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情歌是哪里的民歌?康定情歌是哪里的民歌
康定情歌是四川康定的民歌。《康定情歌》(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一首流传在四川康定的民歌,改编自康定地区的民歌小调“溜溜调”,由吴文季采编,江定仙编配,伍正谦于1947年首次演唱,喻宜萱于1948年灌录了唱片并发行。

创作背景
1945年,重庆国立青木关音乐学校作曲系学生王震亚和郭乃安等发起成立了“山歌社”,致力于收集、改编民歌。这项活动得到江定仙、杨荫浏等人的支持。同在音乐学院求学的吴文季虽然不是“山歌社”社员,但在“山歌社”的影响下,也对中国民歌产生了浓厚兴趣。

歌曲鉴赏
康定情歌》作为吴文季整理记录下来的民歌原型,应该是一首四段歌词的分节歌,曲调只有十四小节。在江定仙的精心编配下,成为一首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江定仙将不同歌词的四个唱段,根据歌词的表达内容,配以不同的钢琴伴奏,再加上简短的前奏和尾声,把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扩展到六十八小节。虽然歌唱部分的旋律是重复的,但每一段歌唱的伴奏,都配以十分精致并各不相同的钢琴演奏。从钢琴伴奏的和声和织体来看,虽然没有惊人之处,但它恰恰是这首民歌朴实、深情的风格体现。
康定情歌是哪里的民歌?
是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又叫《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经吴文季、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
扩展资料:由来大约在1930年前,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个同姓李的同学恋爱。姓李的同学是康定人。李依若与女友结伴到康定跑马山玩耍时,根据湘西“溜溜调”编了一首《跑马歌》,唱给“李家溜溜的大姐”听,以示求爱(即后来的《康定情歌》)。由于家人和族人的反对,婚事未能成功,家里不给他钱读书,后来还全靠他的义父石体元(时任四川省财政厅厅长)和李姑娘的相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李依若的同龄好友和他的遗孀赵氏老人都多次听他唱过这首《跑马歌》,因此,他们都坚信《康定情歌》有原作者就是李依若。
康定情歌是哪里的民歌
康定情歌是四川康定的民歌。《康定情歌》(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一首流传在四川康定的民歌,改编自康定地区的民歌小调“溜溜调”,由吴文季采编,江定仙编配,伍正谦于1947年首次演唱,喻宜萱于1948年灌录了唱片并发行。
20世纪70年代,入选美国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随着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太空播放;90年代后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十首民歌之一,被不少国家选入教材。创作背景:1945年,重庆国立青木关音乐学校作曲系学生王震亚和郭乃安等发起成立了“山歌社”,致力于收集、改编民歌。这项活动得到江定仙、杨荫浏等人的支持。同在音乐学院求学的吴文季虽然不是“山歌社”社员,但在“山歌社”的影响下,也对中国民歌产生了浓厚兴趣。1946年因迁校停课,吴文季经同学介绍,去泸县给国民党准备出征缅甸的远征军203师做音乐教官,这期间他采集了很多民歌。有一次,部队中有几个来自康巴地区的军人给他唱了一首家乡的民歌,当时叫《跑马溜溜的山上》,吴文季觉得曲调很优美就用简谱记录整理出来。回到学校后,吴文季就把他采编的《跑马溜溜的山上》交给声乐系主任伍正谦。
1947年,伍正谦请江定仙编配风琴伴奏,随即在学校演唱会上首唱;江定仙于同年夏天将此歌改名为《康定情歌》并重新编配钢琴伴奏,该曲随后被编入《中国民歌》第一集铅印本;经江定仙推荐,喻宜萱在南京独唱音乐会上首次公开演唱了《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的民族民歌?
是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又叫《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经吴文季、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
由来大约在1930年前,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个同姓李的同学恋爱。姓李的同学是康定人。李依若与女友结伴到康定跑马山玩耍时,根据湘西“溜溜调”编了一首《跑马歌》,唱给“李家溜溜的大姐”听,以示求爱(即后来的《康定情歌》)。康定情歌原唱是谁
《康定情歌》是上个世纪30年代诞生于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那么,这首歌的原唱是谁呢? 《康定情歌》原唱:喻宜萱 喻宜萱(1909年-2008年1月),江西萍乡人,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兼声乐系主任。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我与音乐》。
江西萍乡 人。193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 研究生院学习。1939年回国。曾任金陵女子大学 教员,湖北教育学院 教授、音乐系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 教授、声乐 系主任、副院长,中国文联第
三.四届委员,中国音协第
一.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三届理事。
1956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称号。是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著有《我与音乐》。 家庭背景 喻宜萱祖辈的好几代人都是文人学士,祖父喻兆藩为晚清翰林,曾任宁绍台海防兵备道、浙江布政使,颇有政声;父亲喻相平为清代末届举人,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几位姑妈也是精通诗书画的才女。 人物成就 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擅长演唱西洋歌剧和中外艺术歌曲,尤其重视中国声乐作品。
长期从事声乐教学,培养了许多声乐人才,如黎信昌、李双江、吴雁泽等。 曾为女高音“四大名旦”之一 据史料记载,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中国歌坛,喻宜萱与周小燕、郎毓秀等并称为女高音“四大名旦”,响彻大江南北的《康定情歌》就是这一时期唱响的。 最早流传于四川康定地区的一首民歌《溜溜调》,经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江定仙改编成《康定情歌》。 1947年,喻宜萱应邀在南京国际俱乐部举办独唱会,担任钢琴伴奏的江定仙将新改编的《康定情歌》交给她,而她经过试唱后十分喜爱,确定将其作为独唱会的曲目之一。
之后,《康定情歌》经唱片公司录制、在各电台播放后,成为风靡全国的歌曲 另外,《康定情歌》还随着喻宜萱的.出国演唱而传到国外,受到国外媒体的好评,之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世界十大经典民歌之一。 个人著作 她撰写了多篇声乐研究论文,许多专业性文章在《红旗》、《人民音乐》 等杂志上发表。 还编选、配译了十几种声乐教材,她出版的专著有自传《我与音乐》、《中国歌曲独唱歌曲集》(
一.二集)、《声乐教学选曲》(
一.二集)、《西洋歌剧咏叹调选曲》(五本)、《俄罗斯歌曲选》、《法国艺术歌曲》(与人合编)和《声乐教材·中国歌曲》(六本)等,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 评价 1999年,中央音乐学院为祝贺喻宜萱90华诞,出版了画册《岁月回眸》,在前言中高度评价她的业绩:“喻宜萱,不愧是中国当代老一辈优秀声乐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不愧是新中国声乐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康定情歌原唱是谁?
原唱是喻宜萱。歌曲来历:大多数人认为该歌曲是由民歌发展而来。
当时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康定城有一卖松光的藏族姑娘名叫朵洛,长得漂亮美丽,举世无双,康定人称“松光西施”。每天早上她都要上街卖松光,康定人只要听见她叫卖松光的声音,都要打开门窗探出头来,有的是为了买松光,更多的是为了一睹“松光西施”的芳容。康定情歌唱的就是朵洛。这可能就是康定情歌最早的雏型了。按老人的年龄来算,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康定情歌就已萌生。1946年,吴文季在任音乐文化教员的过程中,一个马夫哼唱的一首《溜溜调》旋律吸引了他,经他整理,改编或加工,并将它定名为《跑马溜溜的山上》。歌名:康定情歌演唱:喻宜萱词:吴文季曲:吴文季、江定仙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一来溜溜地看上,人才溜溜地好哟二来溜溜地看上,会当溜溜的家哟月亮~弯~弯~,会当溜溜的家哟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月亮~弯~弯~,任你溜溜地求哟扩展资料《康定情歌》又叫《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经吴文季、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
此后《康定情歌》在全国流传,而且声名远扬海外,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一部分人认为《康定情歌》是康定北关外雅拉沟一带农牧民首创的一首民歌,属于“溜溜调”,本来只有前三段。四十年代前期,康定的少年儿女在“伴花夜”(陪新娘欢度婚前之夜)或打趣“儿女之情”时,都爱唱这首歌,词中“李家大姐”、“张家大哥”,通常要临时改唱成眼前女方和男方的姓氏。
抗战时期,在重庆这首民歌的最早采集者是音乐家郑沙梅,他当时是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也在界石场国立边疆学校任教,在采集康区民歌时,康定学生曹素芳、乔淑媛、李培源、孙玉华等,给他唱了不少民歌,其中就有“跑马溜溜的山上”这一首,时间是1944年秋季。
康定情歌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康定情歌》是上个世纪30年代诞生于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由当地的群众自发编创并于40年代逐渐流传开来。40年代中期,就读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的福建学生吴文季在从军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后将此歌转交给他的老师伍正谦。
江定仙配好伴奏后,将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后来伍正谦在学校的一次音乐会上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曲。后来,江定仙又将此歌推荐给了当时走红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举办的个人演唱会上公开演唱了此歌,以后便将此歌作为自己的保留节目,从南京唱到了大西北,从国内唱到了国外,使《康定情歌》传遍了世界。上一篇:南非是哪里?南非是哪个国家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