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四大悲剧?元曲四大悲剧
元杂剧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在我国的戏曲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更是在民间流传很广。

《窦娥冤》,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的故事。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汉宫秋》不是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文学的成就。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白朴杂剧代表作,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的故事。
《赵氏孤儿》讲述春秋晋灵公时期,赵盾一家三百多口尽被武将屠岸贾谋害诛杀,仅留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即赵氏孤儿。为保存赵家唯一血脉,晋国公主即赵氏孤儿的母亲托付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带走,并自缢身死。程婴将赵氏孤儿藏在药箱中,欲带出宫门,可又偏遇到屠岸贾部下韩厥。韩厥深知此乃忠良之后,便放走程婴和赵氏孤儿,后自刎身亡。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分别是什么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
元曲四大悲剧
元曲四大悲剧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
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汉宫秋》:《汉宫秋》为元·马致远作的历史剧。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
全剧四折一楔子。元曲四大悲剧之一, 《汉宫秋》的主角是汉元帝。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
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戏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梧桐雨》:《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戏曲,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白朴杂剧代表作。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
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期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
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
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
作者简介: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作者简介:纪君祥,亦作纪天祥,元代戏曲、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元大都人(北京),是属于年辈较早的作家。与李寿卿《伍员吹箫》,郑廷玉《看钱奴》为同一时代的人,原著有杂剧6种,现仅存2种:《赵氏孤儿冤报冤》,一作《赵氏孤儿大报仇》,简称《赵氏孤儿》;另《陈文图悟道松阴梦》1剧,仅存曲词1折纪君祥,元代杂剧作家。
一作纪天祥。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
作有杂剧6种,现存《赵氏孤儿》一种及《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赵氏孤儿》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和明人编刊的《元曲选》�。
元杂剧四大悲剧
一.《窦娥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四大悲剧之首。
张驴儿给蔡氏投毒,不料误杀其父,栽赃窦娥。楚州知府被买通,判窦娥死刑。法场上,窦娥悲愤问天地,又发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大旱三年。
后果然灵验。三年后,其父在京城为官,重新调查,终于昭雪。
二.《汉宫秋》。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元代“曲圣”马致远的代表作。故事取材于昭君出塞。故事主要讲述了汉元帝时,中大夫毛延寿因王昭君未向自己献礼,于是丑化其画像,使其久居深宫而不得圣上召见。
后因缘际会下昭君与元帝相见,坠入爱河。毛延寿投敌献美人图,怂恿呼韩邪单于发兵索取皇妃王昭君。满朝文武惊慌,懦弱无能,元帝无奈,只得忍痛割爱。出行之日,两人灞桥饯别,昭君“留下汉家衣服”,至番汉交界处,不愿进番族之境,又举酒浇奠,回望故土,后纵身投江而死。
昭君死后,元帝思念故人,夜夜魂牵梦萦。后毛延寿被斩首,献祭明妃。
三.《梧桐雨》。《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元代戏曲家白朴的代表作。
故事主要取材于白居易《长恨歌》,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惨爱情。唐皇宠信安禄山和杨国忠,但安禄山与杨国忠不合,于是借由范阳节度使的身份,招兵买马,意图攻打长安。一日,贵妃正与玄宗宴饮,宰相李林甫因安禄山造反,匆忙求见。玄宗得知唐军不敌,遂与宫女百官避难。
车行至马嵬坡,六军不发,言杨国忠误国,应伏诛告天下。杨国忠死后,众军又请诛其妹杨玉环,玄宗无奈,命贵妃自缢于佛堂。贵妃死后,玄宗于西宫挂其画像,朝夕相对。
一夕梦中相见,终被梧桐雨声惊醒。
四.《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代纪君祥所著。
故事取材于《史记·赵氏世家》,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故事讲述晋灵公武将屠岸贾,因与赵盾不和,将赵家赶尽杀绝,三百余人无一幸免,仅赵盾之孙,一个婴儿侥幸被民间医生程婴所救。屠岸贾发现后,为斩草除根,下令将全城适龄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程婴为保全赵氏遗孤,交出了自己的孩子。
其友亦为程婴而死。20年后,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手擒屠岸贾,报仇雪恨。
元杂剧四大悲剧?中国四大喜剧?和四大爱情剧是哪些?
1.元杂剧四大悲剧: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艺术,戏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就是四大喜剧:分别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关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传统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曲杂剧四大悲剧是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的代表作。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白朴的杂剧代表作。《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纪君祥的代表作。元曲四大悲剧是什么?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艺术,戏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家与元曲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的作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文学地位在元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杂剧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最为广泛。元人胡□□在《送宋氏序》中这样来说明当时杂剧内容的广泛和题材的多样:“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在元代各类文学作品中,也只有杂剧作品取得的成就最高。元代罗宗信为《中原音韵》写的序文说到当时已出现把“大元乐府”和唐诗、宋词“共称”的说法。按照《中原音韵》体例,所谓“大元乐府”指散曲和杂剧。后世的人也不断有这种说法,其中还有专把元杂剧和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
这种看法反映了元杂剧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代艺术。
下一篇:唯美励志语录有哪些?唯美励志语录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