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认识的本质是啥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认识的本质是啥

最佳回答2022-11-26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既不是“生而知之”、主观自生,也不是直接来源于客体,而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和本质。(摹写性)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能动创造性)

第三,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摹写、反映的特性与能动、创造的特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坚持反映的摹写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揭示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是主体收集客体知识的主动行为,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主体是有生命的物体,是行为的主导者和实行者。

主体的日常行为可以分解为思维、认识、实践三种具体形式;主体具有的行为需要和能力也可以分解为思维、认识、实践三种具体的行为需要和能力。主体是思维、认识和实践的主导者和实行者,主体具有思维、认识、实践的需要和能力。人是认识的主体之一,其他动物、昆虫、植物也是认识主体大家庭中的成员。客体是同主体处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关系中的事物、现象、环境、矛盾和问题,是具有多种属性和规定的认识对象,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客体具有质量、价值、意识、运动、时间、空间、数量的属性和规定,是质量、价值、意识、时间、空间、数量组成的统一整体。认识是主体发现客体对主体有所作用和影响后,感知组织在思维组织产生的认识意识的指挥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收集目标客体的属性和规定知识,发现主体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现实危机、矛盾和问题,探索通过主体行为解决主体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意向、方法、路线、和方案的行为。认识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是在认识意识的指挥下实现的,认识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发生以前确立的认识意向、认识方案、认识路线、认识法则的展现过程。

我们通过详细地观察认识的过程,就可以发现主体在认识行为发生以前确立的认识目的、认识意向、认识方案和认识路线,发现存在于认识之中的认识意识。认识意识是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分析处理后产生的,是指挥感知组织主动收集有关客体属性和规定的知识,为思维作好知识准备的意向、方法、路线、方案和命令。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是引起主体的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产生认识意识的直接原因。

客体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会通过空气、光线等载体向外散发出包含自身属性和规定的信息知识。当主体同客体接近或接触时,客体散发出的信息知识便会进入主体的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使主体的感觉器官被动感受客体信息的作用、刺激、和影响。主体的感觉器官具有信息转化能力,能够把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知识转化为能经过神经网络传送的电子信号。

当感知组织被动感受到客体散发出的各种信息知识的作用和影响后,就会把感受得的信息知识转化为电子信号,并传送给主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分别收到不同感觉器官传来的有关同一个客体的电子信号后,就会形成有关客体的综合知识。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在神经中枢形成的知识,能够唤起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过去获得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引起思维组织对记忆和现实中的具有共同特征的客体的联想和比较,使主体发现作用和影响主体的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发现主体面临的生存矛盾和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思维组织就会根据主体的生存需要和能力、根据客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根据主体处置客体的经验知识产生出相应的处置有关客体的意向、方法、方案和命令。

如果思维组织根据有关知识判明作用和影响主体的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不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思维组织就会根据感知组织获得的经验知识,产生出放弃对这个客体实行主体行为的意向和命令。如果思维组织根据有关知识判明作用和影响主体的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正面或负面的价值和意义,思维组织就会根据感知组织获得的经验知识产生出指挥主体的有关组织实行具体行为,消除或扩大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实现主体生存发展目标的意向、和命令,产生出实践意识。如果思维组织根据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全部知识的分析处理,不能够判明作用和影响主体的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何种价值和意义,思维组织就会根据感知组织过去获得的经验知识,产生出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的指挥感知组织主动收集有关客体的知识,以发现客体对主体的生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发现主体所面临的生存矛盾和问题,发现客观现实对主体生存和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发现通过主体的具体行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目的的意向,路线、方案和命令。认识意识从思维组织中产生并发送给感知组织以后,主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就会立刻行动起来锁定目标客体,对目标客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现出十分的警觉和关注。

于是,有认识意识指挥的、有感知组织和感觉器官实行的主动收集客体信息知识的主体行为便发生了。在认识意识的指挥下,主体的每个感觉器官主动、有序、合理地进行收集有关客体属性和规定的知识,并把收集到的知识进行整理。随着认识的进行,思维组织在认识开始以前制定的认识方案也会有条不紊地自然展现出来,认识目的也会不断地得以实现。认识的发展变化和结束也是在认识意识的指挥下实现的。

随着认识行为的进行,感知组织获得的客体知识会越来越多,认识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也会被感知组织发现并传送到神经中枢。思维组织通过对感知组织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获得的知识的分析和处理,就会产生出指挥认识行为有所变化和发展的新的认识意识,认识行为在新的有所改进的认识意识指挥下,就会发生一些发展和变化,使认识行为更加合理和富有效率。随着认识的进行和认识预期目标的全部实现,思维组织通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分析处理,就会产生出停止认识行为的意向和命令。

于是,有认识意识指挥的认识行为便结束了。认识是主体生产知识的生产活动。主体认识客体、收集、整理客体各种属性和规定的行为是生产知识的生产活动。

主体通过对感知组织过去和现在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分析和处理,发现主体所面临的生存矛盾、危机和问题、发现主体通过自身行为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采用的方式、方法、路线和方案也是生产知识的生产活动。知识是主体的主动认识行为产生的,是主体主动行为的结果。知识不是脱离主体的主动认识行为,由客体对主体感觉器官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在神经中枢自然形成的。只有在主体对目标客体进行关注并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客体对主体感觉器官的作用、刺激和影响才会在主体的神经中枢形成映像和知识,没有主体的关注和兴趣,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就不会在主体的神经中枢形成任何映像和知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客体是多种属性和规定组成的统一体,在组成客体的形式、质量、价值、意识、运动、时空、数量多个部分中,能够通过空气、光线等载体主动作用和刺激感觉器官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很小,主体不能够凭借被动感受客体的作用和刺激获得客体的全面知识。有关客体各种属性和规定的知识,只有在主体认识意识的指挥下,通过思维组织、感知组织和肌肉组织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够获得。

认识是同思维和实践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具体行为。我们如果详细观察和分析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就会发现,在认识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中思维、认识和实践是交替进行的,思维、认识和实践互为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认识和实践离不开思维产生的认识意识和实践意识的指挥,思维离不开认识获得的知识原材料,认识也离不开实践给认识组织和认识器官提供的接近和接触客体和认识对象的有利条件。在我们常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在认知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前进的认识循环往复过程中,思维是不可缺少的桥梁或中间环节,没有思维认识的过程就不能完成,认识的目的就不能实现。没有思维和实践就没有认识。

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是认识对象或客体的属性、规定、关系、特征、要求、能力在主体神经中枢的表现形式。概念是知识的基本单位和表现形式,是关于认识对象和客体的属性、规定、能力、特征的概括和总结。知识是主体创造的具有客观实在性和自身特点的具体事物。

知识同任何事物一样具有多种属性和规定。知识是质量、价值、意识、运动、时空和。

认识的本质是啥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认识主体:具备一定认识能力并从事一定的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本质的理解: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认识过程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认识活动,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在观念上把握客体和创造客体的活动,也就是在观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其根本任务就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主体正确地反映客体。这种反映,是以人的认识结构为前提的具有选择性和建构性的反映,是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创造性的反映,是一种不断深化的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既不是“生而知之”、主观自生,也不是直接来源于客体,而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

认识对客体的反映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包括一定的选择性、重构性,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摹写。

认识的本质是()。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经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前进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再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继续浏览:

上一篇:古代钢琴大约产生于哪个世纪?钢琴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下一篇:第一部真正的芭蕾舞剧是什么?第一部芭蕾舞剧叫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