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天宫一号首次采用什么曲线?发射天宫一号首次采用了什么曲线头锥

天宫一号首次采用什么曲线?发射天宫一号首次采用了什么曲线头锥

最佳回答2022-11-24

天宫一号首次采用冯卡门曲线。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新型整流罩设计采用流线型的“冯卡门”曲线。采用“冯卡门曲线”有两个作用:一是采用这种设计能够减小空气阻力和脉动压力;二是减轻了箭体结构的载荷影响,同时对整流罩的载荷设计也有好处。

天宫一号首次采用什么曲线

天宫一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于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销毁部分器件。

天宫一号首次采用什么曲线

该飞行器主要任务是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与神舟八号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战技术实验。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

天宫一号首次采用什么曲线?

发射天宫一号采用了冯·卡门曲线。冯·卡门曲线是一个流体动力学概念,由美国著名工程力学大师、航天技术理论的开拓者冯·卡门发现并创立的,具有减小空气阻力和载荷影响的作用。

天宫一号主体为短粗的圆柱型,重约8吨,直径比神舟飞船更大,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由密封的前锥段、柱段和后锥段组成。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发射天宫一号首次采用了什么曲线头锥?

 发射天宫一号采用了冯·卡门曲线。冯·卡门曲线是一个流体动力学概念,由美国著名工程力学大师、航天技术理论的开拓者冯·卡门发现并创立的,具有减小空气阻力和载荷影响的作用。

采用“冯·卡门曲线”有两个作用,一是采用这种设计能够减小空气阻力和脉动压力;二是减轻了箭体结构的载荷影响,同时对整流罩的载荷设计也有好处。天宫一号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制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内部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设计在轨寿命两年。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完成我国首次空间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任务,并进行了二次自动交会对接。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完成自动交会对接。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

天宫一号飞行器采用了什么曲线头锥

;     天宫一号飞行器采用了冯·卡门曲线头锥。天宫一号飞行器采用冯·卡门曲线有两个作用,一是减小空气阻力和脉动压力,二是减轻箭体结构的载荷影响。

天宫一号飞行器nbsp;     天宫一号(Tiangong-1),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nbsp;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于2016年3月16日正式终止数据服务,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销毁部分器件。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全新研制,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米,舱体最大直径米,起飞质量8506千克,舱体最大直径达米。

发射天宫一号的目标飞行器采用了什么?

发射天宫一号的目标飞行器采用了冯·卡门曲线。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新型整流罩设计采用流线型的“冯卡门”曲线,过去整流罩制造过程中展开式一个平面,按‘冯卡门’曲线制造的整流罩展开是立体的。

扩展资料天宫一号任务目的:
1.研制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飞船共同完成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2.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航天员空间驻留试验,以及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
3.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

继续浏览:

上一篇:夹竹桃有剧毒吗?夹竹桃有毒吗

下一篇:秋天成熟的农作物?秋天成熟的农作物有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