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是什么意思?“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的意思是:道可以作为思想道路,而非平常用脚走的道路。人们对《老子》开宗明义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解释,一直无法理解。一般翻译为“道,说得出的,它就不是经常的道。名说得出的就不是经常的名。”给人的感觉是,道不可以说,一说出来就错了。始终没有让人能够理解的新的解释。

只要你把“道”说出来,“道”就会自动的静态化、凝固化、片段化,表现为一副素描甚至是粗糙的漫画。而那个真正动态的、有血有肉的、活灵活现的“永恒之道”,你只能用心去领会,用生命去直观和体悟,不能言传,也根本无法言传。

因为道在人向道的开始,在途中,在终末,在内心,在世界,但不在其惟一。如老子言,曰大。不会局限于人的认知和层次。就算以神话角度的老子,都依旧在行道悟道,可想而知,在这个世界,只要有人认为自己就是道,那就是已经被现实打败,陷入唯心的世界里不可自拔了。这时候,这个人虽然会对道的心得理解直线上升,突飞猛进,但是实际失去现实成果的寄托,只是一堆虚无缥缈的理论。
“道可道”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中的第一章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开宗明义之句,其分量是极重大的。
然而,这个“道可道,非常道”一句六字中,最关键的问题乃是:“常道”二字,到底应该怎样诠释、怎样理解呢? 论者或谓,老子既然说出一个“常道”来,而未加进一步的解释,正好给后人留有余地,帮他解释发挥。纵观古今,对“常道”的解释大致分成两类:一是本着“六经注我”的原则,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与思辨力,创造或嫁接出一个“常道”的意义来;二是本着“我注六经”的原则,从《道德经》里去找“相近”的字眼,然后把它们“栽”到“常道”身上去。 如前者的方式,就是认为“常道”即是不可思议的、永恒不变的,那么它必定是超越于万有之上,或超越于可道之道的一种“东西”。现存《道德经》注解,《河上公章句》虽归“六经注我”一类,但以长生成仙为旨趣,其所谓“常道”乃“自然长生之道”,故不入此类之大流。后世解老思想之大流,至少可以上溯到王弼。他的《老子注》被历代官学各界奉为“通行本”,他对此六句的解释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到唐高诱在注解《淮南子·泛论训》时,开始直白地说:“常道,言深隐幽冥,不可道也。
”推到《关尹子》(伪书):“不可言者,即‘道’。”达到了极端。从古至今,不知道有过多少人注释过《道德经》,恐怕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这么解说的:“可以被人说明的道,就不是那永恒不变的道。
”或者是:“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那一成不变的永恒之道。”或许有人用些不同的字眼,但总体意义,都是相差无几。我们查看过《道德经》的16种英文译本,这句话都被翻译为:“The Tao that can be spoken of is not the eternal Tao.”有些译文变易一些字眼,也于大意无害。
可见中外古今,俱是这般解说,就应该是铁定了的,不容别人置喙!可是仔细推敲起来,这种训释的本身,不仅文法上有问题,意义和逻辑上都自相矛盾。 “道可道”中,第一个“道”字是名词,第二个“道”字是动词,“可”字是副词。第一个“道”字是一个总体的名称,它的内涵应该是整本《道德经》的内容。“可道”,是去界定头一个“道”字,说它是“可以说明”的,引申来说,就是“可以思议”的。
因为“言”为“心声”,必先有思,后才有言。根据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如:“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35章)“道冲而用之。”(4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41章)“以道佐人主。”(30章)等等。这“道”不仅可以思维,可以议论,可以阐明,而且可以施行,并且很有实用价值。因此,“道,可道(言说和遵循)。
” 这句话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了。
“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解释一下
意思是:“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生成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
解释为: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由于该事物随时随刻在发展变化,现在的事物并不是我们以往己经所认识的事物了。扩展资料:“道可道,非常道”,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开篇。《道德经》主要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淳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
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道可道 非常道是什么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大道如果可以言说,那么这个道就不是恒常不变之道。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表现了老子核心的哲学思想。
要深入理解这句话,应该结合老子的哲学思想来理解。“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根源以及派生原则,那么这种“道”只能是恒常且唯一的道,才能作为万事万物的起源与根本原则。 具体事物都是“道”那里派生出来的,因此事物都有具体的名字,但是“道”是无形无体、不可名状的东西,因此不能将“道”不可以道,可道之“道”非恒常不变指之道,非大道。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