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目标什么时候提出的?全面小康是哪一年

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目标什么时候提出的?全面小康是哪一年

最佳回答2022-11-26

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目标1979年12月6日提出的。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

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目标什么时候提出的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提出了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基于对我国国情以及所处形势的深刻认识而做出的重大决定。这一奋斗目标与时俱进、顺应民心、催人奋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中国未来20年将跨越小康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目标什么时候提出的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他同时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小康社会是哪一年提出的?

小康社会是1979年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1979年12月6日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小康生活简介:小康生活的界定,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的涵义,包括物质生活状况——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状况——包括空气、交通、水质、绿化等方面;社会环境状况——包括社会秩序、生活安全感、社会道德风尚等内容。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把小康社会界定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小康的社会属性方面,即“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其二是小康的实现水平方面,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全面小康是哪一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1979年12月6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2021年7月1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宣布,这意味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对世界意义重大。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从百年前受奴役受压迫到物质上富起来、精神上强起来,中国人民无比自豪地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辛勤汗水,淬炼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梦想顽强拼搏、“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意志品质。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极大增强。

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是伟大、光荣、英雄的人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10方面: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到2020年达到18840元。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2000年为2253元。预计今后20年,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7210元。
4.恩格尔系数低于40%。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

预计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50%。

2000年为36.2%。今后20年,城镇化率预计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到2020年预计可以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8.大学入学率20%。

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9.每千人医生数2.8人。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20世纪70年底末80年代初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拓展资料:小康标准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城镇化率达到50%。


七.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大学入学率20%。
九.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最早提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全会上?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即从1980年至1990年,: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从1991年到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基本实现代化。

继续浏览:

上一篇:李时珍是哪个朝代?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下一篇:淑江是属于哪个省哪个市?浙江省台州市淑江区洪家街道城市港湾聆听阁正规吗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