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君子有大道出自哪里?“德者

君子有大道出自哪里?“德者

最佳回答2022-11-25

“君子有大道”出自《大学》第十六章。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出自《大学》第十六章。意思是做国君的人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君子有大道出自哪里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有大道出自哪里

在儒家的德政思想中,立信于民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为上者做到言出即行,表里如一,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人民,得到人民的信服,就会得到民心,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国家政权也因此而得到巩固。所以说,治国的大原则就是必须忠诚守信来争取人民的拥戴,骄横放纵,奢侈荒淫就会失去民心,危害国家。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是什么意思?

国家没有无业游民,进行生产的人便增多;朝廷中没有不切实际的官位,靠政府吃饭的人一定减少;不耽误农事生产的各阶段,农民生产自然会勤快;量入为出,理财者就可以从容不迫。出自《大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整句的大意是,发财致富有良方:国家没有无业游民,进行生产的人便增多;朝廷中没有不切实际的官位,靠政府吃饭的人一定减少;不耽误农事生产的各阶段,农民生产自然会勤快;量入为出,理财者就可以从容不迫。这也是中国儒家在2000年前提出的小康大同的政治理想。

“德者,本也; 财者, 末也。”什么意思?

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钱财是最不重要的,是身外之物。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4,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傈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翻译

出自《大学·第十章》解释: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

《礼记-大学》中的经典名句有那些?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四书有哪些名句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大学》名句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中庸》名句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论语》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1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译文: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1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1
3.三思而后行。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1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

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1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

继续浏览:

上一篇: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是谁发现的

下一篇:庆余年背诗是哪一集?《庆余年》范闲醉酒背诗是哪一集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