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什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别包括哪些形式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属性的反映。如苹果是甜的,它是感性认识从而也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反映。如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知觉是比感觉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是感觉的综合,是把各种感觉集中在一起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对对象方面外部特征的整体认识。知觉高于感觉,但它仍然属于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形象的再现和回忆。如我吃过一个又红又甜又硬的苹果。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和知觉的重新组合,比感觉和知觉更高级。表象是感性认识的最高级形式。

哲学概念方面来说: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感性认识包括感觉、只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主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它反映事物的表面的个别属性,例如,可见光线(波长在380~77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通过人的眼睛转化为神经过程,产生视觉;一定的声波(频率为16~20000赫兹之间的声波)作用于人的耳朵,引起神经兴奋,产生听觉.感觉是由感官、脑的相应部位和介于其间的传导神经组成的分析器系统协同活动的产物.感觉因分析器不同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机体觉等不同种类.感觉是外部刺激力,包括人的机体本身的某些物质过程,向意识的最初转化.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总和,它是主体依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感觉所提供的各种特征和外部联系分析和综合的产物.知觉已经显示出事物的主要外部特征以及现象的各要素之间的整体联系.知觉的整体性结构是主体进行新的概括、形成表象的基础.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表象按其性质可分为记忆表象(又称再现性表象)和想象表象(又称预见性表象);按照概括的程度,可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表象不是知觉形象的简单重复,它再现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全部联系和特性,而仅仅是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对人的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特征.人的表象是对事物的功能和意义的理解和概括.正是这些方面在人的大脑皮层中构成稳固的联系.表象是具体形象性和抽象概括性的统一.由感觉到知觉再到表象,是人的认识由个别的属性和特征上升到完整的形象,由当下的感知达到印象的保留和概括的再现的过程,其间反映出认识由部分到全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直接到间接的趋向.但是,从人的完整认识过程来看,这些感性认识形式是对事物的表面特征的描述,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别包括哪些形式
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1.感觉:对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属性的反映。
2.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反映。如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知觉是比感觉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是感觉的综合,是把各种感觉集中在一起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对对象方面外部特征的整体认识。知觉高于感觉,但它仍然属于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
3.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形象的再现和回忆。如我吃过一个又红又甜又硬的苹果。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和知觉的重新组合,比感觉和知觉更高级。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最高级形式。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高级形式、高级阶段,是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1.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全体的反映,它包含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概念是理性认识最基本的形式。如:苹果、葡萄、桃子是水果
2.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
如葡萄是水果,白菜不是水果。
3.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如水果含有维生素,橘子是水果,故橘子含有维生素。扩展资料: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 :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
一方面,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需上升到理性认识。另一方面,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达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任务。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3.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在实践中获取丰富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运用抽象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是实现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正确途径。
感觉知觉表象是什么的三种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但是,从人的完整认识过程来看,这些感性认识形式是对事物的表面特征的描述,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感觉的重要性: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信息。通过感觉,人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等,从而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通过感觉,人还能够认识到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比如饥饿、寒冷等,从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比如饥则食。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生活,必须保持和环境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信息过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平衡。
比如有人认为大城市由于信息过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也有研究发现由“感觉剥夺”造成的信息不足,也会使人产生无法忍受的不安和痛苦。
3.感觉是认识过程的开端,是一切较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材料。
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
感性认识是什么
感性认识,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凭借感官,与事物直接接触所获得的对表面现象的认识,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如我们初次与人交往而产生的关于这个人的长相、身高、穿戴、口音等表面特征的认识,就是感性认识。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人有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这些感觉器官时,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人就产生各种感觉。例如,视觉能看到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听觉能听到事物的声响;嗅觉能闻到事物的气味;味觉能辨别事物的滋味是酸甜还是苦辣;触觉能感觉事物的冷热、软硬等。人们靠不同的感官反映事物不同的表面特征。如我们凭视觉看到苹果是红色的,触觉摸到它是硬的,味觉尝到它是甜的等。你初次遇到张三这个人,看见他个子高大,浓眉大眼,身体结实,穿戴朴素,这就是通过眼睛看到的对张三这个人的外表形象的具体印象,这就是感觉。 在人的所有的感觉器官当中,眼睛是最完善、最精巧的感觉器官。
在人们获得的外部信息中,许多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使其清洁、卫生、明亮。 我们把对于某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综合起来,便形成了对这一事物的完整的印象,这就叫知觉。它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整体形象的认识。
例如,把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硬度、滋味等不同的感觉综合到一起,便形成苹果这个整体的形象。你进一步和张三接触,看到张三的身材容貌、穿戴打扮、举止神态,和张三握手,感到他的手刚劲有力,和张三谈话,听到他说的是普通话,说话慢条斯理。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在你的脑子里就有了张三这个人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表象则更进一步,它是对曾经感知过的而当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也就是说它是对我们过去所熟知的事物的回忆。如你和张三分别以后,张三已经不在你的面前,可你的脑子里却能回想起他的面貌、神态,甚至他说话的声音、笑声都记忆犹新。我们过去爬过泰山,当和别人谈起泰山时,我们脑子里立即就浮现出泰山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云雾缭绕,溪水潺潺,古松怪石,日出东海,等等,都仿佛历历在目,甚至我们终身难忘。
“望梅止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一次,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很大一片梅树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听了,都流出口水来,不再说渴了。曹操的话之所以能使士兵达到止渴的效果,就是因为士兵们听到曹操的话,回忆起过去见到的梅子的样子和过去吃梅子时的感觉,于是似乎觉得又酸又甜的梅子就在眼前,顿时感到不再口渴了。
这就是我们大脑对梅子的回忆而产生的效果。这种认识形式就是表象。 从感觉到知觉再到表象,已经显示了认识的发展。这一发展过程是从对事物表面的个别特征的反映到各种特性的综合反映,从对当前事物的反映到以后的回忆和再现,个别特性的反映——综合反映——事后的回忆,这三个阶段就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内容是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它是从直接接触具体事物当中产生的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认识,因此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人们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越来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什么?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要有概念、三方面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二.形式不同
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判断的过程。
三.特点不同
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
下一篇: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琥珀怎样形成的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