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太平天国怎么败的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天京的陷落。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1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影响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从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就是天京的陷落。因为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消灭,同时一个国家的都城被攻陷,一般就标志着这个国家的覆灭。
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太平天国的力量逐渐的被削弱。太平军的主力部队疲于应付湘军对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进攻,可以说已经完全的出于被动防守的态势。 1864年3月清军攻占杭州,浙江全省基本上也被清军控制。曾国荃率领的湘军则逐一占领了天京城外的要点,对天京形成合围。苏州被清军占领之后,李秀成来到天京,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遭到洪秀全的拒绝,于是太平军不得不布置死守。1864年6月,洪秀全去世,幼天王洪天贵福登基为王。1864年7月19日,湘军将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轰塌10余丈,攻入天京,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破城而入,城内的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无人投降。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虽然分散在长江南北各个战场上的数十万太平军,仍英勇顽强地抗击清军的进攻,但是毕竟都城已经被攻陷,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都是各自为战,迟早被清军各个击破的命运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就是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怎么败的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结束于1864年,历时14年,虽然最终失败了,太平天国怎么失败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又在哪里呢?下面是我分享的太平天国怎么败的,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 1858年初,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再次围攻天京。
会后,陈玉成率部首先攻占庐州,后南下会李秀成部,于9月27日攻破江北大营。1860年初,江南大营再次合围天京。5月2日,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6月2日占领苏州。清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北巡抚胡林翼督率湘军水陆师5万余人东下进围安庆。9月,洪秀全调集大军,西上救援,后均为湘军所败。9月5日,安庆被湘军攻陷。
1862年5月底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直抵天京城郊。洪秀全责令李秀成率部“进北救南”,企图取道江北西入湖北,迫使围城湘军回救。李秀成部在西进途中遭湘军节节阻击,损失精锐数万。
与此同时,淮军于1863年12月攻陷苏州、无锡,左宗棠率部自江西攻浙江,于1864年3月攻陷杭州,并基本占领浙江全省。曾国荃部湘军则逐一攻占天京城外要点,对天京形成合围。 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
7月19日,天京被攻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7月22日,李秀成被俘,8月7日被害。幼天王洪仁歼经浙江进入江西,10月分别被俘,11月在南昌遇害。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中文名称:太平天国运动 参战部队:清军、太平军 战争结果:天京失陷,运动失败 时间:1851年~1864年 地点:中国 人物:洪秀全 李秀成 曾国藩 李鸿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 经验 和运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性文件,但或者是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是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 决定 了无法实行。
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
2.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性不明确,大多是迫于贫困,希望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 鸦片战争 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 手工 业,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 1840— 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
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中,洪秀全和冯云山虽都是自小饱读诗书,但青年时有屡试不第。可以说他们是从小接受了较强的正统封建思想的 教育 ,但却又被封建阶级始终压迫着的迫切需要反对这种压迫的人。
而杨秀清和萧朝贵都是典型的贫苦农民出身,是在封建阶级的压迫下痛苦呻吟的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起义领导人和广大农民走到了一起,并爆发了这场起义。在太平天国的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严格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在建都“天京”后,却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生享乐、保守思想,逐渐破坏了团结统一的局面,导致发生了内乱、分裂和一系列不正常事件。
再到后来,朝纲败坏,许多将领拥兵自重,敛财自肥,腐化堕落,甚至发生一连串叛变投敌的行为,从而瓦解了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失败。
3.长期在封建社会下生活,使他们始终摆脱不了天上神权、地上皇权这种封建思想。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和剥削的广大贫苦农民在试图推翻而还没有足够力量推翻他们头上的统治者时,往往采取一种神秘的形式。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初期,为了争取群众的支持,洪秀全等也因袭了这种形式。他把自己变成了“神”,成为了天父上帝的次子、天兄耶稣的胞弟、奉天承运的人间君主。而中国封建君主制的核心是“朕即国家”,定 天下 于一尊。就在洪秀全把自己神化为上帝次子之后,杨秀清、萧朝贵亦分别假托天父上帝与天兄耶稣附体传言。
这样,在人间天上,太平天国内部便有两套相互冲突的权力系统。于是,宗教上的父子兄弟与 政治 上的君臣上下,神权与君权之间,权力交叉,尊卑颠倒,形成了太平天国政教合一体制中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当皇权与神权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无法调和时,一场惨痛的天京内讧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二.宗教思想的禁锢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天王洪秀全一面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人。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天京事变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
太平天国革命终止时间考 史式 对于太平天国革命的起止时间,至今仍有不同的意见。以1851年的金田起义作为太平天国革命之始,这已为大家所认可。
有的意见以天京陷落为下限,即这次革命止于1864年7月,有的意见则以太平军最后失败为下限,但又因所据史实不同,而有1868年、1869年、1872年三说。 笔者认为以天京陷落即1864年7月为下限之说与史实不符。 史实是:天京虽已陷落,大江两岸数十万太平军仍在战斗之中,这次革命显然尚未终止。 如果不赞成以天京陷落为终点,就需要探讨一下,1868年,1869年, 1872年三说之中,以哪一说比较妥当。1868年之说,是由罗尔纲先生正式提出来的。他在《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序论中说: “所谓‘捻军’实在就是太平天国的军队——一支在天京失守后,由太平天国名将遵王赖文光组织、训练‘蒙、毫之众’而成立的新军。从而对太平天国年代问题也应该改正。
必须把从前截至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六月(1864年7月)天京失守为止的错误看法,改为到戊辰十八年(清同治七年,1868年)徒骇河覆败为止,才符合历史事实。” 虽然史学界对于捻军是否可称太平天国新军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太平天国纪元应该延续到1868年,即“十八年”之说已被大家所接受。从五十年代至今,巳无争论。
1869年之说是吴雁南同志提出来的。他在《太平军最后失败与太平天图纪年》一文中说: “太平天国纪年有文字可考的,其最晚者当推陕北的一支捻军的纪年……《宜川县志》卷十五……西捻余党……出皇告安民以‘太平天国十九年’为正朔……对于太平天国的纪年首先应当尊重当时革命者本身的纪年。如果这个意见不错,太平天国的纪年至少应该终止于1869年。
1869年之说与1868年之说本质上并无矛盾,其精神是一致构,即尊重客观史实。 近年来,有些太平天国史学者已经查明,最后失败的太平军不是大江以北的捻军余部.而是大江以南的石达开远征军余部李文彩的队伍。例如吴雁南同志在同一篇文章中说; “1863年,李文彩率领太平军入黔东南地区……累败清军,攻占都匀、凯里等城镇。1872年初,他领导的太平军同张秀眉领导的苗民起义军在乌鸦坡同清军激战不利……这年4月,在思州、镇远间的牛塘遇敌、激战,失败。
此时距天京陷落已有八年。” . 既然如此,是否可以把太平天国纪元再延伸八年?吴雁南同志说: “李文彩率领的这支革命军……虽然始终以太平军的旗号出现在战场之上,但其纪年如何,尚未发现文献资料,不敢擅断。” 笔者以为:李文彩这支太平军一直奋战到1872年4月,这是业经查明,不必怀疑的客观史实.没有人能够否定。至于是否有太平天国壬申二十二年”的市告或者文书留下来,那就由一些偶然因素所决定了。
我们应该重视史实,而不为一些偶然因素所左右。 这个1872年之说,也得到了罗尔纲先生的赞同。他在祝贺重庆师范学院太平天国史研究室成立的贺信中说: “欣闻贵室即将举行成立盛会,局胜欢欣……太平天国革命为我国近代史上一场震动中外的大革命。革命英难为了推翻封建统治.抗击外国侵略吝,进行了长达二十一年(1851一1872)之久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壮烈斗争。
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彪炳干秋。这次革命的浪潮遍及当时内地的十八省,却始于祖国的西南地区——桂南的金田村,又终于祖国的西南地区——黔东的牛塘。” 由此足以证明,他已认可了1872年之说。
至于文中所说“长达二十一年之久”,与“二十二年”之说只是计算方法(算整不界零)的出入而已。 所以,我们可以作出结论:太半天国革命终止的时间是l872年4月。
什么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运动中颁布的两个文献是哪两个?
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扩展资料:太平天国运动在政治纲领上的失败表现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仅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他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赞同;太平天国被认为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
洪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没有得到过成功实施。事实上,这更加倾向于一个农民暴力政权。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