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监督是什么?“职能监督、主管监督、一般监督、专门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分别是什么意思
日常监督是:在法律监督尤其是国家监督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例如,下级人民政府对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都属于日常监督的范围。日常监督对于保证国家机关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做好日常监督的关键是要掌握吃透有关监督事项的行业标准、目标任务、最新政策、有关案例、群众反响等情况,在开展日常监督的过程中,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实现日常监督的精准有效。
加强日常监督要以问题线索为抓手,包括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线索、案件查办发现的问题线索、派驻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以及纪委监委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处理问题线索,要善于灵活运用“四种形态”,“红脸出汗”是监督,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也是监督,前两种形态更多体现的是教育警示功能,后两种形态特别是第四种形态,则是增强日常监督威慑力的坚强保障,防止日常监督失之于软、失之于空。

认真梳理排查不同地方、不同行业部门、不同岗位的监督重点,聚焦关键领域、关键人群、关键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监督和专项监督,做到方向明确、目标明确,通过明察暗访、体验监督、约谈督促、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定向出招、精准点穴。同时,主动列席被监督单位重要会议,经常与“关键少数”谈心谈话,在“零距离”“面对面”的接触中察实情、“捞干货”,增强日常监督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正常监督和日常监督有什么区别
正常监督代表对于工作或事件的监督状态进行始终如一的监督,只要工作或事件存在,监督就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日常监督通常是仅对工作或事件的某一有需要的环节进行监督,随时随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于监督的内容进行变更或者说开始结束食品专业的最好不要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习,因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食品方面不具体的日常监督执法,只负责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召集同级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商业等部门来开开会,转发一下文件而已。
“职能监督、主管监督、一般监督、专门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分别是什么意思,区别在哪?
1. 一般监督。一般监督,也叫层级监督。
所谓主管监督,是指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相应的工作部门的监督。如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关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的监督、上级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对下级地方人民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的监督等。这种监督有些属领导关系,有些属业务指导关系,其权限范围由中央和地方上下级部门之间实行领导或业务指导关系的不同而相区别。
所谓职能监督,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就其主管的工作在其职能范围内对其它部门实行的工作监督,它包括平行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的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监督是以业务内容为核心的专项监督。如国家财政部就其主管的国家财政收支工作,对各部委、各地区的预算、计划、收支等工作实施的监督等。
又如国家人事部就其主管的人事业务,对各部委、各地区行政编制、人事录用、人事法规执行情况等进行的监督。 一般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并由此而形成的制度丰富多彩,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制度。 (1)工作报告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这里所说的报告工作,就是指下级国家机关向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就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决策、重大措施、重要事项、事件和问题向上级所做的报告。工作报告分为工作简报、年度报告、专题报告、临时报告和综合报告等形式。通过这些报告可以保证上级行政机关及时了解下情、掌握动态、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而有效地领导和监督下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2)审查批准制度。审查批准制度是指监督主体按照有关的法律规范对被监督对象的部分行政行为进行审核确认的活动,审查批准的内容主要涉及比较重大的行政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如对某一行政法律规范、行政决定、命令、预算、决算、财政收支计划、报表、帐簿、单据等进行审阅核对,以确定其是否合法、合理及符合必要的程序和形式要求。 (3)备案检查制度。
按照法定规定,下级制定的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文件或者某些行政执法活动都应在事后报上级主管机关备案,以供上级行政机关及时了解情况。同时,如果在备案检查中发现违法或者不当之处,上级行政机关可以责令下级行政机关予以纠正,或者由上级行政机关直接撤消。 (4)违纪调查制度。违纪调查制度是指具有监督权的的国家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发生的事故和违法乱纪案件所进行的调查和处理,它包括一般性问题的调查和处理,比较重大复杂的违法乱纪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5)行政复议制度。凡是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失的,有权依法申请复议。受理复议的复议机关一般是具有上下隶属监督权的机关,即做出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复议只涉及具体行政行为,不涉及抽象行政行为。 (6)批评建议制度。批评建议制度是指下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对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者的决定、命令、指示等,认为有违背法律、政策或有错误时,有权提出批评或建议,以监督上级行政机关的工作。
当然也包括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领导者对下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者提出批评和建议。从目前中国的公共行政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一般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般监督的职权和责任不够明确,制度不够健全,行为不够规范,尤其是受“官本位”和封建人治观念的影响,自下而上的监督,往往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和干扰,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规范,完善制度,积极探索监督方式的新路子。
2.专门监督。
专门监督是指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是政府内部设立的专门行使监察权的监察机关,对国家所有行政部门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进行的全面的监督。行政监察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机关内部的人事监督活动,其目的是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中国目前的行政监察机关,包括国务院的监察部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以及向所属部门派出的监察机构。
根据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国务院监察机关的监督对象是:国务院各部委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它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的监督对象是:本级人民政府及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任命的的其它人员;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 各级行政监察机关的业务范围包括:一是监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二是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它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三是调查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它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四是受理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它人员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五是法律法规规定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它职责。 从上述不难看出,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效能监察。
即对被监察对象是否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的情况进行监督;二是清正廉洁监督。即是对被监察对象是否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进行监督。为确保行政监察职责的有效履行,行政监察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分权等。
行政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结果,按照职责权限,既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监察建议,也可以对违反行政纪律的监察对象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的监察决定,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依法应由行政监察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等。
3.特种监督。特种监督是特指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业务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监督。其目的是督促和帮助财务财务行政部门等的财经活动纳入国家法制的轨道,维护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为打击经济违。
机关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日常监督具体有哪些方面?
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保证党员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定期检查、通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情况;
(二)督促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加强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指导;
(三)机关基层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列席本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组(党委)以及本单位负责人召开的有关会议;
(四)了解并掌握机关党员以及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本单位党组(党委)反映;
(五)了解党员、干部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本单位党组(党委)报告;
(六)每年至少召开1次机关党员干部大会,听取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通报工作情况;
(七)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八)支持党员行使监督权利,履行监督义务,防止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
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和日常监督有什么区别呢?
一般日常监督是一些常规事项的监督,比如做完实验关闭水电、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比如戴手套操作酸碱实验等。质量监督则是注重实验内容质量的监督检查了,比如实验的安全、做实验的消耗、实验成果的验收、实验产品的检验。
下一篇:号称世界屋脊的是?世界屋脊是哪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