山石窟崖面中间部分倒塌,故整个石窟就分为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窟,西崖现存140窟。麦积山的一个特征是窟内佛像几乎都是泥塑(因为山之石不宜精刻),麦积山石窟内大小佛像共有7200余尊。

其中最高的佛像高约16米(阿弥陀佛),最小的佛像仅十几厘米。造像特点质朴、细腻,形象逼真。

麦积山上的三尊大佛

        定西到天水坐车三个多小时,一路上多是荒山秃岭;天水到麦积山不到半个小时,一路上却郁郁葱葱,天水眷顾麦积山。天水不愧为天水,有天河之水滋润,夫复何求?         麦积山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据说高 出地面142 米。

绝壁上都是洞窟,惟顶上长着疏疏的草树,像是戴着一顶绿冠。据说麦积烟雨是麦积山风景区的胜景,可惜天公不作美,没有眼福,看来只能在想象中揣摩一二了。      一路沿缓坡而上,远远的看见左侧山崖上浮着的三尊大佛,中间的那尊法相庄严,据说高达13米。两侧的高约9米,右侧那尊不知是被谁剜去了,只剩下一个印记,看不出喜怒哀乐;左侧的那尊脸略偏向主佛,脸色赭红,令人想到西北一带普通百姓脸上的高原红。

        缓坡尽头再左拐,可以看见一个比较大的广场,广场的尽头正对着我们的就是麦积山,麦积山下面是瑞应寺,走在寺右侧的一条小路上,迎接我们的又是三尊大佛,释迦牟尼佛居中,左侧是大势至菩萨,右侧是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看过去是坐像,下半身已经看不清楚了,佛高近16米。三尊菩萨黑黑的眼珠子看着每一个走近他的人,感觉佛对我们这些世间俗子真是青睐有加。

        阶梯,栈道,给了我们零距离亲近佛的机会,佛的脸庞圆润而丰满,面带笑容而又不失庄重,耳垂肥而下坠,袈裟飘动,褶皱清晰而凹凸有致,让人想到吴带当风,挂在脖子上的佛珠一个个珠圆玉润。在这三尊佛面前,人显得很渺小,想要和他们合影几乎是不可能的。佛龛里的雕像有三尊的,有五尊的,也有七尊的,但大多数是三尊,主佛端坐居中,后面是阳光普照的图案,两侧的侍立如仪,融融泄泄,家庭气氛特浓,佛龛里的佛像有大有小,大的将近两米,小的仅10多厘米,221个佛龛就是221个家庭。

有的大门敞开但不能进去,想要融入这些家庭绝对是不可能的。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 384-417 年,那是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皇帝轮流做,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二三十年,连偏远的游牧民族也时不时活跃在舞台正中的聚光灯下,唱大风起兮,唱大江东去,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石雕艺术家们就把他们的审美趣味熔铸在敦煌,在大同,在洛阳,在天水的石壁上,江山何其有幸,时光的流可以冲淡他们衣服上鲜艳的色彩,但冲不掉他们脸上的笑容;岁月的刀可以剜去他们身体的某一些部位,但剜不去他们栩栩如生的姿态和丰富厚重的灵魂。

            将近十一点到达麦积山石窟景区,一个半小时参观,原以为上上下下会很累,时间会很紧,走马观花,又没请人讲解,结果一圈走下来,时间还有盈余。也不知看了些什么,大大小小10632尊石像,几乎都是笑容可掬的,有锁在龛里的,有开着门只能在门外窥视的,有露在石壁表面的。其中七佛阁就有上、中、下三个系列,而4号窟上七佛阁就有影塑佛像757身;千佛廊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西崖的133号万佛洞18块石碑上竟有飞天、佛像3000余尊。你怎么看得过来?         未能免俗,且留诗为证: 小陇山中一孤垛,麦积山上三尊佛。

古来多少名利客,笑看世间阿弥陀。

麦积山三大佛的介绍

135窟(俗称天堂洞)北魏晚期(516-534)开凿,为西崖三大窟之一。俗称“天堂洞”,既王仁裕《玉堂闲话》中称之为“天堂”者。

全窟共有造像17身。正壁中龛泥塑一佛二菩萨和窟左石雕一佛二菩萨,都是形神兼备的优秀作品。壁画约保存50平方米。正壁上部绘涅磐变,其右侧的八王争舍利,构图准确,描绘真切,表现了激烈的争战场景。

142窟:时代、北魏北魏晚期(516-534)开凿,窟内塑三世佛及菩萨、弟子。壁面又有贴影塑佛、菩萨、飞天及供养人等。布局严谨,形式多样,是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之一。

37窟:时代、隋洞窟形制: 圆卷龛、前部毁。 造像: 龛内塑坐佛一身,右侧一胁侍菩萨。 特点: 主佛高2.10米,顶作低平螺旋髻,略有残损,面形方圆,着通肩架裟,善跏趺座于方形座上,中踩半圆莲台,体躯健美,神态安详。

右胁侍菩萨,高1.85米,顶蓄高髻,戴华髻冠,面容丰满,形体修长,双手自然交叉于胸际,姿态优美,表现手法简练、生动,是麦积山隋代造像的精品。127窟洞窟形制: 大型顶窟,平面横长方型,顶高4.5米,四周高3.95米,面阔8.60米,进深5米,窟顶正中为横长方形藻井,其四周有四个梯形披,窟内正壁、左壁、右壁各开一浅龛,四壁和整个窟顶绘满壁画。 造像: 正壁龛内石刻一佛二菩萨,左右两壁浅龛坐佛均经后代重塑,臃肿、呆滞,两侧胁侍菩萨(泥塑)均为原作为秀骨清像类型,窟内正中一佛二菩萨,为宋代造像,明代重修。

石刻佛像及二胁侍菩萨是一铺精致的石刻说法图,坐佛高1.69米,高肉髻面型略长,眉细唇薄,穿通肩袈裟,结跏跌座右手扬掌作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悬裳覆盖大半个须弥座其嘴角微微上翘,略含笑意神情庄重之中显得和悦亲切。两侧胁侍菩萨高1.22米,各束高髻,着僧祗支、天衣、披帛、长裙神情端庄、优雅、肌肤细腻、柔润。石雕坐佛的背光、项光、是与造像同一块完整的石料雕塑成浮雕美,同圆雕佛像相衬映,和谐而完整。项光中央为一大朵复瓣莲花,围绕以曲蔓分枝莲花忍冬,上部中间雕莲花化佛,左右两侧为相向而飞的伎乐天各六身,构成项光的外周装饰。

背光雕二弟子,二飞天,二供养人相对静止的人物动态与项光上的飞天形成对比具有生动欢快的装饰趣味。 左右壁佛龛内的坐佛经宋代重塑,毫无生气,两侧泥塑胁侍菩萨高髻宝冠,服饰华丽,风姿卓越,笑靥可亲其形成是接受南朝文化之影响,属典型的秀骨清相。左壁右侧菩萨宁静谦和。左侧菩萨则欢快活跃,斜欹上身略带夸张地表现出恭敬的姿势,极富生活情趣。

壁画: 此窟是麦积山石窟最为恢宏,最多精美的壁画,而且保存最多,约99平方米,装饰了三个佛龛以外的全部壁画。除窟内佛座四周约1.21平方米为明代重绘外,均为北魏原作,内容丰富,形式完美,多为精品。 ①正壁巨大规模绘制了涅经变,纵2.20米,横8.22米,略有残损。分别绘有释迦临终遗教,涅盘后为迦叶示现双足;八王分舍利以及起塔供养场面,全画面气势磅礴、气韵生动,是全窟的主题。

②左壁上部维摩洁经变,纵2.30米,横4.48米,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常见的题材,但在北朝像此处这样内容详备,画幅巨大,并以高度成熟的经变形式出现的壁画,尚属罕见。故事、人物都从《维摩诘经》诸品中的内容为主。画面人物形象和绘画技法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天女造型与传世《洛神赋图》临本十分相似。

故事情节组合巧妙,绘制技艺精湛,是早期经变画中的优秀作品。 ③右壁上部西方净土变,纵1.63米,横4.55米,是我国石窟中现在时化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完备的一幅西方净土变。画面虽有剥落和模糊之处,但所绘人物、建筑、花卉、树木等都清晰可辨,整幅画面,构图错落有致,线描如春蚕吐丝,技法成熟,是早期具有特点的杰出作品。

④前壁七佛图与十恶十善。前壁上部为七佛图,纵1.47米,横8.22米,七佛即七世佛以横列七铺坐佛说法图构成,两侧有菩萨,弟子,比丘数身。下部门两侧画十恶十善,约14平方米。大部分已被烟重黑,有的稍见清晰。

有墨书榜题十余条,可辨者四条“此人生时好□□当坠刀山地狱”“此人生时好□□□□令人截臂地狱”。“此人行十善得参益时”“ 诸天罗汉迎去时”,画面表达了惩恶劝善的思想,诚如七佛通偈所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⑤窟顶左右披《萨陲太子本生》故事。

二披呈梯形,左披上底1.34米,下底3.80米,高1.48米,右披上底1.05米,下底2.50米,高1.10米。依据《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饲虎缘》绘制,左披画一座大城,城内有宫城,城外有萨陲那游猎,舍身饲虎后二兄迅疾返回报信的场景。城内国王闻信晕倒,救护等场面。右披画一大山,山崖之下群虎汹汹,饥饿觅食的情景,萨陲那跳崖,国王闻讯率众赶到。

两披画面基本包含了这一故事的全部主要情节。只因剥落、漫漶、未见最后起塔供养的场面,图中故事内容和环境景物密切结合,构图巧妙,描绘生动,具有强烈的悲剧气氛。 ⑥窟形正披,本生故事。

采用长卷式的幅画,画了大规模出行图,自左至右有本二乘,第一本,疾驰状,第二本,已缓式停下,第三本有王者身份者下车,有数人伫立迎候,由于此图残损过甚而内容不详。 ⑦窟顶前报,炎子本生。此窟前披采用中国传流长卷式构图给炎子本生。分右、中、左三段,从迦夷国王进山狩猎、追猎、误身炎子及盲父母因子遇难而大恸,天赐神药盲父母。

麦积山石窟

从天山北道步沿公路向东南走,经过马跑泉,双月兰塘只见青鸾脆杖,筋突的拔起一座奇峰,顶端略呈圆锥形,底部较小形似年迈场上的一个麦垛,这就是麦积山在麦积山南面的悬崖峭壁上至1600年后,前后琴就在这里开窟造,像到唐宋时期各代都在这里听造了大量塑像风景秀丽的麦积山,因此又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现存194个库坑保存了7200多深大小泥塑石像造像1300多平方米的壁画,如果说敦煌以壁画筑成云冈,龙门石窟与石雕文明麦积山,则以精美的泥塑起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享有东方塑像馆的美誉。    麦积山石窟分为东亚,西亚两部分,这是唐朝开元22年739年的大地震所造成的山体纵断崩裂的结果,东亚的千佛狼,狼长32米崖闭上,分两层整洁地排列着,两百五十八尊石胎泥塑的佛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西崖山势陡峭险峻,难攀,这里有菩萨堂饭佛堂又叫碑,洞窟内现存泥塑30余生民银门银面的是一座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田进紫翔双手做接引之态,钱币坐上册有引述佛像千余笙,地面有18块石碑,其中16号背背头浮雕。

    麦积烟雨,速冲秦州十景之首,在麦积山东南二三十里的地方,还有清雅一宿的仙人峡,幽傲深邃的石门,秦州志称仙人峡奇崛与麦积山等十门,则是两座孤峰对气质天然之门中消耗,越从石门缝隙中嚷嚷升起,嗯,变幻无穷诉称,石门夜月,也是秦州十景之一,自然风光与文化遗存两相映辉是麦积山最引人注目的原因了。

四大石窟是什么?

四大石窟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一般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三大石窟”加上麦积山石窟形成的并称。
1.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3.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共有97000余尊佛像。
4.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并完整保留至今。扩展资料:中国佛教石窟大约始凿于公元3世纪,盛行于5—8世纪,16世纪以后开凿的数量就较少了。现存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古代的西域)、甘肃西部(古代河西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

从规模或艺术成就而论,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堪称中国四大石窟,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经历过哪些修葺发展历史?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又名麦积崖,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之东南。山高142米,是我国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是西北地区难得的一处好风光。麦积山石窟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资料,西汉末年,隗嚣曾在这里建避暑宫。北魏泰常年间,凉州禅僧昙弘于此隐居,以后玄高也来此地,后来竟收徒300余人。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并创建佛寺。北魏、西魏、北周时期,大规模开凿。如西魏文帝时,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皇后去世,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造七佛阁。

现存最早的石刻题记为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唐代开元二十二年(734),天水大地震,使麦积山石窟崖面中间部分倒塌,故整个石窟就分为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窟,西崖现存140窟。

麦积山的一个特征是窟内佛像几乎都是泥塑(因为山之石不宜精刻),麦积山石窟内大小佛像共有7200余尊。其中最高的佛像高约16米(阿弥陀佛),最小的佛像仅十几厘米。造像特点质朴、细腻,形象逼真。

麦积山石窟形式与传统建筑较接近,多为方型空间,顶是平的,前面设门(或廊式),两侧开龛。其中七佛阁最典型,俗称散花楼,为公元6世纪中叶开凿的典型的汉代崖阁建筑。阁内有彩塑力士像,肌肉健美,形态威武。七佛阁一处,还是最好的赏景之地:麦积山为观景、避暑胜地,有“麦积烟雨”,属“天水八景”之一。

麦积山石窟由于年代久远,山岩石质又不甚好,须进行修复。80年代中期,国家拨专款组织人力、物力和技术进行抢修,用混凝土浆锚杆新技术将石窟加固起来,不致继续损坏下去。

继续浏览:

上一篇:德尔塔是什么意思?德尔塔什么意思

下一篇:姥鲨以什么为食?姥鲨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