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严重吗?中国老龄化程度
中国老龄化很严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数量所占比例较大,不仅影响我国人口数量结构,而且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劳动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提升,人口红利消失,没有了社会活力等等。

按照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下文简称“七普”)数据,中国60岁以上老人总数为2.64亿,而65岁以上人口总数也高达1.9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8.7和13.5%,几乎是国际上规定的老龄化率入门门槛的两倍。

按照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老龄化率来看:2025年-2030年,中国有1/4的人口是老年人;2035年-2040年,中国有1/3的人口是老年人;2045年-2050年,中国有40%以上的人口是老年人。没错,到了2050年以后,每100个大陆中国人当中,有43个是老人,而且,这还都是在我对于未来几年出生人口数量非常乐观估计的情况下。
中国“人口老龄化”到底是什么程度?我们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现在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在100年之后,会进入一个深度的老龄化社会。这对于经济层面的影响会最明显,由于人口老龄化之后,那么产生的需求会更大,而且也会成为消费的主力。
而老龄化之后,那么对于老年人需求就会更多。尤其是在90后,现在因为很多政策开放。很多都是独生子,从小就在温室里长大,很少有同龄人进行陪伴。所以随着现在网络和科技的一些发展,这些人会跟同龄之间减少交流。不会那么热情,对于事物和人都会有一些警觉性,所以是普遍比较自私的。消费观念也没有那么合理,因为从小生活的是在温室里,所以也没有体验过什么贫穷和饥饿。所以对于消费不会很有计划,可能是一时冲动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而且有很多的大学生都会进行预支,这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宁愿吃方便面也要去贷款买一些奢侈品。但是如果在七八十年代没有人是这样做的,因为知道背后有家庭需要承担。所以面临现在的人来说,会有更多的挑战和压力,比如说养老以及住房压力。
人口老龄化也是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了,其实他们自己也是要进行心理方面疏导的。有的人觉得人老了没有精神追求,其实只是因为生活让自己没有时间去追求精神世界。而我们作为普通人要知道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就要去适应。
而面临生孩子方面,是要根据自己想法来进行选择的,而对于现实也是没有办法去逃避的。所以要对于资产学会配置,而且储蓄要合理的去分配。要学会一些理财的知识,而且要提高自身的承受风险能力。
中国老龄化程度
进入20世纪70年代,生育率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开始出现以出生率下降为主的第二次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一直保持较高的生育率水平,1949—1969年,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为5.8,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平均为33.9‰和20.8‰。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与现代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国家类似。报告指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0—14岁人口比重为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岁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减弱人口红利,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
我国老龄化现状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呈现五大特点:1)老年人口规模庞大。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91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3.5%,全球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2)老龄化速度快。200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超过7%,标志进入老龄化社会,用了21年的时间即2021年步入深度老龄化,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4%,时间短于法国的126年、英国的46年、德国的40年。3)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日益突出。2020年中国80岁及以上人口3660万,预计2050年将增至1.59亿,高龄老人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健康问题,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增长将弱化家庭养老的功能。4)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养老负担加重。2020年老年抚养比19.7%,预计2050年突破50%,意味着每两个年轻人需要抚养一位老人。抚养老人和养育小孩成本高昂,年轻人两头承压。
5)未富先老。中国人均GDP接近发达经济体下限,但13.5%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中高收入经济体10.8%的平均水平,将面临经济增长和养老负担双重压力。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