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的三要素是什么?法律三要素有哪些
法律规范的三要素是: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就构不成法律关系。

所谓行为模式,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或范型的部分。它是从人们大量的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的法律行为要求。根据行为要求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
(1)可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人们“可以如何行为”的模式。
(2)应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人们“应当或必须如何行为”的模式。
(3)勿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人们“禁止或不得如何行为”的模式。
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为模式亦可称为权利行为模式,而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又可称为义务行为模式。它们的内容是任何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

所谓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根据人们对行为模式所作出的实际行为的不同,法律后果又分为两种:
(1)合法后果,又称肯定式的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而在法律上予以肯定的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
(2)违法后果,又称否定式的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不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而在法律上予以否定的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制裁、不予保护、撤销、停止,或要求恢复、补偿等。
法律规范的三要素
法律的三要素是法律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
概念是基础和前提,没有概念的明确,其他二者就失去了逻辑欠前提;原则是对规则的补充和指引,原则可以克服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规则是对原则要求的具体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法律三要素有哪些?
法律的要素是指法律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是法学界普遍接受的关于法律的基本元素的三要素,它们是任何形态的法律(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都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料。
法律规范的三要素一般来说是: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举例说明: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故意杀人的”是假定条件;
2.“国家禁止非法杀人”是行为模式,此法条中省略;
3.“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法律后果。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就构不成法律关系。
什么是法律规范法的基本组成要素有哪些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定由3个要素: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是适用规范的必要条件,即实施某种行为可以适用法律规范;处理是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即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规定人们应当作什,不能做什么。
假定、处理和制裁三要素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几点
你是想确定法律规范的三要素吗?一般来说是缺一不可的,但是有时是有缺少的,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是法律规范的三要素.当然有不同的叫法,但大同小异.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都不是必须的,法律后果是必须要有的.没有法律后果,就成为纸上谈兵了,没有制裁的法律是空洞和无用的!法律规范是由三部份组成,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份是什么
法律规范通常由3个部分组成,即假定、处理、制裁。它们构成法律规范的3个要素。
每一个法律规范都是在一定条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而适用这一法律规范的这种条件就称为假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7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这个法律规范中,“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就是假定部分。在许多情况下,假定部分未明确写出,可以从规范条文中推论出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8条:“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这条没有明确写出假定部分,但可以推论出来,即夫妻一方先亡而有遗产,便是假定。
2.处理:指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人们的行为应当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允许做什么。这是法律规范的中心部分,是规范的主要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5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这是规定应当做什么;第21条:“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这是规定禁止做什么;第10条:“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这是规定允许做什么。
3.制裁:指对违反法律规范将导致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如损害赔偿、行政处罚、经济制裁、判处刑罚等。
法律规范的制裁部分在法律条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些法律明确地规定了制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7条:“国家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②有些法律规范的制裁部分,规定在其他法律文件中。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的制裁,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2条中。
不论制裁部分怎样规定,法律规范一般都有制裁,因为制裁是保证法律规范实现的强制措施,是法律规范的一个标志。法律规范这三个部分是密切联系不可缺少的,否则就失掉法律规范的意义。
法律规则三要素怎么判断。。。
法律规则的三要判断方法:
1.假定条件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包括适用条件和主体行为条件;
2.行为模式即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的部分,包括可为(授权)模式、应为(义务)模式和勿为模式;
3.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部分,包括肯定的后果和否定的后果。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
1.广义的法律规范,指称法律,它包括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技术性规定和法律规范四个要素;
2.狭义上的法律规范,指称法律上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排除了非规范性法律要素。
法律规范两因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或假定、制裁二因素构成的学说。关于法律规范的结构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学说之一。有的认为宪法的规范只有假定和处理,没有制裁;刑法的规范只有假定和制裁,没有处理。
也有的认为法律规范是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二因素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