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是谁发现的?光电效应是谁发现的谁证明的
光电效应是赫兹发现的。光电效应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的。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吸收能量后弹出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该频率称为极限频率threshold frequency)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吸收能量后逸出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光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科学家们在研究光电效应的过程中,物理学者对光子的量子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对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提出有重大影响。

光电效应在近代物理的量子论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在证实光的量子性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光电效应的规律在现代科技及生产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光电器件广泛地应用于光电检测、光电控制、电视录像、信息采集与处理等多项现代技术中。普朗克常数是近代物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常数,它可以用光电效应实验方法来测定。通过本实验可以加深对量子论的理解。
光电效应是谁发现的?
光电效应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的。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
光电效应的特点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在光的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叫做外光电效应。当光照在物体上,使物体的电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的现象。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在光作用下能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电动势的现象。基于该效应的器件有光电池和光敏二极管、三极管。
光电效应是谁发现的谁证明的?
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对发展量子理论起了根本性作用. 1887年,首先是赫兹(M.Hertz)在证明波动理论实验中首次发现的.当时,赫兹发现,两个锌质小球之一用紫外线照射,则在两个小球之间就非常容易跳过电花. 大约1900年,马克思·普朗克(Max Planck)对光电效应作出最初解释,并引出了光具有的能量包裹式能量(quantised)这一理论.他给这一理论归咎成一个等式,也就是 E=hf ,E就是光所具有的“包裹式”能量,h是一个常数,统称布兰科(普朗克)常数(Planck's constant),而f就是光源的频率.也就是说,光能的强弱是有其频率而决定的.但就是布兰科(普朗克)自己对于光线是包裹式的说法也不太肯定. 1902年,勒纳(Lenard)也对其进行了研究,指出光电效应是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而从表面逸出的现象.但无法根据当时的理论加以解释. 1905年,爱因斯坦26岁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他进一步推广了布兰科的理论,并导出公式,Ek=hv-W,W便是所需将电子从金属表面上自由化的能量.而Ek就是电子自由后具有的动能.光电效应谁提出的
爱因斯坦最先提出了光电效应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电磁场辐射的能量分布”时发现,只有认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每一份的能量等于hr,理论计算的结果才能跟实验事实完全符合。 普朗克恒量h=6.63×10-34焦耳.秒 爱因斯坦在上述学说的启发下,于1905年提出光的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也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E=hr 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 赫兹以自己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宣告光的波动说的全胜,判处了光的微粒说的死刑,可是又是他发现的光电效应导致了微粒说的复活。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