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礼流程是怎样的?古代婚礼的流程
古代女子出嫁,往往要遵循繁琐复杂的“三书六礼”婚俗,即聘书、礼书、迎书三书,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这种婚俗可以追溯至西周,此后各朝基本不离其宗。礼节虽然繁琐,但盛大的出嫁令旧时的封建婚姻多了些庄严与神圣感。首先是纳采:男方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方提亲,若女方有意,则正式向女方求婚。

纳征:男家把聘书和礼书(列明彩礼的物品和数量)送到女家,在大婚当月,男方会带着聘书、礼书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聘礼均为双数,意即“好事成双”,如金镯、金耳坠等,女方送“回贴”,俗称“文定”。亲人送嫁礼多为现金、绣花或绸缎被面、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
古代结婚主要的程序
古代结婚主要的程序与现代婚礼和西式婚礼不同,中国古代婚礼有着其特定流程。虽然在当代社会看起来,古代婚礼的流程有些复杂、繁琐,但流程的每一环节都代表了对新人的祝福,预示他们有好的未来,和美的生活。
古人结婚讲究三书六礼,极为周全。所谓三书,就是奉行六礼应备有的文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书。聘书是男家交予女家的用作确定婚约的书柬。礼书是女家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的书信。迎书则是迎亲当日,男方送给女方的书柬。 而六礼则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礼节。纳采即提亲,问名则是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这两项主要由男方请的媒人负责。
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会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相配,以决定这婚事是否吉利。八字相合,这门亲事也就定下来了。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又称过大礼,是三书六礼中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沿袭至今仍是婚嫁礼仪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女家接受男方的聘礼,称之为许缨。请期又称择日,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最后就是亲迎了,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亲迎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而一旦举行了亲迎之礼后夫死,按礼俗规定,新妇就只能认命“从一而终”了。 六礼已毕,只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还需在次日完成“谒舅姑”,即拜见公婆。
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为“庙见”。 今人的婚俗其实是在三书六礼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简,更适合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和万事崇简的现代理念。
古代婚礼的流程
古代婚礼的流程 古代婚礼的流程,随着中国风的盛行,西式婚礼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举办传统的中式复古婚礼,大红嫁衣,凤冠盖头,满满的中国味,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很好的继承延续,今天分享古代婚礼的流程。 古代婚礼的流程1
一.古代大婚3个主要阶段
1.婚前礼:即“订婚”;
2.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
3.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二.古代婚礼流程
1.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2.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3.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4.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5.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6.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7.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8.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9.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10.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1
1.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1
2.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爹娘”。 1
3.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三.古代婚礼必备物品
1.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2.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5.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6.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7.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8.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
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9.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古代婚礼的流程2
一.古装婚礼策划流程
1.迎娶 新郎迎亲的车队要为双数,比较吉利,新郎必须骑着马,带着花轿去迎接新娘,可选择4到8个轿夫抬。
2.路途 在迎亲队伍出发的时候,应打鞭炮,表示喜庆,然后再敲锣打鼓的的前往女方家中,女方家中需有男孩或女孩端茶等候,新郎需要给这孩子红包,方可进入女方家中。
3.讨喜 新郎进入女方家里以后,不能马上见新娘,必须要伴娘红包或者回答对问题,方可进入新娘的闺房。
4.拜别 新郎新娘必须在新娘家中祭祖,新娘还有对目前磕头拜别,父亲则把新娘的盖头盖上,然后新郎对新娘的父母行礼过后就可以将新娘领走了。
5.上花轿 新娘在上花轿额时候需要踩着米袋,表示洗去所有的晦气,等到花轿准备出发的时候,新娘的父母需把一碗清水和一把白米洒在花轿后面,表示女儿已出嫁,等到花轿到男方家中时,也要放气鞭炮。
6.新娘下花轿 新娘下花轿时需要由男方家的一个小孩送一个橘子给新娘,新娘在摸过橘子之后,要给小孩红包作为回礼,橘子当天不能吃,需等到第二天。新娘亲自将橘子拨开,才可以食用。
7.牵新娘 新郎新娘必须跨火盆,踩过米袋进才能大厅,不可以踩门槛,然后进行三拜九叩,送入洞房。
8.喜宴 菜式不受限制,吃完饭以后,需要进行送客。
二.如何打造一场完美中式古装婚礼
1.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心房里,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2.闹洞房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3.嫁妆 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4.上头 上头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5.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6.新人着装 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
古代结婚的流程
源远流长、纵横千年的华夏古国,婚 礼仪 俗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 文化 底蕴。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古代结婚的流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古代结婚的流程 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是中国传统婚俗中较特别的部份,以下是这方面的简介。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徵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 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六礼 「六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里缔造婚姻关系的六个步骤,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 「纳采」为六礼之首,男方属意女方时,男家向女家求婚,延请媒人做媒,女家同意後,再收纳男家送来的订婚礼物,谓之纳采,今称「提亲」。古时纳采礼物用「雁」,这有四个基本含义;一是取阴阳往来,妇人从夫之义。
二是不失时、不失节。三是嫁娶长幼有序,不相夸越。四是用雁在当时还有比喻其从一而终、不在醮之义,这是为了强化社会需求,或时刻提醒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观念。
在今时今日,男家是用生面,肉包盒担到女家,女家则需回以纱巾、糖、荖、绸巾、花肚等物。 问名 「问名」即男方探问女子的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问名的目的有二:防止同姓近亲婚姻;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占卜当事人的婚姻是否适宜。
纳吉 「纳吉」即问名,若卜得吉兆,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男方使遣媒婆致赠薄礼到女家,告知女家议婚可以继续进行,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过文定」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纳徵 「纳徵」即正式送聘礼,男方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到女家,谓之纳徵,今称「过大礼」。
在对偶婚制时期,聘礼的性质是新郎以赠物表示对女方的好意或尊敬,以此证实自己有维持妻子的能力。另外,聘礼表现出男子能担任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标志,这反映出私有制社会里以及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财富和权力在女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这种以表达男子维系家庭能力的风俗到现时的阶级社会并没有骤然消失。 男订过礼 礼金 价钱丰俭由人 礼饼 一担(一百斤) 海味 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数量视经济情况而定。通常每款分做两包,不论多少斤。
发菜是不可缺少,其他的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及鱼肚等等。 三牲 鸡两对(两雄两雌,如父母不全,则一对已足),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即一片相连开二)。 鱼 大鱼或鲮鱼,取其腥(声)气。 椰子 两对(如父母不全,则一对已足),取其有椰有子。
酒 洋酒或米酒共四支。 四京果 龙眼乾、品枝乾、合桃乾即连壳花生。 生果 取生生猛猛之意。
茶叶、芝麻 因 种植 茶叶必须用种子,故常以茶叶为礼物,即祝愿种植不移之子,亦暗喻好一经缔结婚约,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反悔,亦即所谓「油麻茶礼」。 帖盒(礼金盒) 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椰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乾、龙眼乾,还有红豆绳、利是、聘金、饰金、以及龙凤烛一双及 对联 一幅。 备注:所有礼金、礼饼及礼品均需双数,取好是成双之意。
女家回礼 女方回礼,必须具备茶叶及生果,其他还有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贺维巾;长裤(长命富贵);皮带、银包(内置利是)及鞋一双(意同偕到老);扁柏、姜;回聘金、茶煎堆、松糕大发、槟椰受一个,余数全回给男家(指一郎到尾)。 备注:切不可送手帕,泛指分手之意。 「请期」即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确定了娶亲吉日後,即派人告知女家,徵求女家的 意见 ,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为六礼最後一道程序,即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
「亲迎」意义有二:男子亲自去女家迎接亲娘,表现对女子的尊重;表现出男子要求从夫居的强烈愿望。 古时,人们对亲迎十分重视,若不通过亲迎之礼而成亲,则被认为不合礼制,会受到世人讥讽。在当时,亲迎被看成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依据。
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然而一但举行了亲迎後而夫死,按礼俗规定,新娘就只能认命而从一而终了。 古代婚礼流程: 上文曾提及到「亲迎」是婚礼中最後一个程序,但也是婚礼当日的第一个过程。由於古人讲求礼节仪式,故婚礼的过程也颇为复杂。
当中包括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合卺、结发及洞房。以下便逐一解释。 花轿迎亲: 花轿 迎亲这一天,男家依据女家路程远近,在上午或下午过礼。
过礼之时,由一个可靠的人和媒人率领,将礼物分别由四架抬盒和人挑箩筐送到女家。过礼的队伍,大锣大鼓,浩浩荡荡,牵著色彩旗帜,抬著花轿,到女方的家中。迎新。
古代结婚步骤浅析 古代婚礼当天流程是什么
《五礼通考》有记载,中国婚礼习俗自古以来上至天子下至小民都采用“六礼”这一习俗。“六礼”也算是中国 古代结婚步骤 的权威标准,“六礼”都包括些什么呢?古代婚礼当天流程又是什么呢?和我一起来了解下吧。
2.问名 男方委托媒人到女方家里问清女方的生辰八字,男方拿到后准备占卜合婚的仪式。
3.纳吉 男方合婚后将好消息书面或者口头通知女方家长,这个阶段又称“订盟”,古代用雁作定婚信物,现在一般采用戒指、首饰等定聘。
4.纳征 男方将彩礼送到女方家,这个阶段俗称完聘。完聘后一般女方将聘礼中的一部分退还,或者另外准备礼物当作回礼送给男方。
5.请期 选择结婚的具体日期,通知女方家长,征得对方的同意后就可以定下来了。
6.亲迎 前面说得都是议婚和订婚等过程仪式,亲迎算是婚礼的主要仪式了。这是一项男方亲自前往女方家迎娶的仪式。
二.古代婚礼当天流程是什么
1.花轿迎亲 在大喜的日子,由媒人带领男方家的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2.拜堂 男方迎新娘回家后,选定时辰举行拜堂仪式,主要目的在于新婚新人获得自家先祖和神灵的庇护,同时得到自家长辈及亲人的祝福和见证。
3.宴宾 婚宴在古代其实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宗教活动,宴会之前都需要祭祖,新婚家庭以求得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祭祀活动完成后开始宴宾,在亲友见证下共同奔向新生活。
4.闹洞房 闹洞房对于古代中国的夫妻来说非常重要,很多刚结婚的夫妻彼此都不熟悉,通过闹洞房可以抛开羞涩,使新娘能比较快速地熟悉适应新郎和新家,同时减轻新婚之夜的不安和恐惧。
5.合卺与结发及洞房 小两口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然后各剪下一缕头发,合在一处「结发」,经过那么多的仪式后,夫妻就可以「洞房」,过上新生活了。
编后语:看完 古代结婚步骤 浅析以及古代婚礼当天流程是什么,对您有什么触动吗?我倒是觉得我们华夏先祖太伟大了,为炎黄子孙留存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老祖宗们点赞。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