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是指的谁?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
草圣是指张芝,张旭,怀素。草圣是指在草书技法上最高水平的人。东汉张芝最早被称为草圣,而在古代书法史上,被公认为“草圣”的代表人物只有唐代张旭和怀素,他们的存世墨迹十分罕见,被誉为国宝级的稀世珍品!
张芝简介:
张芝获得“草圣”的殊荣绝非偶然,这同他的处世哲学和治学态度有密切关系,他的出身、他的淡泊名利、他的书法艺术精神都将他推上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峰。
张芝的爷爷张享曾任过汉阳太守。张芝的父亲张奂更是声名显赫,官至护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大司农等,屡立功勋。张芝的母亲是富家闺秀,淑慧贤良,张芝就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长大成人。

张芝虽出身宦门,而无纨绔气,勤奋好学,潜心书法,当朝太尉认为他将来不是文宗,就是将表,屡次征召他出来做官,皆严辞拒绝。张芝“有道”而受到朝廷赏识,下诏求贤,令其作官,而他却不屑一顾,甘作布衣,这种不贪高官厚禄洁身自爱的思想境界,令人钦佩。
张芝潜心研究书法,尤好草书,将崔杜笔法,烂熟于心,摆脱旧俗,独创一体,转精其妙,以成今草。字之体势,一笔所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字迹气脉贯通,隔行不断。古人谓之:“一笔飞白”,开书法之一代新天地。历代书法大家誉称张芝草书为“一笔书”,尊称张芝为“草圣”。
张旭简介:
张旭是中国唐朝中期知名书法家,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
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据史籍记载,张旭书法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狂逸”。一方面,张旭的这种狂逸表现在书写状态上,生性嗜酒的特点进一步使得张旭在生活状态上与书圣王羲之有不谋而合的精神取向。另一方面,张旭这种狂逸表现在书法作品的表现力上,他的草书升华到了用抽象的点画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境界。
怀素简介:
怀素之所以在草书、尤其在大草狂草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彪炳千古而不衰,决非偶然现象,而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因素、文化渊源、性格原因等等内在原因,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怀素自幼对书法怀有浓厚兴趣,经禅之余,勤学书法。因为无钱买纸练字,他就在寺旁空地种下许多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故名其庵为“绿天庵”。经长期勤学精研,秃笔成堆,埋于山下,名日“笔家”。旁有小池,常洗砚水而变黑,名为“墨池”。
怀素一生嗜酒如命,一日九酒,“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以后始癫狂”,醉意狂态成为他情感的趋动力,支配着他的艺术行为。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如痴如醉使他获得下意识的书写冲动,高度亢奋使他得心应手,正是酒后须臾扫尽千百张,于恍惚朦胧中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出现神来之笔,意外之趣。
怀素的草书如疾风骤雨般肆意恣虐,亦如飞沙流石般率意癫狂,笔法劲瘦有力却又在无时无刻中充满变化,在法度自然中又是严谨简练。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称其草书为:“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
草圣是谁?
草圣指的是唐朝书法家张旭。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主要影响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位继往开来的大书法家,张旭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对于唐代书法艺术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张旭稍后的怀素、高闲等唐代僧人继承了张旭的草法,继承壮大了狂草的力量。而被称为“变法出新意”的颜真卿,则是张旭弟子中取得最大成就的一人。此外,邬彤、崔邈等也是学张旭而有所成就的,至于张旭二传、三传的弟子中有所成就的更是数不胜数。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
有三位书法家都有“草圣”的称号,分别是后汉时期的张芝、唐代的书法家张旭和怀素。
1.张芝:生年暂未考究不明,约卒于公元192年,生于敦煌酒泉瓜州县渊泉镇(今为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四道沟老城一带),字伯英。
2.张旭:唐朝人,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善于书法,其中以草书为卓越,从而时人称其为“草圣”,并且张旭还是我国狂草书法的奠基人,传闻颜真卿都曾向他请教,可见他书法造诣极高。
3.怀素:怀素是位僧人,字藏真,为永州零陵人(今湖南零陵人),是唐代的书法家,书法造诣也极高,与赵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怀素以草书为最,也有人称其为“草圣”,但更善其狂草,又称他为酔僧。
中国古代的草圣是谁?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个人被称为:“草圣”,一个是后汉时期的张芝,一个是唐代的张旭。"草圣"一般是指张旭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
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之草圣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
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
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张旭(658-742),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开元、天宝年间宦游京兆(今西安),初仕常熟尉、官左率府长史,世称“张长史”。
工书,号“草圣”,玄宗时,以李白诗、裴旻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李颀《赠张旭》:“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张旭的传世狂草品有《肚痛帖》、《古诗四帖》,另外还有楷书《郎官记》,由此可证明他的字“颠”不离谱,有规矩在。
草圣是指那位书法家?
草圣是指张旭,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扩展资料:张旭书法成就书法思想在书法思想方面,张旭崇尚师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寻找灵感和启发。在张旭眼中,一切的自然物象、一切的生命之迹都是师法自然的对象,都能激起其创作的灵感。据史籍记载,张旭从“争道”中丰富了布白构体的构思,从“闻鼓吹”中得到了笔法快慢、轻重、徐疾、粗细的启示,从“剑器舞”中找到了紧凑有力、节奏合理、飘忽多变的狂草书法神韵,使书法有了质的变化。
从这些记载可知,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从大自然的万象众生之中感悟书法之道,是客观与主观的结合,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正好契合了老庄思想中的“自然”之道。张旭以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眼光在自然中、生活中寻找与自己的情感、个性相对应的象征物,将天地万物的情势与自身的主观情态融为一体。任情恣性而寄寓点画,以技法为精神表现的手段,从而由技进乎道,将万物化为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最终形成飞动豪荡的“狂草”表现形式和风格。
艺术风格据史籍记载,张旭书法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狂逸”。一方面,张旭的这种狂逸表现在书写状态上。张旭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和王羲之等魏晋时期的士族人一样追求放浪不羁的精神状态,生性嗜酒的特点进一步使得张旭在生活状态上与书圣王羲之有不谋而合的精神取向。
就艺术源流来看,虞世南、陆柬之、陆彦远、张旭是一脉相承的,张旭继陆彦远而来,因而能吸取初唐以来书法上的成就;而虞世南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艺术流派的承继者,所以张旭能通过师承关系而较多地继承二王的“今草”书艺。同时,王献之的字较王羲之纵逸,草书方面以豪纵为特点,大大地发挥了草书的特性,张旭通过师承关系吸收并发展了这一草法,创立了新的风貌。张旭对其草书艺术加以接受、吸收,追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的境界,追求一种疾势如飞、奇伟狂放的意趣——张旭在其作品中倾注了艺术家不可遏止的激情,又能使之气势连贯、自由畅达,时而低昂回翔,翻转奔逐。时而若狂风大作,万马奔腾;或如高山般稳实;或似流水般潺潺。
同时,张旭草书能将个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个人对风雨雷霆等各种自然变幻现象的感受融入,极富字外之趣。此外,张旭草书更是升华到了用抽象的点画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境界。其笔迹伏如虎卧,起如龙舞,顿如山峙,挫如泉流,因此李泽厚将“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绎智遗形、连绵不断、忽轻忽重的结体、布局,那倏忽之间变化无常、急风骤雨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称为“纸上的舞蹈”。
草圣指的是谁
草圣指的是谁 草圣指的是谁,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被称为“草圣”的人,他们的草书登峰造极,这两人分别是唐代的张旭和后汉时期的张芝,两人的成就应该是相当的,前者将草书发展推上新的巅峰,后者则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草圣指的是谁1 草圣指的是我国唐代书法家张旭。
张旭常在喝醉后创作草书,并且创作时常出现如醉如痴的状态,因此世人也称他为“张颠”。 张旭擅长草书,并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张旭的.作品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其中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郎官石柱记》、《草书心经》、《断千字文》、《古诗四帖》等。 张旭的书法将盛唐时期草书的发展推上了一个巅峰,因此被后世尊称为“草圣”。草圣指的是谁2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个人被称为:“草圣”,一个是后汉时期的张芝,一个是唐代的张旭。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瓜州县(今属甘肃酒泉市)人。
东汉书法家。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出身官宦家庭。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
“草圣”是指张旭。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中。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作品评论《唐诗归》钟云:张颠印不多见,皆细润有致,乃知颠者不显粗人,粗人颠不得。《饮中八仙歌》杜甫: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黄锦祥:草圣旭素,绝代双峰!扩展资料:主要作品:1.《古诗四帖》张旭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张旭以独特的狂草书体,在名贵的“五色笺”上,纵情挥写了南北朝时期两位文豪谢灵运与庾信的古诗共4首(见图,局部)。
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收藏这幅作品的是辽宁省博物馆。2.《草书心经》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早见于《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经》碑目下写明张旭,此前碑林中有明成化年间知府孙仁从百塔寺移来的《草书心经》,《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对这两种草书“心经”都录,其“心经、肚痛帖、千文断碑”条下注“均张旭草书,无年月”,并称“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晚见于民国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后便下落不明了。
3.《肚痛帖》《肚痛帖》:单刻帖。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采飘逸。全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气韵生成 。
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