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建安文学最杰出代表人物是哪几位呢
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曹操、曹丕、曹植、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等。曹操:魏武帝(155年一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曹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1月至公元220年3月)迎汉献帝刘协定都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候"号令天下平定诸候。同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几乎当时所有的著名文人、都是他的"朋友"。

建安诗人中,曹植留下的作品最多,有80多首诗歌,40多篇文章。无论从数量、作品影响上看,曹植堪称魁首,因此后世已经习惯于称他“建安之杰”。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评价曹植时说过:“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陈思就是做过陈王的曹植,去世以后谥号是“思”,所以人们把曹植又称为陈思王。

汉献帝建安时代,人才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如曹操、曹丕、曹植、蔡文姬、邯郸淳等等人物,一时间,诗歌创作犹如旋风般刮来。他们关注日渐荒芜式微的社会现实,纷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心中块垒,追寻人生出口,希望建功立业,渴望美好生活。
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许多,主要有“三曹”、“七子”。
1.曹操: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3.曹植: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流传甚广的《七步诗》等。
4.孔融:现存诗8首,其《杂诗》《六言诗》形象地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
5.陈琳:能诗善文,其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描写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颇具现实意义。
6.王粲: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与曹植并称“曹王”,其《七哀诗》《从军诗》是其代表作。
7.徐干:其五言诗,妙绝当时。诗歌今存3篇,都是五言诗。
《答刘祯》是其代表作。
8.阮瑀:诗歌中的《无题》《琴歌》《咏史诗二首》,在建安诗歌中都有一席之地。
9.应玚:诗作有《公宴诗》《别诗》等,代表作《待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一首,音调悲节,多写离居飘零之感。
10.刘祯: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其中代表作《赠从弟》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建安文学最杰出代表人物是哪几位呢?
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曹氏父子、即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一.曹操、魏武帝(155年一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曹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1月至公元220年3月)迎汉献帝刘协定都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候"、号令天下平定诸候。同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几乎当时所有的著名文人、都是他的"朋友"。他用乐府古题抒发情志,一生留下了二十多首诗歌兼有四言、五言和杂言。
但最经典的还是他南征时所吟的《短歌行》。二曹丕是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五年冬称帝、在位七年、谥号魏文帝。他最擅长的是描写征夫思妇离别思念诗,而且工于言情、描写细腻。
最出名的是《燕歌行》。三当然、当时最牛的诗人、还是政治上不怎么得志却才高八斗的曹植(字子建)。他一生留下80多首诗歌、还写了辞赋、散文40多篇。
尤其是其兄曹丕称帝后为借口杀他、令他七步吟两首诗的故事家喻户晓,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以"兄弟"为题、但诗中不许出现"兄弟"二字的诗传颂至今。《兄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在诗中表达了与曹丕的兄弟之情、恳求曹丕放自己一马。
曹丕闻言、深深感动、潸然泪下、于是放走曹植、将他贬为安乡候永生不得返京。此外、他在31岁写出了著名的《洛神赋》、在诗中他塑造了洛神这个美丽高洁的女神形象,寄托自已的理想和抱负。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文章辞赋上的成就,远远高于其父曹操及其兄曹丕。四建安时期的唯一大诗人蔡炎蔡文姬、是曹操花钱从胡人手里赎回来的,并鼓励她整理其父蔡邕的文稿、并从事文学创作。
她的代表作是《悲情诗》五"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王烽、最著名的作品是《登楼赋》和《七哀诗》,表达了生于乱世、怀才不遇的郁闷情绪,叙述了动乱中人民的疾苦、其中《七哀诗》中的"出门无所l见,白骨敝平原",已成为描写战乱的千古绝喝。六"建安七子"中的另一位陈琳、最早是汉大将军何进的主薄、汉末大乱为避难投奔冀洲袁绍、"官渡之战"之战前、陈琳写下了著名的讨伐曹操的檄文、一时名动天下,袁氏败亡后曹操爱才如命、招之帐下效力。七孔融结局最悲残、他留给后人最美的故事、是孔融让梨的典故。然而由于他视才傲物抨击时政、处处和曹操对着干,最终被曹操抓住把柄而杀之,成为"建安七子"中的悲情人物英年早逝。
综上所述、建安文学对今天来说意义还是很深远的,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经济背景和国际竞争环境下、建安文人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开拓进取精神、直面挫折和坚强的意志、对当今提高民族自信心、重塑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曹植-建安时期最杰出的代表诗人,《诗品》称曹植为“建安之杰”,谢灵运更欣赏曹植的才气:“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前期代表作:《送应氏》、《白马篇》等 后期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杂诗》等 还有不得不提的《洛神赋》 洛神赋 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建安七子都有哪些诗人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 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人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 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已,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 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宋严羽《沧浪诗话》:“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 及邺中七子之诗。”这一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诗风“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 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
”(《文心雕龙·明诗》)后世称这种风格为“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又称为“建安 体。”北齐邢邵《广平王碑文》:“方见建安之体,复用正始之音。”“七子”中,各人又都有并称。
曹植与王粲、刘桢 并称“曹王”、“曹刘”。南朝肖纲《与湘东王书》:“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钟嵘《诗品》:“昔曹刘 殆文章之圣。
”王荣与刘桢并称“王刘”。胡应麒《诗薮·内篇》:“王刘以降,敷衍成篇。
建安作家有哪些?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及以后魏初的若干年的文学创作,称“建安文学”。建安诗人生活在汉代末期,饱经时代的风云和世事的沧桑,他们所发的歌吟,多为反映社会离乱、抒发平生理想之作。
建安诗人一方面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加以发展、改造,用他们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在诗歌史上树起一面旗帜。风格多呈现清新刚健、慷慨悲凉的特征,被称誉为“建安风骨”。在这种风格的诗歌里,包含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在语言表达上又具有简练刚健的特点。建安作家主要有“三曹”、“七子”。“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父子3人;“七子”是指孔融、王粲、徐干、陈琳、应玚、刘桢7位文人。建安文学最有成就的文学样式是五言诗,其次是赋,如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登楼赋》等。这个时期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曹操、曹丕、曹植和王粲。
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存有20余首,都是以乐府为旧题写时事的乐府诗,题材非常丰富。诗歌从现实出发,或者描写战争给民众造成的灾难,如《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等。
或者抒发自己的胸襟怀抱、雄心壮志,如《对酒》、《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在曹操的诗歌中,《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千古名篇。《短歌行》是四言乐府诗,在宴飨宾客时吟唱,诗歌的主题是抒发为了统一大业而求贤若渴的心境,体现了一唱三叹,慷慨悲凉中体现出昂扬之态。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诗人观海抒情,借海明志,景语情语,浑然一体。《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则直接吐露了曹操的壮志豪情。曹操善于创新,他是向民歌学习、创作拟乐府诗的开创者。他借乐府旧题写时事或抒怀抱,如《薤露行》、《蒿里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以描写现实的动乱,表达自己的哀痛。
曹操的诗语言质朴简洁,善用比兴,形象鲜明,诗歌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曹丕,曹操的次子,曹操死后,袭位为魏王,后代汉称帝,世称魏文帝。曹丕擅长诗文,有相当多的作品流传下来,而且多为名篇佳作。存诗40余首,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
曹丕的诗歌内容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和乡情的,如《杂诗•漫漫秋夜长》、《燕歌行》、《秋月行》等。《杂诗•漫漫秋夜长》,以浮云作比兴,写游子遭遇不幸,被迫背井离乡,长期滞留在外,因畏惧外乡人而欲言又止。诗以压抑的情调戛然结束,表现了思乡而又难以排解的忧伤心情。《燕歌行》共两首。
《秋风萧瑟天气凉》描写一个独守空房的妇女在深秋寒夜思念远行的丈夫,感情真挚,情思委婉忧伤,其语言清新自然,和谐流畅。《燕歌行》是现存我国古代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它为七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诗歌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曹丕的很多诗歌兼容汉代乐府民歌和汉代文人诗的特点,在艺术上有新的创作。
他的诗歌抒情婉约细微,诗歌语言,有民歌的质朴,也有文人的华丽。曹植,曹操第三子。曹植少时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曹操十分赏识这个儿子。
但他恃才傲物,任性而为,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最后失宠于曹操。曹丕称帝后,立即削弱曹植的势力。此后,曹植郁郁寡欢,终于在忧愤中死去。曹植的诗、赋、散文均突出,尤以诗歌成就为最高。
曹植的诗以哥哥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作洋溢着追求政治理想、向往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曹植的后期诗作中充满着悲愤抑郁的气氛,最能代表这个时期的诗作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分为7章,抒情中穿插叙事、写景,或直抒胸臆,或比兴烘托,并借用章章蝉联的顶针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
曹植的诗歌创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注意文人文学与民间乐府的结合,使诗歌艺术取得了极大的飞跃。曹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他的创作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他的五言诗抒情成分增多,诗中有鲜明的个性和抒情性。
曹植还加强了五言诗的文采,在保持民歌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又讲究词采和对仗,注意炼字和声色,表现出语言洗练、词采华美的特色;曹植的五言诗讲究写作技巧,结构大都较为精致,很少平铺直叙,特别是开头,多以警句开始,具有引领全篇的作用。在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中,王粲取得的成就最高。王粲,山阳高平人。
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其《七哀诗》3首最能代表其诗歌风貌,第一首中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一句,颇能反映当时社会动乱的真实面貌。刘桢,东平宁阳人。他的诗刚劲挺拔,注重气势,不事雕饰,代表作是《赠从弟》3首,这3首诗分别用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人格,既是对他从弟的�。
在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有建安之杰之誉的诗人是谁
是当时的建安才子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扩展资料: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两期。前期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充满豪情壮志,格调刚健清新,语言犀利,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风骨,他此时期的作品多有体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白马篇》,写一青年英雄机智勇敢的卫国精神,结束语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的后期作品则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悲愤心情,代表作为《赠白马王彪》。曹植将五言诗推上高峰。
他的诗内容丰富,完成了诗歌创作由自发到自觉时代的过渡,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