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食攻略?北京美食攻略
北京美食攻略:
1、卤煮火烧[北京朝阳区]
卤煮火烧在北京是一种尽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有时也用猪腰子),买一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具体制作过程是这样的:把处理好的猪小肠和猪肺切成小段投入用多种香料、调料配制的卤汤煮,八成熟的时放入生面火烧、炸豆腐片、血豆腐,待到肠、肺烂熟,火烧煮透又不脱形的时候捞出,小肠切段,肺、火烧、炸豆腐切块,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据口味自行添加。

2、爱窝窝[北京东城区]
北京流传至今的一种清真风味小吃——爱窝窝,其最突出的特征,归纳概括说来,叫做:“色雪白,球状,质粘软,味甜香。”(引自《北京传统文化便览》)说起京城的.这种清真风味小吃“爱窝窝”来,其最初,只不过是属于普普通通的一种清真风味小吃而矣!那么,为什么自明代始,“爱窝窝”就逐渐成为名震京城一种清真风味的小吃呢?说起它的原因来,与今故宫(即“紫禁城”,俗称“皇宫”)内的“储秀宫”有着一定的密切联系。据老北京人传说,有一位在“皇宫”紫禁城里当过太监的说,明代时居住在“储秀宫”的帝后,或者后妃,生活中,他们都比较喜欢吃“爱窝窝”。为什么呢?因为宫中的一些受宠的爱妃,特别是帝后,天天山珍海味吃着,亦就不感到好吃了。有一天,侍候居住在“储秀宫”帝后和妃子的厨师,是一个回族人,他从家里带了—些经常食用的清真食品“爱窝窝”。

3、酸豆汁[北京西城区]
豆汁这东西,不要说是外地人,就是自称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后迁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臭的味道。但是在老北京人看来,豆汁却是提神醒脑败火的上等饮料。过去北京经营豆汁最有名的四大家是琉璃场豆汁张、东安市场豆汁徐和豆汁何,天桥舒记豆汁。这四家里,舒记豆汁最纯正,张家的热豆汁是一绝。其他两家也各有特色。喝豆汁不能大口大口的喝,否则那酸味太“冲”鼻子,要像喝茶一样一点一点的抿。豆汁里要放咸菜丝辣椒油,就着焦圈儿一块吃。由于豆汁有祛火养嗓子的功效,所以许多京剧名角和相声演员也喜欢喝。梅兰芳、裘盛容等更是喝豆汁上瘾。抗战时梅大师蓄发明志隐居上海,他的弟子言慧珠用四个大灌子盛满豆汁从北京风尘去拜访他。

4、炒麻豆腐[北京门头沟区]
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产,他处皆无。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同时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顶细的成了豆浆,是正品,用来做淀粉;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入布袋加热—煮,滤去水分,就是麻豆腐。麻豆腐是粉房的副产品,或曰下脚料,所以价格特别便宜,两个大子儿就可以买一大碗。老北京人买回家去,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当饭菜吃,叫做炒麻豆腐。炒麻豆腐是旧京百姓地道的家常菜,别看此物甚廉,但要炒好亦非易事,首先在原料上就要有所选择,得用东直门四眼井粉房里做的麻豆腐才算正宗。配料讲究用纯正的羊尾巴油和“野鸡脖儿”嫩韭菜.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样,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爱的北京小吃。

5、老北京面茶[北京西城区]
老北京面茶是北京市的特色小吃。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云:“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面茶不是茶汤,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淋上芝麻酱,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浇在面茶上。味道另说,讲究的是喝它的方法。老北京讲究喝面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面茶很烫,其实用吸溜更加恰当。碗里的面茶和麻酱一起流到碗边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酱又是面茶,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这绝对是门艺术,非老北京人不可了。我去喝过那么多次,没一次见到有这么喝的,全都是人手一勺。看来这门艺术,快要绝迹了。过去的面茶,一般是下午卖下午吃的:“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6、酥盒子[北京西城区]
原料配方皮料:特制粉21千克食油3千克白糖1千克炸制用油12千克千面2千克酥料:特制粉26千克食油11千克馅料:枣泥馅30千克制作方法:1.和皮(制酥):制水油面团和油酥面团,进行包酥制皮。小破酥的皮酥稍硬些。2.成型:包制时将包酥面团拎成椭圆皮,先三折,再对折,掉转90°,拴成长15厘米左右,从上端向下卷13厘米,再横转90°,将所余2厘米拴长,将圆柱两端封起,稍按扁,放倒,横向居中切开。露出酥层,将酥层粘上千面,酥层向上,按平撬成薄片。将云心花纹朝外,将馅放入中间,周围刷水,再挨一个面皮,沿圆周捏出花边,仍云心朝外,覆盖在刷水的面皮上,捏成四周薄中间鼓的圆饼。按馅心不同,表面分别打戳区别。
北京特色美食全攻略
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这里除了美丽景区之外还有许多特色美食。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北京特色美食全攻略,欢迎阅读参考!
1.卤煮火烧 [北京朝阳区] 卤煮火烧在北京是一种尽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有时也用猪腰子),买一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
2.爱窝窝 [北京东城区] 北京流传至今的一种清真风味小吃——爱窝窝,其最突出的特征,归纳概括说来,叫做:“色雪白,球状,质粘软,味甜香。”(引自《北京传统文化便览》)说起京城的这种清真风味小吃“爱窝窝”来,其最初,只不过是属于普普通通的一种清真风味小吃而矣!那么,为什么自明代始,“爱窝窝”就逐渐成为名震京城一种清真风味的小吃呢?说起它的原因来,与今故宫(即“紫禁城”,俗称“皇宫”)内的“储秀宫”有着一定的密切联系。 据老北京人传说,有一位在“皇宫”紫禁城里当过太监的说,明代时居住在“储秀宫”的帝后,或者后妃,生活中,他们都比较喜欢吃“爱窝窝”。为什么呢?因为宫中的`一些受宠的爱妃,特别是帝后,天天山珍海味吃着,亦就不感到好吃了。
有一天,侍候居住在“储秀宫”帝后和妃子的厨师,是一个回族人,他从家里带了一些经常食用的清真食品“爱窝窝”。
3.酸豆汁 [北京西城区] 豆汁这东西,不要说是外地人,就是自称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后迁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臭的味道。但是在老北京人看来,豆汁却是提神醒脑败火的上等饮料。
过去北京经营豆汁最有名的四大家是琉璃场豆汁张、东安市场豆汁徐和豆汁何,天桥舒记豆汁。这四家里,舒记豆汁最纯正,张家的热豆汁是一绝。其他两家也各有特色。
喝豆汁不能大口大口的喝,否则那酸味太“冲”鼻子,要像喝茶一样一点一点的抿。豆汁里要放咸菜丝辣椒油,就着焦圈儿一块吃。 由于豆汁有祛火养嗓子的功效,所以许多京剧名角和相声演员也喜欢喝。
梅兰芳、裘盛容等更是喝豆汁上瘾。抗战时梅大师蓄发明志隐居上海,他的弟子言慧珠用四个大灌子盛满豆汁从北京风尘去拜访他。
4.炒麻豆腐 [北京门头沟区] 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产,他处皆无。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
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同时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顶细的成了豆浆,是正品,用来做淀粉;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入布袋加热一煮,滤去水分,就是麻豆腐。 麻豆腐是粉房的副产品,或曰下脚料,所以价格特别便宜,两个大子儿就可以买一大碗。老北京人买回家去,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当饭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旧京百姓地道的家常菜,别看此物甚廉,但要炒好亦非易事,首先在原料上就要有所选择,得用东直门四眼井粉房里做的麻豆腐才算正宗。配料讲究用纯正的羊尾巴油和“野鸡脖儿”嫩韭菜.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样,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爱的北京小吃。
5.老北京面茶 [北京西城区] 老北京面茶是北京市的特色小吃。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
有诗云:“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面茶不是茶汤,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淋上芝麻酱,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浇在面茶上。
味道另说,讲究的是喝它的方法。老北京讲究喝面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面茶很烫,其实用吸溜更加恰当。碗里的面茶和麻酱一起流到碗边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酱又是面茶,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
这绝对是门艺术,非老北京人不可了。我去喝过那么多次,没一次见到有这么喝的,全都是人手一勺。看来这门艺术,快要绝迹了。过去的面茶,一般是下午卖下午吃的:“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6.酥盒子 [北京西城区] 原料配方 皮料:特制粉21千克 食油3千克 白糖1千克 炸制用油12千克 干面2千克 酥料:特制粉26千克 食油11千克 馅料:枣泥馅30千克制作方法 1.和皮(制酥):制水油面团和油酥面团,进行包酥制皮。小破酥的皮酥稍硬些。 2.成型:包制时将包酥面团擀成椭圆皮,先三折,再对折,掉转90°,擀成长15厘米左右,从上端向下卷13厘米,再横转90°,将所余2厘米擀长,将圆柱两端封起,稍按扁,放倒,横向居中切开。
露出酥层,将酥层粘上干面,酥层向上,按平擀成薄片。将云心花纹朝外,将馅放入中间,周围刷水,再擀一个面皮,沿圆周捏出花边,仍云心朝外,覆盖在刷水的面皮上,捏成四周薄中间鼓的圆饼。按馅心不同,表面分别打戳区别。
北京美食攻略 北京美食攻略简述
1.京式绿豆糕 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也是满族人的传统糕点。它具有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不粘牙的特色。
2.北京年糕 一道传统的汉族小吃,属于年节食品。花色品种很多,仅凉糕的品种就有盆糕、馅糕、米糕、豆面糕、塔糕、艾窝窝、豆渣糕、卷糕、藕丝糕、粽子等十多种。凉糕用料有整米、碎米、米粉之分,成熟方法也有蒸煮之别。
3.扒糕 汉族传统夏季风味食品,流行于北京等地。荞麦面粉熬成灰色糊状,团拍成小饼放入凉水盆中。用荞麦面制成,一般与凉粉同时出售。
食用时切成小块,再将小块扒糕削成两头薄中间厚的长条薄片盛在碗内,浇上用麻酱、酱油、好醋搅拌的汁,加上红咸胡萝卜擦的丝,浇芥茉或辣椒或蒜末均可。
4.金糕 就是山楂糕,制做金糕始于清代中叶,是北京传统风味食品。当年慈禧太后爱吃这一口,专门派人出宫买山楂糕。
5.砂板糖 老北京和天津的汉族传统小吃,历史悠久,是典型的药膳。秘方秘制的药膳糖果,亦食亦药,合食疗、糖果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老华夏饮食文化的珍品。由于它对经常发生的杂症或不适有着显著的食疗作用,所以在过去,人们俗称它为“药糖”。
在1955年以前,常见于老北京的庙会及老天桥等喧闹地区,有时街头巷尾也偶见出售者。自1955年至2001年,在北京几乎不曾面世。
6.褡裢火烧 老北京常见的汉族名点。相传,褡裢火烧由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创制。
制作时,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其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因其长型,有时对折,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褡裢火烧。其口味类似锅贴,但形状不同。
7.肉末烧饼 北京地区汉族传统小吃之一,传统宫廷风味,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其实,所谓的肉末烧饼,就是烧饼夹炒肉末。肉末烧饼外焦里酥,肉末油润咸甜,味厚醇正,别有一番风味。
北京有什么好吃的啊
北京好吃的特色美食:
1.北京烤鸭:全聚德挂炉烤鸭、便宜坊焖炉烤鸭,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2.豆汁儿。老字号,“品正宗豆汁的好去处”。
3.茶汤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其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旧时,老北京卖茶汤的大都是肩挑食担,走街唱卖。
北京美食之不完全攻略
冯唐在《北京,北京》里说,年轻的人总是带着肚子里的书、脑子里的野心、心坎里的姑娘或情郎,软硬件齐备,装满旅行箱,去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无论找得到找不到,只要出发了就会遍体鳞伤。
因为你细腻,因为你幸福,所以注定在负重中成长。的确,北京是个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在这里的拼搏年轻人,被她吸引着,折磨着,为她疯狂着......北京是个让你敢于说出梦想的城市,它包容且霸道。高速发展的城市节奏,让你很难再去放慢你的脚步。我想,能让大家停下繁忙的脚步,唯有美食。受朋友之托,写下这篇攻略,仅代表个人口味,各位读者请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为什么说是不完全攻略呢?作为一个“资深”的南方吃货,在北京的三年时光里,跑遍了半个北京,但绝对算不上吃遍全北京,因为北京实在太大了,到底多大呢?君住海淀头我住朝阳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风不同水!说多了都是泪~~ 在这里,跨区的朋友能聚到一起吃饭,不是生意那就绝对是真爱了。 本人南方辣妹子一枚,虽然在北方大环境渲染下,吃辣能力急剧下降,但也算很能吃辣的。
有鉴于此,攻略里会按照北方辣度标准标注一些餐厅和菜品的辣度。这万一把你们辣到了,我岂不是要掉粉吗,哈哈哈~~~ 既然叫做北京美食攻略,当然第一部分就得介绍一下北京特色美食了,第二部分就补充楼主觉得不错的美食餐厅,毕竟北京是个很包容的地方,美食也是如此,在这里,你可以吃到基本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美食了。 提到北京特色,可能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北京烤鸭。
那下面就介绍楼主觉得不错的几家烤鸭店。 烤鸭分为挂炉烤鸭学派(比如全聚德和大董烤鸭)和闷炉烤鸭学派(比如便宜坊)1.大董烤鸭店 推荐指数:★★★★★ 北京大董烤鸭店(原北京烤鸭店)成立于1985年,总经理董振祥被朋友们昵称为大董,由此得名。这里的烤鸭“有八个调料、八种吃法”,鸭皮“蘸糖”,入口即化;鸭肉“蘸蒜泥”,也是一绝。
盐水鸭干做得嫩又入味,值得尝试。“非鸭菜”造型别致,摆盘像一幅画。东四店环境很好;团结湖店“人气极旺”,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外国客人很多”,建议提前两三天订位。 之所以放在第一位呢,是因为去吃过的朋友都觉得不错,环境比较现代化,有形式感。
东四十条店: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国际商务大厦1-2层。电话:(010)51690329,(010)51690328 团结湖店: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团结湖北口3号楼。电话:(010)65822892 人均:200-300元 2.全聚德烤鸭店 推荐指数:★★★★ 北京前门全聚德烤鸭店由杨寿山创建公元1864年。原以经营挂炉烤鸭为主,后来围绕烤鸭,供应一些鸭菜的就餐方式,即成为全鸭席的雏形。
随着全聚德业务的发展,厨师们将烤鸭前从鸭身上取下的鸭翅、鸭掌、鸭血、鸭杂碎等制成全鸭菜。这个肯定是很多来北京游客的首选,因为比较有名气,但是真心人太多了。 前门店:北京市西城区珠宝市街42号。电话:010-65112418;010-67011379 王府井店:帅府园胡同9号全聚德5楼。
电话:010-65253310 人均:250-300元 推荐:经典烤鸭,全聚德精品烤鸭,盐水鸭肝3 便宜坊烤鸭店 推荐指数:★★★★★便宜坊(biàn yí fāng)烤鸭店是北京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饭庄,创业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形成了以焖炉烤鸭为龙头,鲁菜为基础的菜品特色。烤鸭外酥里嫩,口味鲜美,享有盛誉。
因焖炉烤鸭在烤制过程中不见明火,所以被现代人称为“绿色烤鸭”。 新世界店: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5号新世界百货青春馆3楼(近西花市大街)。电话:01067120505,01067088680 三里屯店: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北路13号世茂百货4层。
电话010-84059899 推荐:花香酥焖炉烤鸭,干烧鸭四宝,芥末鸭掌比起川式火锅的麻、辣,老北京的传统铜锅用清汤做底,肉吃的是原汁原味,因此对肉质的要求就更高,不鲜、不嫩,便可直接宣判失败 。1.东来顺推荐指数:★★★★ 东来顺创始人是位名叫丁德山的回民。1903年,他在东安市场里摆摊出售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以后又增添了贴饼子和粥。由于生意日渐兴隆,便取“来自京东,一切顺利”的意思 。
东来顺饭庄以经营涮羊肉久负盛名,多年来一直保持选料精、加工细、佐科全、火力旺等特点。 前门大街店:北京市西城区前门大街步行街南口143号农业银行对面2楼。电话:(010)83172726,(010)83172716 双井店: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8号东环国际大厦3楼近广渠路,九龙幼儿园西北,富力广场东北。
电话:01087953402,010650688662.南门涮肉 推荐指数:★★★★南门涮肉创立于1994年,主营老北京传统清真特色涮肉。开业之初叫“宏源涮肉”,因总店位于南二环天坛公园南门,故经常被顾客朋友亲切称为“南门涮肉”。比起东来顺的“扬名”,南门涮肉要来的稳重。老板是位踏实做事、低调做人的本分生意人,白手起家。
吃过南门涮肉的人都会对其“三点式”的小料印象深刻,据说这一配方至今仍是是老板亲自调制,没有第二人学来。另外,毛肚、小烧饼也不可错过。 后海店: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南官房胡同1号。
电话:010-83227033 3.牛街聚宝源 推荐指数:★★★★★牛街聚宝源,排位简直了,如果要去吃,早点去呀,等死人不偿命,但聚宝源确实味道要远胜一筹。 聚宝源旁边的清真超市一楼有荷叶糕和白记年糕,想吃的要早去啊!不要想着吃完火锅再买,因为你出来就卖光了,哈哈哈哈。另外,超市里可以买月。
吃什么才算“吃过”北京?这份美食攻略请收好
去护国寺来碗豆汁儿转边儿喝 千万别跟服务员要勺儿 有个老套的段子,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老北京,就是把他按倒了强灌一碗豆汁儿,如果这人站起来骂街,那就有待考证;如果这人站起来问,“还有焦圈儿吗?”那就是老北京无疑。 护国寺,原本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如今护国寺附近,成了北京有名的传统小吃街。
若是路过护国寺,不妨去来碗豆汁儿尝尝。 对了,假懂的人只知道焦圈儿蘸豆汁儿,真懂的人得豆汁儿碗转边儿喝——千万别跟跟服务员要勺儿,外行了。 美食 导航:西城区护国寺街 去门框胡同 排队吃一回正经的“爆肚冯” “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这是老北京谚语中的热闹之地。 今天的门框胡同颇不起眼,房屋低矮破旧灰头土脸。而如果在这灰头土脸的胡同儿里看到有人排长队——那估计就是冲着爆肚冯去的。 爆肚,这个“肚”不能念四声,而要念三声加儿化音——爆肚儿。 爆肚儿也是老北京穷人之乐,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若是正立秋,不如去排队吃一回爆肚冯——从光绪年间闻名,咬一口而知天下秋。 美食 导航:西城区廊房二条56号(门框胡同附近) 去西四包子铺 排一回“网红包子” 这是一份关于老西城的记忆。 “西四包子铺”最早开业于清末民初,老板曾是晚清御厨,算起来已有百年 历史 了。
民国以后,御厨由于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就在西四十字路口开了一家包子铺。 百年来,西四包子铺大概是北京“长得最丑却最好吃”的包子——薄薄的包子皮浸满了汁水,常年只卖猪肉大葱一种馅儿,每人限量半斤,多了不卖,但依然挡不住每天食客们的热情——每天九点半发号,九点钟食客们就排起大队,想吃一次包子至少要等1个小时。 但当你拿到包子一口咬下去,会治愈你所有的坏情绪——确实好吃,1小时等得值啊! 美食 导航:西城区西四北大街236号 去牛街北口儿 排队吃一回老北京涮肉 牛街,这座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街的一条街道,因为回族聚居而闻名。
其实牛街原名叫“榴街”,原本是一片石榴园,由于回民做出的牛肉出了名的好吃,“牛”、“榴”谐音,于是人们干脆改称“榴街”为“牛街”了。 而牛街最老号儿的清真涮锅,就是聚宝源了——地道的手切鲜羊肉,久煮不老,吃起来很嫩,没有膻味;麻酱香而不腻;糖蒜也够味儿。 店里总是人山人海,外卖窗口也经常排大队。 若是恰逢秋凉,不如去牛街北口儿,排队吃一回地道的老北京铜锅涮肉,吃锅子就奔这儿! 美食 导航:西城区牛街5-2号 去鼓楼 吃一回正经的“姚记炒肝” “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
何为炒肝儿?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用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而鼓楼一拐弯儿,这家门脸不大甚至装修有点旧的小店,不仅每天的本地食客们前来排大队,美国总统拜登也曾来此。 如果再配上炸灌肠、豌豆黄、炸咯吱、卤煮等老北京小吃,嚯!那一瞬间,似乎自己的舌尖富有四方,犹如帝王。 美食 导航:东城区鼓楼东大街311号 去前门“都一处” 烧麦就着炸三角咬一口,爽! 清乾隆三年(1738),一个姓王的山西人在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搭了一席棚小酒店,这就是都一处的前身。
到了同治年间,都一处增添了烧麦,由于皮薄馅满而且味道极好,一举闻名。 但真正懂行的人除了烧卖还必点炸三角——都一处 历史 上经营的第一个菜品。 炸三角乍看上去很平常,像油炸过的小汤包,但老食客们都知道,哪怕寻遍北京城,也只此一家。 在老年间,天桥一带各个戏馆一散场,都一处立即满座,其热闹场面与今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食 导航:东城区前门大街38号 去景阳胡同 喝一回溥仪爱喝的双皮奶 景阳胡同在南锣鼓巷附近,元代属昭回坊,明代属靖恭坊,称宣家井胡同,清代属镶黄旗,称井儿胡同,民国后沿用,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景阳胡同。 双皮奶最初并非北京小吃,它原是一道粤式甜品,清朝时起源自顺德,用水牛奶做原料,由于末代皇帝溥仪的欣赏,在北京逐渐流传开来。 如今的景阳胡同,东段依然保留着高大槐树,青灰色黏土砖以及抹灰墙面的平房,给人心安的宁静。
来胡同儿里的小店,要一杯双皮奶,甜在嘴里,梦在心里。 美食 导航:东城区景阳胡同 去簋街 蹲小板凳啃麻小儿,辣—— “簋”指的是中国古代一种圆口两耳的食物容器,一条街以簋命名,自然是个吃饭的去处。 从东直门立交桥西段走到交道口东大街,一到夜幕降临时分,满街红灯笼,家家“麻小儿”,闻着味儿就找着簋街了。
有人开玩笑说,外国友人来京办差,双方最好的“破冰”方式,就是拉到簋街吃一顿“麻小儿”——由于簋街周围有许多大使馆,这也使得国外的游客和国外在京工作人员寻香而来,在一盆火红的麻小儿中,看到一个火红的China。 来,一盆麻小儿解千愁。 美食 导航: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 去便宜坊 吃一回正经的“焖炉烤鸭” 便宜坊,这三个字用北京话念做“便宜坊(biàn yí fǎng)”。 都知道北京烤鸭有名,其实北京烤鸭按照制作方法的不同分为“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两大流派,如今的代表分别是便宜坊(焖炉)和全聚德(挂炉)。
全聚德闻名遐迩,而老北京人自己吃的多的,反而是 历史 更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 历史 的便宜坊。 便宜坊是焖炉烤鸭的鼻祖,所谓焖炉烤鸭,凭炉墙热力烘烤鸭子,炉内温度先高后低,因烤制过程中“鸭子不见明火”,故烤鸭表面没有杂质。 若路过便宜坊,不妨去尝一回地道的焖炉烤鸭,一口鸭香酱香入心,解了忧伤。
美食 导航: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便宜坊大厦 到“四世同堂” 吃一回“麻将豌豆黄” 有人说,“一座京城两壶冽酒,三生有幸四世同堂”,这里的“四世同堂”并非老舍的同名小说,而是一家北京火爆的老字号京菜馆。 在这里,吃的不仅仅是饭,还有老北京胡同巷里的文化积淀,以及热闹的烟火气。 当然,每桌必点的是“赤包捉五魁”,一道餐前甜品,其实是豌豆黄切块做成麻将的样子,入口绵密香甜,一咬难忘。 装修风格类似于北京版的“南京大牌档”,让人突然穿越回那个民国年间的老味儿,吃着饭,听着京韵大鼓,“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真好。
北京有哪些必去的热门小吃街?
北京有太多的宝藏美食啦!想游玩一次就全部都吃到,那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我认为最应该吃到的就是具有老北京特色的美食,所以我推荐的那5条小吃街,你一定要去逛逛,能感受到浓浓的老北京风味,下面我就来给你详细说说吧~
一.食宝街
二.牛街
三.簋街
四.护国寺街
五.鼓楼大街走过路过的小伙伴们,快点准备好纸巾擦口水哦~现在我就要带你们正式进入美食之旅了~
一.食宝街【推荐理由】:它主要以各类小吃为主,是当之无愧美食爱好者的天堂。例如”廖记棒棒鸡““爆浆豆腐”“烤苕皮"等这些都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不过我最推荐的是”阿芮烤鸡爪“,是脱了骨的那种,软软糯糯的,真的超级好吃,每次去了都恨不得自己能多长几个胃,而且一份才十几块钱,性价比超高【推荐指数】:⭐⭐⭐⭐⭐【建议游玩时间】:8-9小时【门票价格】:无需门票,但是各类小吃的价位是不等的啦,每家小吃店人均15-25
下一篇:8寸蛋糕多大?8寸蛋糕多大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