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弗洛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是?《维纳斯的诞生》

弗洛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是?《维纳斯的诞生》

最佳回答2022-11-24

弗洛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是波提切利。是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受尼德兰肖像画的影响,波提切利又是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著名代表作是《春》和《维纳斯的诞生》。

弗洛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是

生平经历

波提切利生于一个意大利佛罗伦萨手工业者的中产阶级家庭。先是和马索·非尼古埃拉一起学习,制造金银首饰,后又成为菲力浦·利皮的学生,作为对利皮的报答,他培养了利柏的儿子菲力浦·诺。波提切利经常受雇于美第奇家族和他们的朋友们。这些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使他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在1481年,波提切利应招到罗马画壁画,这是他唯一一次离开佛罗伦萨到外面作画。

弗洛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是

作品《春》

《春》的构图不拘常规,人物被安排在一片柑橘林中,中间是爱神维纳斯,她的上方是其蒙着双眼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右边画的则是西风之神强暴了森林女神(大地女神或春神)克罗丽斯,克罗丽斯因此化身为花神芙萝拉的古希腊传说。在维纳斯的左面是美惠三女神,画的最左面则站着信差使者莫丘里。

波提切利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4-1510)是15世纪下半叶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他原名叫亚历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利佩皮,波提切利是他的绰号。

1470年,波提切利成为佛罗伦萨共和政权的掌权者——罗伦佐·美第奇家族的画师,并受到了宠,一生创作了许多杰作。「清新的抒情气息,装饰意味的画面处理,婀娜妩媚的女性形象,富於韵律感的精巧线条」,是公认的波提切利的艺术特点。其实,他的艺术特色远非如此,高超的画面组织能力是他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徵,同时又常常在人物造型中掺入一些变形的因素,比如脖子的拉长,手足比例的适度夸张等等,这些手法与现代艺术的「新」、「奇」追求和审美趣味很接近。所以,波提切利至今仍令人关注。

但是,上述这些特徵都是绘画形式层面的要素,并不足以说明波提切利作品的劝人之处。他对希腊神话的半宗教、半幻想的描绘给予了15世纪后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社会以强烈的人性关怀,才是他作品感人至深的地方。无论是《维纳斯的诞生》还是《春》,在波提切利的笔下都体现了对人性的思考。

春天能常驻人间吗?青春和幸福能被留住吗?也许能,也许不能,这种种惆怅和迷茫,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对现世生活的惊惶与不安。尽管波提切利作品的主题是隐晦的,创作意图也有些神秘,但我们却能深切地感受到画家在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一种神秘忧郁的内心世界。这也正是15世纪末多事的佛罗伦萨政局在艺术作品中的折射。

作为美第奇家族所供养的艺人,波提切利始终找不到思想的出路。一方面他生活在华丽的罗伦佐宫廷里,作品中沾染上了上层社会贵言辞文化的气息;另一方面他又一遍又一遍地去「关怀」他心中世俗生活人性的化身——美惠女神。例如,描绘美惠女性的动态与线条一再重复。

由此画家对现实的矛盾心态便一目了然了。波提切利晚年十分苦闷与惶惑,萨伏纳罗拉的死使他失去了精神支柱。原先那种柔和和流畅的线条,细腻典雅的抒情意味已不再出现,代之以人物造型的坚挺拙朴;人物情感的激烈夸张。如同《诽谤》中所描绘的那样,但是对人性的关情却一如继往。

对「真理」(裸体少女)的渴望;对「诽谤」(黑袍老妪)的谴责;以及对人性的弱点,「虚伪」、「嫉妒」、「叛变」、「欺骗」、「无知」和「轻信」的愤怒,一一被表现在了作品之中。《诽谤》这幅画取材於古希腊诗人吕西安对古希腊画家亚培斯一幅画的叙述文字,约画於1495年,是木板蛋胶画,尺寸是62*91厘米。现收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

他一生主要在佛罗伦萨渡过,早年曾跟随利皮学画,注重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他的画多取材于文学作品和古代神话传说,不再局限于宗教题材,这就能更自由地抒发了个性和世俗的感情。他的名作《维纳斯的诞生》(约1482)和《春》(1478)充满柔情的诗意,尽情表达了画家对美术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春》的构图不拘常规,人物被安排在一片森林之中,中间是维纳斯,右边是撒花的花神,左边是三美神,三美神的动态和衣褶线条充分体现出波提切利所擅长的线条的节奏感。

《维纳斯的诞生》也是一件有独创性的作品,它虽然缺乏真实的空间透视,但并没有给人以平板的印象,其秘密也是来源于线条的使用。波提切利用有动感的线条来营造形体的体积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幻觉。同时,他又用一系列冷色调进行沉着精致的排比,如海洋的浅绿色、风神的天蓝色服装、维纳斯的金发等等。

到了晚年,由于佛罗伦萨社会动荡,波提切利的艺术又开始向宗教情绪回归,反映了他精神上的危机,这种情绪体现在《诽谤》和《耶稣诞生》等作品中。在《诽谤》一作中,以前的抒情色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戏剧性的激情,以前柔和的线条和细腻的情绪渲染也相继为挺硬朴拙的轮廓和表情的高度明确性所代替。与波提切利同时的佛罗伦萨画派的艺术家还有画家安东尼奥、波拉约奥洛(约1429—1498)和基尔兰达约(1449—1494),以及雕塑家、画家和工艺美术家委罗基奥(1435—1488)。

佛罗伦萨画派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雕刻的艺术中心,它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这一时期的其他画派,如翁布里亚画派和帕都亚画派。翁布里亚画派的很多画家都访问过佛罗伦萨,但他们还是保留了自己的风格,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弗兰切斯卡(约1410—1492),早年在佛罗伦萨的学习使他对马萨乔、乌切罗和布鲁内斯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使他成为马萨乔与列奥纳多·达·芬奇之间的重要环节。他还认真研究过乔托等人的作品以及理论问题,晚年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写出了《论绘画透视》和《论正确的形体》等论文。他的作品以柔和平静著称,善于运用明快的颜色来处理空间关系,明确有力的轮廓又使他的作品带有装饰意味。

祭坛圣像《基督受礼》是其早期的作品,这件作品造型朴素、明净、格调庄严、隆重,基督、天使、圣徒的形象都是民间流传的典型形象,充满着尊严与内在的张力。人物造型结实有力,比例严谨,具有高度的体积感和严密的空间感。整个画面在色彩上为银色调所统一,洋溢着一种纯净、自然的神圣感。

《示巴女王会见所罗门王》分为两个事件,弗朗切斯卡用一种内在的节奏组织起了这两个事件和众多人物。这幅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追求造型的概括与几何形处理,追求叙述的明确与洗炼。在色彩上,画家使妇女们服装上的玫瑰色与浅绿色浮现在灰绿色的风景上,造成一种浮雕的厚重感最能反映弗朗切斯卡色彩成就的是《乌尔比诺大公及其妻肖像》。画面人物都作侧面描绘,脸部的体积感是通过圆形轮廓和柔和的明暗渲染来塑造的。

乌尔比诺大公穿着红衣服、戴着红帽子,与浅蓝色的天空和灰色的风景拉开了距离,两块红色间的平面处理、灰色与红色的奇妙对比以及较低的地平线一起造就了一种纪念碑式的磅礴气势。弗鲁切斯卡的晚期作品明暗渲染更加柔和,也更具有透明感。佩鲁吉诺(1445—1523)也是翁布里亚画派的重要成员,在他的门生中有后来著名的大师拉斐尔。

除了佛罗伦萨以外,帕都亚也是15世纪人文主义的策源地。在这里,1222年创办了大学,除了研究经院哲学以外,�。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 布上画 1432年 175X283厘米 藏于乌菲齐美术馆。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代表,《维纳斯的诞生》是他的名作,创作于1432年左右。

但在另一方面又强调了秀美、清纯、含蓄之美。 波提切利很善于用线。线条在维纳斯裸体上变得极为流畅,至于那个风神形象上的线就更复杂,具有旋转的趋势。全画的色调也极明朗和谐,艺术家用这一切来尽量强调形象的秀美与清淡,只能让人感到作者的意图是神秘的,主题思想是隐晦的。

如果说,乔托是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那么,100年以后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这一艺术道路的先驱者了。佛罗伦萨在15世纪,不仅工商业日趋繁荣,文化也是全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的新兴力量是市民阶级(即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文艺主顾。

不过当时的贵族和教皇的势力仍然很强大,这就必须在文艺上要和新兴的市民阶级发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长的年代,正是佛罗伦萨城市共和政权逐渐被集中在一个银行业豪门——美第奇家族的手中的年代。15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他受到劳伦佐·美第奇家族的宠遇,他的艺术多少也沾染上一些宫廷贵族文化的气息。

可是他又是著名的僧侣画家腓力波·利比的学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现世俗生活的现实主义画家。利比死后,波提切利崇拜更为激进的佛罗伦萨左翼画家安·波拉约罗和委罗基奥的艺术,并当过他们的助手。

因此说,波提切利作为佛罗伦萨最后一位大师,他的艺术思想是充满着矛盾的。《维纳斯的诞生》一画,原是为装饰劳伦佐的别墅而作的,作于1485年间。据说,画家从波利齐安诺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春神又从右边急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纷飞的鲜花加强了这种诗的意境。画家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原诗中一些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极幽静的地方,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

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它告诉观者,女神来到人间后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是满怀信心,似乎充满着惆怅。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自己这个时期对现实生活的惊惶与不安。 古代希腊人想象中的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即生下来就是个少女。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却把这段神话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说,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从非美中产生的,美只能自我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波提切利这一形象也为这种哲学作图解,这个维纳斯的姿态,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样式来描绘的,只是把两只手换了个位置,然而画上的形象并没有古典雕像的健美与娴雅,给观众的印象是萎靡和娇弱,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迷茫。这就是画家自己对现实的矛盾反映。我们这样分析,不是说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不高了。

而是指出,画上的维纳斯形象,有着画家自己的影子。 再从表现技法上看,作者的写实手法中掺杂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好象是一绺绺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夸张些。

这一切,似乎在故意强调形象的精神,而不是着重表达肉体。全画有172.5×278.5厘米大,系用“丹配拉”(一种用蛋清和以胶质的壁画颜料)画成。

波提切利生平简介 波提切利艺术成就有哪些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Alessandro Filipepi,1445—1510)是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他画的圣母子像非常出名。

中文名桑德罗·波提切利外文名Sandro Botticelli别 名亚历桑德罗·菲利佩皮国 籍意大利出生地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生日期公元1445年3月1日逝世日期公元1510年5月17日职 业画家信 仰天主教主要成就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 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代表作品《春》、《维纳斯的诞生》、《三博士来朝》性 别男1470年,他自立门户,开设个人绘画工作室,很快就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赏识,向他波提切利《朱利亚诺·德·美第奇》订购了大量的画作。与强大的美第奇家族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也使画家获得政治上的保护,并享有有利的绘画条件。此外也是通过这一层关系,波提切利得以接触到佛罗伦萨上流社会和文艺界名流,接触各方面多种的知识,开拓了视野,并为他的艺术打下精雕细琢、富丽堂皇、华美多采的贵族印记。[3] 在15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波切利是佛罗伦萨最出名的艺术家。

他的风格到了19世纪,又被大力推崇,而且被认为是拉斐尔的前奏。[3] 在美第奇家族掌权期间,波提切利为他们做了多幅名画,声名大噪。1477年他以诗人波利蒂安歌颂爱神维纳斯的长诗为主题,为罗伦佐·美第奇新购置的别墅绘制了著名的《春》(The Allegory of Spring)。

这幅画已经和《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一起,成为波提切利一生中最著名的两幅画作。罗马,为西斯廷礼拜堂作壁画。[3] 1485年完成的《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另一幅杰作,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从大海中诞生的场景,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在当时颇为与众不同,不强调明暗法来表现人体造型,而更强调轮廓线,使得人体有浅浮雕的感觉,而且极适合装饰作用。

画面中的女神肌肤洁白,金色的长发飘逸,无愧为是完美的化身;但脸上却又挂有淡淡的忧愁、迷惘和困惑。[3] 波提切利 壁画作品(5张)1481至1482年间,一些优秀的佛罗伦萨大师被请去罗马[4] ,为西斯廷礼拜堂创作壁画,其中包括波提切利和领队的佩鲁吉诺。[3] 然而,社会政治形势多变,1492年,佛罗伦萨发生政治巨变,劳伦佐去世,美第奇家族遭放逐,宗教极端主义的萨沃纳罗拉掌权。

波提切利也是他的追随者之一,并曾在臭名昭著的“虚荣的篝火”中烧毁过多幅自己的画作。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波提切利的后半生声名下滑,晚年贫困潦倒,只能靠救济度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问世事,孤苦伶仃。1510年,波提切利死于贫困和寂寞之中,安葬于佛罗伦萨的“全体圣徒”教堂墓地。

波提切利的《春》艺术价值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出身于佛罗伦萨一个皮革工匠之家。

在1459年至1465年间,波提切利跟随曾受过马萨乔的影响并具有强烈人文主义思想的修道士菲利普·利比学徒。他的绘画天赋很快引起佛罗伦萨银行家梅迪奇的注意,不久便成为梅迪奇家族最宠爱的画师。在梅迪奇家族,他广交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这为他的艺术打下了精雕细琢、富丽堂皇、华美多彩的贵族印记。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的波提切利的名作《春》,是他艺术生涯巅峰时期为纪念1482年罗伦佐的婚礼而作。

当时人们认为这幅画包含祝福、万物初醒的春季,而且每一环节都与爱有关联。他们一致被这张巧妙地蕴涵结婚礼赞的画所感动。《春》从16世纪前半叶起,被置于佛罗伦斯近郊卡斯提罗的罗伦佐别墅,直到1813年才移往乌菲齐美术馆。

虽然也曾一度被移往同市的艺术院美术馆,但1919年它还是回到了乌菲齐,此后,就一直在该馆的波提切利展室中独领风骚。《春》取材于诗人波利齐亚诺的诗歌,艺术家以自己的思想诠释了古代神话中的形象。在一个优美雅静的树林里,画面中间是位美丽端庄的维纳斯,她以闲散优雅的表情等待着春的降临。

左面是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3位富有生气的女神沐浴在阳光里,她们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右面是正以优美飘逸的健步向观者迎面而来的花神、春神、风神,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古罗马哲理诗人卢克莱修在其长诗《论事物的属性》里,对这3个形象作过一番描写,这些诗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广为流行,这可能就是波提切利绘画动机的来源。

只是这里的风神没有贵族气息,形象比较生动,在一定程度上很像是中间美神维纳斯的仆役,而画面上唯一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则是最左边那个好像在采摘树上果子的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实际上这位众神的使者是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他是众神的信徒,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此外,在维纳斯的头上,还飞翔着被蒙住双眼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朝着左边的人准备把金箭射出去。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便产生如痴似狂的爱情。

这一切,都是波提切利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写照,他把诗人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手段象征性地铺陈在这一幅画上。艺术家对美好事物的愿望,总是与他所处的生活境遇发生矛盾。波提切利在画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着春的欢欣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却总不免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埋藏的一种无名的忧伤。画上的基调则是纤弱和略显悲愁。

继续浏览:

上一篇:唐代有多少年?唐朝一共多少年

下一篇:提出南北宗论的画家是?董其昌在哪个绘画理论提出南北宗论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