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举行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在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亟需制定新的战略策略的情况下召开的。

会议人员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与会者有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李维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张浩、邓颖超、吴亮平、郭洪涛等十余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也参加了会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和中共代表团发布《八一宣言》的经过;毛泽东作《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张闻天作《政治形势与策略问题》的报告。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制定了正确的策略。

会议内容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变为“人民共和国”。这次会议是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
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会议是什么?
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瓦窑堡会议的意义:1.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2.瓦窑堡会议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3.瓦窑堡会议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
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决议案。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会议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圆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扩展资料瓦窑堡会议的历史意义: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 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中共中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具体分析了国内外形势,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从中国实际出发,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决议》指出要建立“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和上层的)”。“不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武装队伍,什么阶级”,只要反对当前主要敌人,“都应该联合起来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的任务,是在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革命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是在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反日的爱国者不参加到反日的战线上去。这就是党的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什么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扩展资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原因1.外部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决定着统一战线的发展。
2.内部原因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捐弃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在什么会议上确定了抗日统一战线
1935年12月17~25日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因此,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科学地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建立统一战线是什么时候?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年8月—1937年7月)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即十年内战),基本上是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它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广泛的政治联盟。爱国统一战线(2017年10月18日-)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重要保障。 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概括为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指导方针。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