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主要风俗是指什么?景颇族的民族风俗是什么
景颇族的主要风俗可以从节日、婚恋、丧葬等方面了解:
1、节日: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目脑纵歌节、能仙节、尝新节、采花节、新米节等。
2、婚恋:景颇族结婚,首先要请董萨占卦,选择要娶的对象,之后请媒人提亲。
3、丧葬:景颇族信奉原始宗教,认为灵魂不灭,每当家中有正常死亡的老人,需鸣枪示意并邀请董萨(祭师)前来主持。

1、节日: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目脑纵歌节、能仙节、尝新节、采花节、新米节等。目脑纵歌是景颇族祭祀天神“木代”的传统祭典活动。“木代”是景颇族超自然信仰中最大的天神,代表着财富和幸福,能够给人予保佑,是只有山官家才拥有祭祀权力的神。
2、婚恋:
景颇族结婚,首先要请董萨占卦,选择要娶的对象,之后请媒人提亲。在历史上,婚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送女子出嫁:
送女子出嫁是按照一定的礼仪,通过明媒正娶的。
拉婚:
拉婚即姑娘不是陪送来的,而是男方请人将姑娘拉来的。拉婚前,男方通过媒人与女方父母喝了定亲酒,议定好了婚期,并在婚期前一天,男方请人到女方村寨,设法将姑娘引出寨外,并将姑娘强行拉走。
偷媳妇:
偷媳妇即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父母提亲,但女方父母不同意,并将女儿藏起来,以防被偷去。如果男方执意要娶女方,则串通双方的媒人,设法将姑娘偷出来,举行婚礼,造成事实后再同女方家长议定。
抢婚:
抢婚就是男方将婚礼的一切准备妥当后,在不通知对方,也不管女方是否愿意,就将姑娘强行抢走。抢婚的目的与拉婚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认为以这种方式可以子孙昌盛。另外一种原因是多个男子同时爱上了姑娘,“先下手为快”。
3、丧葬:
景颇族信奉原始宗教,认为灵魂不灭,每当家中有正常死亡的老人,需鸣枪示意并邀请董萨(祭师)前来主持。景颇族的丧葬活动需要集体互助完成。当听到鸣枪,村落成员需前往相帮。妇女主要负责烹饪,招待来宾等工作,男子则协助董萨完成丧葬活动中的一些祭祀事宜。夜间,附近村民除了未成年人都需要集群前往亡者家中通宵达旦的跳——戈布舞,表达对死者的怀念之情,意为让亡者安心离去。
景颇族的风俗是什么?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那么景颇族的风俗是什么呢?
1. 礼节方面,景颇族热情好客,客人进家,无论认识与否,主人都会招待食宿。
3. 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目脑纵歌节、能仙节、新米节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节日为目脑纵歌。
4. 婚恋,景颇族婚姻实行丈人种(景颇语称“木育”,载瓦语称“勐”)与姑爷种(景颇语称“达玛”,载瓦语称“墨”)单向联姻的婚姻形式。
两个家庭一旦缔结婚姻,不仅产生“姑爷”(女婿)和“丈人”(岳父)两种个人身份,同时也产生“姑爷种”和“丈人种”两种群体的身份,形成固定的丈人种与姑爷种关系。
5. 丧葬,景颇族的丧葬习俗独特。凶死行火葬,幼殇行天葬,正常死亡行土葬。
在家中自然死亡视为善死,在外意外死亡、刀枪致死、上吊、投河自杀以及难产死亡均视为凶死。凶死者,尸体不能进寨。善死者亡,家人立即朝天鸣枪报丧,亲朋村邻闻讯带着礼物前来奔丧、帮忙。
以上就是对于景颇族的风俗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景颇族的民族风俗是什么
景颇族的民族风俗如下:新米节又称“尝新节”、“吃新谷”,是景颇族于每年农历
八.九月间谷物成熟收割之前举行的祭鬼吃新的一种聚会形式。没有固定日期,谁家的谷子先熟,谁家先过节。
9.10月间,当山上的四种草(苦草、甜草、辣草、酸草)成熟的时候,景颇人便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采草仪式。
景颇山寨的老人要挑出一对人品好又美貌,全寨出类拔萃的男女青年,由“董萨”以及德高望众的老人带领,携带米酒、糯米饭、鸡蛋等物品,到山上一个选择好的空地上,聆听“董萨”吟唱关于药酒的传说。唱毕,人们便开始四处采集草药。景颇人认为:采草的仪式越隆重,酿出的药酒质量就越好。
谷魂也称“祭谷魂”、“祭谷神”或“祭五谷鬼”。是景颇族每年秋收时,将谷子运回家以前,所举行的农业祭祀节日,一般在打谷场上举行。火把节是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一带景颇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没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在瓜果飘香的季节择日举行,时间为一天。景颇族的火把节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很久以前,每当瓜果即将收获的季节,病虫害大肆侵扰,人们无奈,只得天天向天神求助,天神念景颇人心诚,便派了一位仙人下凡,教会景颇人点燃火把驱除害虫,果然效果灵验。从此,景颇人每年都要以火把驱虫,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传统的火把节。
鬼年云南省德宏州景颇族的传统祭鬼节日,一般在农历十一月择日举行。届时,人们把从沟塘里捉来的鱼及鸡蛋用绳子或麦杆串成串,与新酿造的水酒和糯米粑粑一起供在名为“南高”的鬼架上,内容主要是感激天鬼和祖先鬼带给人们的厚泽洪恩。
景颇族的风俗特色
景颇族的风俗特点如下:有目脑纵歌节、能仙节、新米节,男子服饰以黑、白色为主,妇女的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传统房屋均为长方形、分上下两层,主食以大米为主,菜肴以辣为主,民歌种类繁多。景颇族的舞蹈多为集体舞,包括“纵歌"、“布滚歌”、“龙洞歌”、“整歌"“金再再”、“向姆赫”等。
景颇族热情好客,喝酒十分注重礼节,见面时互递烟盒以示友好、尊重和礼貌。景颇族的风俗
1.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目脑纵歌节、能仙节、新米节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节日为目脑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祭祀天神“木代”的传统祭典活动。
2.景颇族婚姻实行丈人种(景颇语称“木育”,载瓦语称“勐”)与姑爷种(景颇语称“达玛”,载瓦语称“墨”)单向联姻的婚姻形式。两个家庭一旦缔结婚姻,不仅产生“姑爷”(女婿)和“丈人”(岳父)两种个人身份,同时也产生“姑爷种”和“丈人种”两种群体的身份,形成固定的丈人种与姑爷种关系。
3.景颇族的丧葬习俗独特。凶死行火葬,幼殇行天葬,正常死亡行土葬。在家中自然死亡视为善死,在外意外死亡、刀枪致死、上吊、投河自杀以及难产死亡均视为凶死。
凶死者,尸体不能进寨。善死者亡,家人立即朝天鸣枪报丧,亲朋村邻闻讯带着礼物前来奔丧、帮忙。
景颇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景颇族的婚姻形式为一夫一妻制。但山官和富裕户也有一夫多妻的。
有女无子时可招赘,但赘婿不改其姓;无子嗣时可收养子,权利义务与亲生子一样;对财产实行不严格的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妇女社会地位较低。在现行的一夫一妻制婚烟中,基本上仍必须遵循传统的单向姑舅表婚的原则,即姑家男子必须娶舅家女子,但舅家里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姑爷种”和“丈人种”的婚姻关系。流行转房制和妻死丈夫续娶妻姊妹的习俗。还实行等级婚姻,即官家与官家通婚,百姓与百姓通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结婚由父母包办,聘礼很重,常发生抢婚的现象。景颇族没有成文法,社会秩序靠传统的习惯法——“通德拉”来维持。
习惯法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常常与宗教迷信相结合。一般不轻易判处死刑,但杀人者必须赔偿命金。一般案件对输理者均罚以赔偿实物的几倍至十倍。
案件无法调查判明时就采取神判。常用的神判方式有赌咒、鸡蛋卦、斗田螺、煮米、捞开水、闷水等。随着阶级分化,习惯法已逐渐遭到破坏,而且被山官和头人利用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丧葬除凶死者火葬、幼殇者天葬以外,正常死亡者均行土葬。景颇族的服饰,男子喜裹白或黑包头,着黑色衣裤或白衣黑裤,外出佩长刀,背挎包.妇女一般着黑色短上衣和枣红自织羊毛花围裙,戴黑红色藤制腰箍和腿箍,裹毛织护腿,并佩戴各种银饰物。但建国之前贫苦农民衣着简陋,多着单衣向火过冬,男女均赤足。多数地区群众以大米为主食,少数地区的以食玉米为主。
过去仅以芭蕉叶包饭,平均分配,以手抓食。主要饮料是山泉和水酒。杀牛祭鬼时,牛肉全寨人分食。猎物见者有份。
对客人均热情招待饭食。景颇人喜嚼沙枝(一种用草烟、芦子、熟石灰等配成的嚼料),见面互赠沙枝是传统的礼节之一。住房为竹木结构的茅屋,只有个别地方少数山官头人住瓦房。茅屋呈长方形,屋顶为双斜面。
整个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底层圈养家畜家禽。门从两头开,前门供客人进出,埋鬼桩、拴牛马,后门禁止外人出入,更不允许穿室而过。屋内每间设一火糖,四周铺篾席,晚间即席地而寝。
房屋通常
七.八年重建一次,建房时全寨换工互助,数日即成,并举行隆重的新房落成仪式。
上一篇:麻油是指什么油?麻油是什么油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