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属于官方创办的书院是哪一个?古代属于宫方创办的书院有哪些

属于官方创办的书院是哪一个?古代属于宫方创办的书院有哪些

最佳回答2022-11-27

属于官方创办的书院是集贤书院。官方创办的是集贤书院。但是集贤书院并不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我国的四大书院是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集贤书院,是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又名集贤殿书院。唐宋创立史馆、弘文馆(宋称昭文馆)、集贤书院,合称“三馆”。汉、隋以来,有天禄阁、 文德殿、文林馆、麟趾殿、观文殿等官署,皆掌著述、藏聚群书、校理典籍。集贤书院与这些殿馆一脉相传,相因而立。

属于官方创办的书院是哪一个

宋初承唐代“三馆”之制,设立“三馆”书院,赐名崇文院。又于宋太宗端拱元年 (988年),在崇文院中堂建秘阁,择“三馆”真本、古画、墨迹藏之。东廊为昭文书库,南廊为集贤书库,西廊为史馆书库。“三馆”官员皆沿唐制立名。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下诏类集所访遗书,撰成《秘书总目》,较《崇文总目》多出近万余卷。南宋淳熙五年(1178),撰成《中兴馆阁书目》,计收4.4万余卷典籍, 系统反映了宋代馆阁藏书。

属于官方创办的书院是哪一个

元初,集贤书院与翰林国史院同一官署。掌提调学校、征求隐士、召集贤良。凡国子监、玄门道教、阴阳祭祀、占卜祭遁之事,皆属集贤院。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分置两院,增设大学士三员,新增官名有侍读学士、 待制、院使、 译史、典史、知印等名目。元、明不校书,明清亦无集贤之名。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 集贤书院,哪一间是属于官方创办?

集贤书院。唐玄宗开元五年 (717),于乾元殿东廊下写四部书,置校定官4人。

十三年,玄宗宴学士于集仙殿, 因改名集贤殿书院。书院设学士、直学士、判院、押院中使、修撰、校理、待制、留院、检讨、孔目、专知御书、知书、书直、写御书、折书、装书、造笔等官员及下属,约100多人。以宰相任学士,称知院事,另设副知院事。学士掌刊辑古今典籍,以辨明邦国大典。

扩展资料:1,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2,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

唐代改为嵩阳观。书院著名的唐代遗迹、重达80多吨重的“大唐碑”( 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为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素有“嵩山碑王”之称。五代后周改建为太乙书院。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改为“太室书院”,赐印本《九经》。 [6]  宋景祐二年(1035年),赐名嵩阳书院。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范纯仁等很多名儒。

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九卷至二十一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3,五代时期,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古代属于宫方创办的书院有哪些?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设立了乾元院。转年,乾元院改名丽正修书院。

唐代江州刺吏李渤是一个热心办教育的官吏。他在江州任上,除了恢复白鹿洞的旧居以外,还在府城昔日讲学的地方重建了景星书院,与书院相邻的湖就取名景星湖。著名的岳麓书院,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岳麓山,北宋开宝九年(975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书院山长在真宗朝正式由朝廷委官任职,书院山长周式兼任国子学主簿,并得到朝廷赐额、赐书,书院也得到扩建,学生达60余人,从此书院名声大振,但随后不久便开始衰落,两宋之际毁于兵火。

由于岳麓书院是由官府创建,书院山长又兼任官职,故岳麓书院具有一定的官学性质。茅山书院,位于浙江江宁府三茅山后。约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处士侯遗在此聚徒讲学。

天圣二年(1024年)王随知江宁府,上奏朝廷,请赐学田。书院在王随死后不久,就衰落下去,生徒散落,其地也为寺院侵占。地方官员牵头,民间助资兴建。

如歙县紫阳书院、休宁还古书院、婺源紫阳书院、黟县碧阳书院、祁门东山书院等。其中以南宋淳佑六年(1246),时任徽州州守韩补为纪念朱熹、传播理学而建的紫阳书院和1594年创建以传播王派心学为主的还古书院最为有名。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南剑州知州陈宓在九峰山创办了延平书院,是福建最早的官办书院之一,曾名扬九州。

江汉书院系明代提学葛寅亮主持创办,以江、汉二水为楚地之望而定名。原址在武昌文昌门内。清顺治年间定为直省书院,迁至忠孝门内巡道岭(今粮道街武汉中学处)。

四大书院哪个是公家办的

中国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1.应天府书院,即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而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应天书院改为府学(公办),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国子监,为北宋最高学府。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宋太宗咸平二年(999年),李允则任潭州太守,积极争取朝廷对岳麓兴学的支持,咸平四年朝廷首次赐书岳麓书院,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公办),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后来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后,书院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定额愈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真宗的召见和鼓励,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
3.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

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公办),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


4.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且有“海内书院第一之称”。创始人可追溯到唐代李渤,但由南宋朱熹奠定落实。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受命知南康军,到白鹿洞书院察看遗址,请孝宗批准(公办),筹款建屋,征集图书,聘请名师、广集生徒,亲任洞主,亲自讲学,并制定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五条教规,即有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至此,白鹿洞书院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誉为“海内书院第一”。

中国最早的书院,是官方的什么机构?

这个问题我知道。中国四大书院,包括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如果要追溯“书院”名称的由来,绕不开盛唐。开元年间,国家经济、文化空前昌盛,史称“开元盛世”。《旧唐书·马怀素传》记载,当时“秘书省典籍散落,条流无叙”,且内库“文籍盈漫,皆怠朽虫西早断,签藤纷舛”。侍读马怀素上疏:“南齐已前坟籍,旧编王俭《七志》。

已后著述,其数盈多,《隋志》所书,亦未详悉。或古书近出,前志阙而未编;或近人相传,浮词鄙而犹记。若无编录,难辩淄、渑。

望括检近书篇目,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藏之秘府。”而同为侍读褚无量也建议玄宗对图书典籍进行整理,“无量以内库旧书,自高宗时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弘经籍之道”(《旧唐书·褚无量传》)。于是,唐玄宗接受并将马、褚整理图书的建议付诸行动。

据《新唐书·百官志》载,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玄宗在洛阳“置乾元院使”,令褚无量于东都乾元殿编辑国家藏书,又从民间借来流传的异本,派人抄录,使图书更加丰富。乾元书院自此正式成立。此外,在诏书里,玄宗还提到:“国之载籍,政之本源”,“三五以还,皆率兹道也”(《唐大诏令集》),可见他深谙文治教化离不开图书典籍。

翌年,乾元书院更名丽正书院。与此同时,还扩大了书院机构,增加了学士、直学士、检讨官、刊正官等人员。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四月,唐玄宗改集仙殿丽正书院为集贤院,并设置学士、直学士,人称“开元十八学士”。有关事项,《唐会要》卷六十四里做了详细记载:十三年四月五日,因奏封禅仪注,敕中书门下及礼官学士等赐宴于集仙殿,上曰:“今与卿等贤才同宴于此,宜改集仙殿丽正书院为集贤院。

”乃下诏曰:仙者,捕影之流,朕所不取。贤者济理之具,当务其实。院内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中书令张说充学士,知院事。

散骑常侍徐坚为副。礼部侍郎贺知章、中书舍人陆坚并为学士。国子博士康子元为侍讲学士。考功员外郎赵冬曦、监察御史咸廙业、左补阙韦述、李钊、陆去泰、吕向、拾遗毋煚、太学助教余钦、四门博士敬会默、校书郎孙季良并直学士。

太学博士侯行果、四门博士敬会直、右补阙冯晖并侍讲学士。其首任院长张说,字道济,祖籍范阳(河北涿县),世居河东(山西永济),徙家洛阳。弱冠应诏对策及第,历官太子校书、右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兵部员外郎、兵部侍郎、弘文馆学士、中书侍郎、尚书左丞、中书令、相州刺史、岳州刺史、右羽林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军节度大使、中书令……玄宗时期曾先后三次为相。

至此,唐玄宗在东都洛阳设置的皇家图书馆,正式命名为集贤书院,终唐未更。从集贤书院诞生的过程,我们可知其职能涉及修书、整书及藏书。据李林甫《唐六典》卷九《集贤殿书院》载:“集贤殿书院,开元十三年所置……其后,更置修撰、校理官……集贤殿学士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

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徵求焉……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又据《旧唐书·职官志》载:“(集贤书院)藏书、校书之事。”其实“书院”两字就是“修书院”的缩写。书院编撰出版的图书数量十分可观。

仅唐天宝年间的文献编撰量“从(天宝)三载至十四载,库续写又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三卷”(北宋王溥《唐会要》)。书院的藏书更是浩如烟海。据北宋王溥《唐会要》载:“时集贤院四库书,总八万一千九百九十卷。

经库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三卷,史库两万六千八百二十卷,子库两万一千五百四十八卷,集库一万九千八百六十九卷。”所有的书籍都抄写正、副两份,分别在长安、洛阳的集贤书院两处收藏。除此之外,集贤书院还向朝廷推荐贤才,并在政策、文化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据《旧唐书·张说传》载,张说“既遭汕栋,罢知政事,专集贤文史之任”,即使这样,“每军国大事,帝遣中使先访其可否”。

要知道,当时的张说,不仅是集贤书院院长,还是大唐宰相。因此,书院学者们在收集各类书籍、编撰各种图书中,发现利于治国安邦的内容,会上疏朝廷;书院还十分重视培养有经世之才的人,还可以向朝廷推荐人才。实际上,当时的集贤书院已经成了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重要场所之一。

不过,集贤书院只能算是官方首创的书院,而民间创办的书院在《全唐诗》里也有所提及。如《南溪书院》、《书院二小松》、《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宿沈彬进士书院》、《�。

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带详细答案

要想在国学知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平时做好试题很重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希望对大家的国学知识竞赛有所帮助。

A、射 B、御 C、礼 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7.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 成语 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8.一提到书法中的 草书 ,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9.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0.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

”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
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C ) A、周 B、元 C、商 D、夏 1
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
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
4.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
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1
6.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C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1
7.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 B ) 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1
8.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 C ) 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 1
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C )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2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2
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A) A、范缜 B、柳宗元 C、周敦颐 D、刘禹锡 2
2.( B )时期,国家设立五经博士。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光武帝 2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 ) A、慧思 B、慧能 C、神秀 D、玄奘 2
4.宋朝著名的女词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外,还有一位朱淑真。前者的词 集叫做《漱玉词》,请问后者词集是 ( D ) A、《饮水词》 B、《花外集》 C、《梦窗词》 D、《断肠词》 2
5.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 B ) A道、术、势 B法、术、势 C道、法、势 D 道、法、师 2
6. 国画 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下列的哪件作品?( A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2
7.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B、孟子 孔子 老子 庄子 C、孟子 孔子 庄子 老子 D、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 2
8.鲜卑族俗称其主为( C ) A、天子 B、陛下 C、可汗 D、大王 2
9.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 ) A、汉元帝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明帝 30、“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 B ) A、新疆 B、甘肃 C、宁夏 D、陕西 3
1.我国第一所创办国学研究机构的大学是( A )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厦门大学 D、东南大学 3
2.“ 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 ) A、白居易 B、柳宗元 C、周敦颐 D、刘禹锡 3
3.“甲骨学”在近代语言文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甲骨学史上,有四位学者做出过重大贡献,被钱玄同誉为“甲骨四堂”。四位之中,号“雪堂”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 ) A、罗振玉 B、王国维 C、董作宾 D、郭沫若 3
4.十三经是历史上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总称,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粱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十三经由汉代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 C ) A、唐朝 B、五代 C、南宋 D、明朝 3
5.下面有关佛教 故事 的画卷是( D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3
6.中书令是唐代的重要的中央官员,由于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安史之乱后,下列哪位曾经担任过中书令( A ) A.郭子仪 B.杨炎 C.牛僧孺 D.李德裕 3
7.“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 B )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3
8.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C ) A《论语》 B《诗经》 C《礼记》 D《太平经》 3
9.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在 春节 联欢晚会上,也时有倒写“福”字的舞台背景。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但从何时起倒贴“福”字?( B ) A.宋 B.明 C.清 D.民国 40、曾在厦大任教的史学家顾颉刚,不但是“疑古派”的代表,在 其它 方面也多有建树。他曾于30年代创立了( B ) A.史地学报 B禹贡学会 C.史料学派 D.甲骨学派 4
1.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D ) A.册府元龟 B.太平御览 C.太平广记 D.佩文韵府 4
2.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 B ) A. 彖传 B谷梁传 C象传 D文言传 4
3.下面哪个不是卦的构成要素:( B ) A. 卦形 B卦名 C卦辞 D卦爻 4
4.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B )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4
5.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谁?( D ) A孙复 B韩愈 C王安石 D朱熹 4
6.《春秋繁露》里,提倡的“张三世”不指下列哪个选项( A ) A传闻 B所闻 C所见 D所识 4
7.下面哪句是道家语( B )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然则旋岁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何复怪哉?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4
8.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 C ) A韩愈 B孙复 C孔颖达 D程颐 4
9.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 A ) A庄子与慧施 B庄子与公孙龙 C公孙龙与慧施 D孔子与颜回 50、“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 ( D ) A、《王风· 黍离》 B、《小雅 ·鹿鸣》 C、《小雅·采薇》 D、《卫风 ·氓》 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提升篇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A) A《诗经》 B《唐诗三百首》
2.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B) A郭沫若 B艾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3.李白的诗风是(B) A沉郁、雄浑 B豪迈、奔放 C通俗、易懂 D狂傲、不训
4.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B ) A谢灵运 B陶渊明 C王维
5.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B) A《左传》 B《史记》 C《国语》 D《汉书》
6.《史记》属于什么体史书(C) A断代史 B编年体 C纪传体 D以上答案都不对
7.儒学从哪个朝代被正式确立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 宋朝
8.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9.“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 李清照
10.“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1
1.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1
2.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
3.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

”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3.被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著作是( )。 A北宋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 B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 C元朝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 D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 1
4.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B) A.谢灵运 B.陶渊明 C.王维 1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是 ( A )的家庭思想。

A. 儒学 B. 佛学 C. 道学 1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是三国时期( B ) A.曹操 B.刘备 C. 孙权 1
7. 重阳节 ,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的代表,二九相遇,故名“重阳节”。重阳的风俗主要是登高、赏菊、饮酒,以避不祥。新时期,我国重阳节已演变为( A ) A 敬老节 B 教师节 C 植树节 1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 A )提出的 A.范缜 B.柳宗元 C.周敦颐 1
9.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 A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20、《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B )。 A.孙思邈 B.李时珍 C.韩非子 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C ) A、《孟子》 B、《易经》 C、《论语》 D、《中庸》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B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D ) A、射 B、御 C、礼 D、武
6.“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7.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8.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C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9.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10.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
1.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
2.“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C ) A、周 B、元 C、商 D、夏 1
3.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
4.“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C ) 。

书院始于唐代,是官方什么机构

是官方的藏书机构,同时也是民间的教育机构。所以答案应该是“藏书”。

它起源于唐代,发达于宋代,至清代达到顶峰,1901年后改制为学堂。书院一般为私人创立,与官学相对应,选址在风光秀丽的名山、清溪、竹林等幽邃佳境,刻意追求“情景交融”的效果,在远离尘埃“无市井之喧”的地方建立校舍。而后,广收门徒,讲学著书,切磋学术,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中国古代的书院遍及全国各地,数量达7000余所。

据统计目前至少有400余所书院以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形式留存下来,成为各地的文化教育场所及重要的文化景观,服务于今人,造福于社会。书院教育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可以说,书院是我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地方。

走进任何一所书院都能感受到那无法言说的庄重和人文氛围。那些“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风致趣闻,给人一种舒适、爽朗的感觉。置身其中,拂去历史的尘埃,古老的书院就会浮现在我们面前。

《中华文物》专版自本期起,特辟“古代书院寻踪”专栏,介绍中国古代书院,敬请读者垂注。说起“书院”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唐朝。它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讲学、著书、刻书、祭祀活动的教育机构。

唐开元年间,国家富庶,经济和文化空前昌盛,史称“开元盛世”。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任命学士马怀素为修书使,专门负责国家图书,并且组织了一批文士在乾元殿整理编辑国家藏书,又借来民间流传的异本,派人抄录,使图书更加丰富。还委派了官员负责管理,设立了乾元院。转年,乾元院改名丽正修书院。

后来,在京都长安的光顺门外、东都洛阳的明福门外,也设立了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召集张说和学士们设宴饮酒,唐玄宗非常高兴。当众宣布:“朕和众贤士在这里饮酒欢乐,就叫集贤吧。”于是丽正书院更名叫集贤殿书院。

任命张说担任集贤院学士,管理书院事务。收藏的图书多达53915卷,唐朝学者自己著作的书,即有28469卷,真可以说浩如烟海,盛况空前。所有的书籍都抄写正、副两份,分别在长安、洛阳的集贤书院两处收藏。集贤殿书院除负责收存图书外,还向朝廷推荐贤才,并提出政策方面、文化方面的建议。

书院,毕竟是皇家用来收集贮藏书籍的宝库,是推广和应用知识的地方,是经常同皇帝打交道的无比荣耀的机构,所以是读书人非常羡慕的所在。于是,一些私人也把自己的书斋书室夸耀为书院。开元年间曾经担任过集贤院学士的徐安负,退休后回到原籍浙江龙游,修建了自己收藏图书、读书治学的地方,便取名为九峰书院。

就这样官方的文化机构,逐渐演变成了私人读书治学处所的名称。直至唐朝灭亡的一个半世纪的时期中,湮没无闻的不计,有记载可查的,先后建立的大约有30多所书院。为什么读书人对“书院”情有独钟呢?原来从汉朝起,私人讲学授徒的地方一直称为“精舍”,或者叫“精庐”。

自从东汉时佛教传入了中国,到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起来,佛教的经师们借用名称,把传经授徒的地方也叫做精舍、精庐。这一混起来,弄得僧俗不分,释儒难辨,不知道精舍、精庐是哪一家的。这种现象令自视为正统的儒学先生们头疼不已,不情愿同僧侣们共用这一名称。感到用书院来命名治学读书、讲学授徒,比较恰当,于是,最终用书院的称谓,完全取代了先前的精舍、精庐的称呼。

“书院”之称虽然出现了,但并不普遍,也还不是教育性质的场所,只能说书院尚处于萌芽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书院除了文人学士自己在这里读书治学以外,还附带着教授子弟,或收徒讲学。有了学生,于是兼有了教学职能。

如江西永丰的皇寮书院,本来是吉州通判刘庆霖来到永丰定居之后“建以讲学”的。陈衮建立的江西备安东佳书院,收集书籍上千卷,供来学者阅读,子弟到了弱冠年龄,都来这里就学。这时候书院已经具备了雏形。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林立,连年战乱,官方办的官学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却为民间私人兴办书院提供了机缘。

人们要读书求学,没有官学可入,可以进入书院学习,这就为书院发展创造了条件。像河南的太乙书院、江西的梧桐书院、匡山书院、广东的天衢书院,出现的书院数量虽然还不是很多,规模也不算大,但是已逐渐完成了向私立教育机构的转型,而且孕育着蓬勃生机,日益显示出书院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这时开始,书院在社会不断展示其魅力,吸引名师讲学,吸引众多的弟子入书院攻读。

继续浏览:

上一篇:美不胜收什么意思?美不胜收的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larocheposay是什么牌子?理肤泉是法国的牌子为什麽瓶子上会有日文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