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20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

内容简介
《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

创作背景
萧红写作《呼兰河传》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而《呼兰河传》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10年代中期前后,那时,日军还未侵略中国。《呼兰河传》单本的创作,于1938年开始于武汉,1940年完成于香港。1941年底,萧红病危之际要求骆宾基送她北上:萧红要回到家乡去。萧红曾计划写《呼兰河传》的第二部。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
《呼兰河传》,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1940年完稿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呼兰河传》以萧红的故乡生活为原型。结构不同于一般小说,各章故事相对独立,没有主角人物,也没有故事主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发表经过根据现有资料,《呼兰河传》大约开始写于1937年12月。1937年抗日战争淞沪会战爆发后,萧红、萧军等作家逃离上海来到内陆武汉,期间萧红在武昌小金龙巷写就第一和第二章。随着抗日战争的扩大化以及萧红自身的各种遭遇,这一期间小说创作几乎停滞。
1940年1月,萧红抵达香港,同年8月《呼兰河传》的创作得以继续,并于12月20日完稿。《呼兰河传》首先于1940年9月1日至12月27日在《星岛日报》副刊《星座》上连载。1941年5月30日,《呼兰河传》首次经由桂林上海杂志出版公司出版。
之后陆续有1943年6月桂林河山出版版本、1947年上海寰星书店出版版本、1954年5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版本、1979年12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版本以及1998年哈尔滨出版社版本。小说的英文译本于1979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译,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Tales of Hulan River)。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1938年,《呼兰河传》单本的创作,开始于武汉,1940年完成于香港。 1941年底,萧红病危之际要求骆宾基送她北上:萧红要回到家乡去。萧红曾计划写《呼兰河传》的第二部。作品鉴赏:《呼兰河传》,叙述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即20世纪10年代中叶前后小镇民众的生态与心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
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以萧红的故乡生活为原型。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创作背景:萧红写作《呼兰河传》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而《呼兰河传》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10年代中期前后,那时,日军还未侵略中国。《呼兰河传》单本的创作,于1938年开始于武汉,1940年完成于香港。1941年底,萧红病危之际要求骆宾基送她北上:萧红要回到家乡去。萧红曾计划写《呼兰河传》的第二部。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年),中国作家,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1942年因病逝世于香港。
主要作品:《跋涉》、《生死场》、《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谁写的?
1.《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写的。
2.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3.作品简介《呼兰河传》该小说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作品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
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呼兰河传》作者是谁?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书籍简介:《呼兰河传》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一个个富有原始色彩的童话般的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了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呼兰河传》不是为滚滚流动的呼兰河作传,而是为呼兰这座小城作传,为呼兰这座小城里的人作传。所以呼兰——呼兰人便构成了该书的唯一线索。正是在这条唯一线索的制约下,萧红先写呼兰,后写呼兰人。萧红用一章的篇幅介绍呼兰城区的结构:呼兰“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北到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