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曹植怎么死的?曹植怎么死的

曹植怎么死的?曹植怎么死的

最佳回答2022-11-26

曹植死的说法: 

1、曹植是被曹丕杀死的。曹丕称帝后,一心想把曹植杀之而后快,便借口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要是不能作出一首诗便要将他杀了。我们都知道,曹植就是因此而写出了流传千年的“七步诗”。但民间推测,以曹丕的性格是不可能这么放过曹植,他之后肯定还会再找不同的理由将曹植处死。

曹植怎么死的

2、不受重用,抑郁而死。曹丕掌握大权之后,因为嫉妒曹植学富五车,多次对曹植贬爵和改换封地。曹植仍然能曾多次上书,希望可以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甚至到曹丕死后,曹睿即位,他也没有受到任用。最终曹植积郁成病,忧郁而死。

曹植怎么死的

3、饮酒无度,得胃癌而死。曹植生性纵酒无度,加上曹丕的多次迫害对他造成的心灵创伤,还有他及其流离失所的生活,无形中增加了他精神上的负担。于是他变得终日抑郁,只能借酒浇愁。他终日饮酒导致食欲不振,人日渐消瘦,严重破坏了身体的正常平衡,最终因胃癌而死。

曹植怎么死的啊?

曹植是病死的。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怎么死的

曹植是病死的。根据史料《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记载,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拓展内容: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曹植(曹子建)是怎么死的?

曹植在哥哥曹丕当权期间一直被哥哥猜忌,所以才情难以舒展,抱负难以施展。其兄长逝世后继位的魏明帝也依然不重用他,导致曹植郁郁而终。

历史记载如下: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扩展资料: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是怎么死的?

曹植是因为得不到重用,忧郁而死,他去世时候还非常年轻,只有四十一岁。但不知为何在历史中并没有过多提及曹植的死因,对于他的死只是寥寥几笔带过。

他虽然出生在皇家,一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逃不掉的一点就是一定会被牵扯到政治斗争中。如果赢了还好,如果输了,那么这一生都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了。曹植就是如此,他在跟哥哥曹丕的夺嫡之争中输了,在曹丕即位以后,他的人生就一直在走下坡路,没有一点顺风顺水的样子,即使曹丕死了,他自己都没有得到重用。曹丕的儿子曹叡从来就没有搭理过这位皇叔的奏折,即使他有满腔的抱负,最终也就只能在自己的封地中施展了,永远到不了朝堂之上。

好多的人觉得曹植混成这样其实挺冤枉的,本来是应该有一个美好前途的,都是因为曹丕从中作梗。其实并非如此,他变成这样自己也有错,如果当初自己一心处理政事,没有花天酒地的话,又怎么会被曹操看到,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呢?所以还是自己害了自己。

曹植是怎么死的呢?

曹植,曹丕的亲兄弟,「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与曹丕,曹操合称「三曹」。后世将曹植与李白,苏轼并称为诗中上品。

七步成诗,才高八斗曹操雄才大略,一生妻妾成群,有儿子 25 位。文有曹植,武有曹彰,神童曹冲,文武双全汝曹丕。曹植与曹丕,曹彰,曹熊为一母所生。就后人质量而言,完全碾压孙刘二家。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流传。但此诗并未见于当时史书「三国志」,而见于后世「世说新语」。

虽有穿凿驸会之嫌,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状态。曹植十多岁时,便能诵读「诗经」「论语」,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后人赞其「天下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才高八斗由此而来。

世子之争,兄侄相疑曹植聪明智慧,文采飞扬,很对曹操的脾气。再加上其性格自然坦率,不追求华丽,车驾服饰也相对简单,曹操一段时间内十分欣赏曹植,欲传位与曹植,自此与长兄曹丕产生嫌隙。公元 220 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曹魏政权。

曹植哭汉,与长兄渐行渐远,若非其母后的强力维护,曹植可能早已一命呜呼。后曹丕儿子曹睿即位,对这位才高八斗的叔叔更加严防死守,不用其才,不加重用。多次迁徙,郁郁而终魏文帝曹丕及其子魏明帝曹睿,对曹植的才能心知肚明,对其严加防范和限制。曹植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后世又称「陈思王」。

但「陈王」只是曹植多次徙封之后的最后封号。曹植才情横溢,有报国之志,但遭受猜忌限制,不得其志。公元232年,郁郁而终,时年四十岁。

继续浏览:

上一篇:穆桂英和杨宗保的儿子叫什么?杨忠宝与穆桂英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下一篇:直销和传销有什么不同?传销与直销的区别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