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什么?我国扶贫开发面临的难点和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哪些

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什么?我国扶贫开发面临的难点和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哪些

最佳回答2022-11-26

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据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最困难的20%的贫困县所做的分析,贫困发生率平均在23%,县均贫困人口近3万人,分布在14个省区。三是贫困村,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60%的贫困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村两委班子能力普遍不强,四分之三的村无合作经济组织,三分之二的村无集体经济,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 

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主动脱贫意愿不强,存在瞒报家庭真实经济收入情况;农村人居环境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小组生活垃圾乱丢、污水横流现象普遍存在,少数贫困户家庭环境卫生脏、乱、差,不注重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贫困人口中留守老人、肢残智残、重大疾病患者等失能人口居多,脱贫难度较大。

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不足,标准不高,经过帮扶和自我努力实现脱贫的农户,由于基础不够牢固,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很容易出现因病、因灾、因学等导致贫困。

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有哪些?

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包括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剩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1.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2.剩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截至2017年年底,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分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2.3%、14.4%,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7.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6.6%。特别是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陈规陋习尚未根本转变。
3.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道路交通、通信设施、教育培训、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还存在不少短板。而且,在这些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成本高、难度大,实现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难度仍然不小。扩展资料: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注意事项:
1.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

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支持力度,着力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为稳定脱贫创造环境和条件。对深度贫困地区进行跟踪监测和预警评估,开展工作督导。对深度贫困村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培育壮大集体经济。


2.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度有效性。在精准识别方面,要继续完善建档立卡,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为宏观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支撑。在精准帮扶方面,要强化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选派和管理,着力解决驻村帮扶中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问题,更好发挥驻村干部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

我国扶贫开发面临的难点和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哪些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桃岭乡金桥村20个组居住库区一线,生产生活资料相对匮乏,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难以发展产业。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

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

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

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

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如燕子河镇金冲村高血压患者多,且因中风、偏瘫使家庭贫困。

“因教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农村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为此,建议: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产业发展。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扶贫开发互助资金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类资源,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要加快发展八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蚕桑等见效快、持续增收的产业化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

将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分步实施,解决少数发展养猪等功利产业项目、产业项目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项目,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打一的问题。二要分类指导,坚持精准扶贫。

一是做好项目精准。集中项目资金,投入到适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实行连片集中帮扶。要善于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加大贫困户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倡贫困户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捆绑经营收入,促进产业到户做大做强。二是强化精准到户。

认真开展贫困人口界定和统计工作,摸清现有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因户制宜,分类指导,逐村逐户地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把“精准”落到实处。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运作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提高扶持标准,引导和鼓励发展见效快、能持续增收的好项目。

因残疾、疾病致贫或无劳动能力、劳动能力低的贫困户纳入社会保障,并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结合起来,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学有所教。加强教育和引导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致贫的贫困户,激发、激活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其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增收致富。三是加强精准培训。要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解决培训大呼隆、学习大众化的问题。

四是精准配置资源。充分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建立社会扶贫信息供求对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优惠制度,引导扶贫资源准确投向,促进社会资源精准化配置。三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完善机制。要进一步履行。

2015年来脱贫攻坚战召开了几个专题会议

2015年来脱贫攻坚战召开了7个专题会议。
1.在陕西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2015年2月13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实干,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
2.在贵州贵阳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2015年6月18日)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3.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2016年7月20日)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必须采取系统的政策和措施。

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不搞层层加码。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贫困地区要激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4.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2017年6月23日)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

主要难在以下几种地区:一是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二是深度贫困县。三是贫困村。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致贫原因和贫困现象有许多共同点。

一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二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四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五是经济发展滞后,人穷村也穷。在深度贫困成因中,需要特别关注因病致贫问题,合理确定脱贫目标。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
5.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2018年2月12日)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

行百里者半九十。必须再接再厉,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坚持目标标准。

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要调高标准、吊高胃口。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要突出抓好各级扶贫干部学习培训。


6.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2019年4月16日)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各地在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时做了不少探索,有些地方有意无意拔高了标准。对明显超出标准的,要予以纠正;对没有明显超标的,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少翻烧饼。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摸清底数是基础,有的地方底数依然不是很清楚,这是不行的。

有关部门要指导各地摸清底数,确保工作有的放矢。有关部门要加强数据比对衔接,不能一个部门一个数。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能到时候都说完成了脱贫任务,过一两年又大规模返贫。

要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7.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3月6日)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

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外出务工受阻。二是扶贫产品销售。

三区是什么

三区是指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及南疆的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地区。三区是扶贫工作中对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简称。

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自启动以来,为贫困地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科技扶贫提供精准服务。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贫困县的帮扶力度,把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的农村地区作为扶贫的重点。

继续浏览:

上一篇:天下郡国利病书由明末清初大儒什么所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由明末清初大儒什么所撰

下一篇: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几年?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几年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