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谁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贵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四世祖。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

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孔子被后人称为: 孔圣人、至圣、素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褒成宣尼公、文圣尼父、邹国公、先师尼父、 太师、隆道公、文宣王、衍圣公、文宣帝、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素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
3.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
4.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5.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
6.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
7.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
8.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文宣王为“衍圣公”。
9.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
10.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加衔“大成至圣文宣王”。1
1.明朝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至圣先师”。
1
2.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世祖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1
3.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尊“大成至圣先师”。扩展资料:孔子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成为国家公神以后,儒者们的宗教地位也相应提高。唐代为孔子设立“从祀”即陪同享受祭祀的制度(如道家四大真人)。最早选中陪同孔子的,是22位对于注释儒经有重大贡献的儒者,后来扩大到孔子的所有弟子和历代著名的儒者。宋代,从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其最高的有四位,被称为“四配”,他们是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其次是“十哲”,孔子的十个优秀弟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再次是“先贤”,祭祀那些亲自接受孔子教导的弟子们。最后是“先儒”,祭祀孔子弟子以后历代最优秀的儒者。
而后来的儒者,也以死后能够进入孔庙成为先儒为最高的荣誉。 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渡压迫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
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学生达三千人,贤良72人。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
孔子学琴的故事: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谁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何被称为孔圣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除著书立说著作等身之外,其思想境界也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孔子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做出了卓远的贡献,被尊为“万世之师表”,此等成就远飞一般文人所能为也,故被称为“圣人”。
孔夫子在古代被称为圣,主要是因为他的兼学、明理、闻达。第一.培养弟子三千,成为前无古人的私学教育家。首先,孔子培养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是中国第一个在私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甚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著名弟子包括子贡、颜回、子路、子思等都是一代人物。
后来的隔代弟子孟子更是被成为亚圣。第
二.孔子重构了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他提出的仁政思想是从孝道开始,推己及人,形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古代伦理思想,并在汉代董仲舒之后,被统治者实施,推广,影响了几千年的封建文明。
他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政思想、中庸之道,成为了封建皇朝,甚至社会各个阶层的行动准则。第
三.他整理了四书五经,开发中国人的儒学经典教育课程。孔子整理了四书五经,特别是他对易经的注解,将易经从占卜提升到了哲学伦理的高度,让易经成为众经之首。
同时,他私人编写了春秋,将褒贬的笔法融入其中,在史书中发表了自己的政治评价体系,形成了后世史家评判历史的标准。因此,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三方面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生命的晚年以及后世,他被称之为千古一圣。
孔子被尊称为什么
孔子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汉人认为孔子是黑帝之子,有时他被尊称为“素王”。
元代加封他为“大成歪圣文宣王”,明代封其为“大成至圣先师”,清代称其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扩展资料:神化孔子早在孔子在世之时就开始了。孔子死后,门徒一代接一代把神化一步一步地推向圣人的高峰。仅尊为圣人意犹未尽,圣应该是王,孔子后学就不断制造孔子当王的舆论和理论。汉高祖的祭孔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以及后来的帝王不断地尊孔,如祭祀、加封号、封孔子之后等等,为神化孔子提供了政治环境。把孔子纳入“王”的行列,称为“素王”,使孔子兼具“圣”与“王”双重之尊,这是汉儒的新发明。随着孔子声誉日隆,祭孔便成了朝野共有的礼节。
历朝的头等火事就是祭孔,由皇帝亲自主祭。上行下效,民间祭孔之风也很盛行。孔庙遍布神州各地,就连最简陋的乡村私塾,也有孔子牌位,孩童人学要先拜孔子。
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世称什么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孔子为何被称为“孔圣人”?有什么历史意义吗?
孔子之所以被我们称为孔圣人,还是因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家学派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2000多年来的指导思想。古代封建统治者需要在封建王朝中推行孔子的儒家学派,所以封建统治者需要对儒家学派这个创始人孔子表示一定的尊敬,这样才能显示得出封建统治者对于儒家学派的重视。
所以孔子能够被尊称为孔圣人纯属是因为封建统治者需要他这个学派,而有趣的是孔子所创这个儒家学派与后世封建统治者所需要的儒家学派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到了封建统社会末期的儒家学派已经和最初的儒家学派完全是两个样子,封建统治者所需的儒家学派完全是为了封建统治者而服务的。而早期孔子,孟子,荀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学说并不完全是为了封建统治的统治,他们更是一群志向高远的君子。我并不是说后来儒家学派的读书人不是君子,只是那个君子和我所说的那孔子孟子这类的君子是有一定差距的。封建统治者需要承认孔子这个圣人的身份,是因为他们需要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是圣人教派,这样儒家学派才能更好地在百姓在天下中推广开,最终达到控制天下百姓的精神世界的目的。其实我想如果孔子活到了现在,孔子他可能都并不一定想要他这样的名头。因为我觉得孔子这个圣人的名头对于孔子来说是一种侮辱。
用已经被篡改过的学派学说来赞扬一个创始人,我觉得无论从哪种方面,这个都可以说得上是一种侮辱。要说这个历史意义的话,我认为是封建统治者开始重视天下百姓的历史精神世界的标志。
孔子是什么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拓展资料: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