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指的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什么
天下第一行书指的是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作品赏析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
天下第一行书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扩展资料:作者介绍: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什么?这是谁的作品?
一般来讲“天下第一行书”通常指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共同被称天下三大行书,风格各有不同,笔法也是各有千秋,不以第一来评论。《兰亭集序》:
1.背景:《兰亭集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之事,也有传闻,说此次“雅集”实际为一场秘密军事会议。
3.下落不明:唐朝之前,《兰亭集序》传至王羲之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逝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消息传到唐太宗李世民耳中,便用计纳入囊中,传言唐太宗死后更是留下遗诏,将《兰亭集序》一同葬入昭陵之中。不过五代时期的温韬曾盗挖昭陵,他出土的宝物清单中并没有《兰亭集序》;另一则传言,则是说《兰亭集序》其实埋藏在葬有双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至今未曾现世,流传的皆为拓本。《祭侄文稿》
1.背景:《祭侄文稿》本身为一篇悼文,天宝十四年(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任河北郡守孤立无援,城破后,颜杲卿一门三十余口皆被屠戮,两年后颜真卿收复常山郡,仅找到了堂兄的一条腿骨和侄子颜季明的头骨,悲愤之下,写下《祭侄文稿》。
2.风格:范仲淹的《祭石学士文》曾说:“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指的便是颜真卿和柳公权,形容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而这篇《祭侄文稿》更是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因悲愤之下所作,所以时有涂抹,但其背后却是和着血泪,有着铮铮铁骨。
3.下落:《祭侄文稿》虽现存世间,但却难得一见,1949年初,国民党将其带往台湾,后曾借于日本展览,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保存。
《黄州寒食帖》
1.背景:苏轼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多次被贬,这篇《黄州寒食帖》便是苏轼在被贬至黄州后,在第三年的寒食节所作。寒食节即冬至后的第105天,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在这一天,人们吃冷食,祭扫祖先坟墓等,随着时代的演变,到宋代以后,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替代,此时的苏轼,在生活上穷困潦倒,在精神上也是郁郁寡欢,终不得志,以寒食节之情寄托自己惆怅孤独的心情。
2.风格: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又说:“天真烂漫是吾师。”这篇《黄州寒食帖》通篇书法起伏跌宕,一气呵成,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此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3.下落: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旋即流落民间,后被日本收藏家高价收藏,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将其重金收回,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大行书风格不同,背景不同,《兰亭序》为酒后所作,追寻自我;《祭侄帖》悲愤之下,浓烈情感;《寒食帖》 字字凄凉,难以得志。曾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东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原文信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等。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兰亭序的艺术特点:
1.整篇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2.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的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3.具有极强的整体感和连贯性,全篇彰显了王羲之洒脱不羁的气质,文章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有其不同的个性。
有“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作品,分别是指什么呢?
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也被称之为《兰亭序》《临河序》《禊帖》。
由于当时王羲之的心情非常舒畅,所以他一气呵成的做出了《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不仅在书法上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而且大家从《兰亭集序》的文章内容中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王羲之的文学造诣。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骚客赞颂过《兰亭集序》,唐太宗甚至选择了让《兰亭集序》随自己一同下葬。《兰亭集序》原文现在也是中小学生必读文章之一。但可惜的是,这幅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已经不知所踪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相较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而言,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名气要小很多。《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祭奠侄儿颜季明所写的文章,文章中讲述了常山太守颜杲卿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的遭遇。
当时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最终却满门被害。颜真卿写这幅作品时的情绪是十分悲愤的,这也导致了作品中有很多错别字和涂抹。但这些错别字丝毫无法掩盖这部作品的精彩。
《祭侄文稿》此前一直在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后来台湾故宫博物馆擅自借给了日本东京博物馆,引发了许多国人的强烈不满。毕竟日本博物馆的前科实在是太多了,不仅将《寒食帖》用强光照射导致损坏,还弄丢了《西泠八家存印》孤本原件,最后只赔了12万草草了事。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什么?
毫无疑问,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正是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而这也是宋代书法大家米芾所提出的。《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永和九年三月,也就是公元353年所创作。
而后,在集会结束以后,王羲之就将这次友人所创作的诗词歌赋全部整理成集,并亲自作序。在这篇序文中,王羲之不仅记载了这次盛会,更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对时光流逝,宇宙之大的感慨,而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兰亭集序》。后来历朝历代,无论是尊如皇帝,还是文人墨客,都对《兰亭集序》评价极高,像唐太宗也是对其推崇备至,甚至还想将其作为殉葬品,只是后来《兰亭集序》真迹就已经失踪,后来传世的也都是各种临摹版本。从书法角度来看,《兰亭集序》也是公认的完美书贴,所用字体是行书,全文28行,324字,这篇书法文字遒媚飘逸,每个文字都十分精妙,点画有如舞蹈一般,给人感觉美不胜收。王羲之作为书法大家,经典作品也不少,但是最为出名的还是这副《兰亭集序》,而《兰亭集序》更是被历朝历代的书法家奉为极品。而且,这部书法作品也透露出东晋的书法文化,其字体圆转流美,可以很明显感觉到东晋楷书的成熟,在这副行书作品中隐隐蕴含着楷书的骨力。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毫无争议的,因为这幅书法作品完全符合书法的基本审美,正如古人评价“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最为难得的是笔法刚柔并济,线条变化灵活,懂得书法之人欣赏《兰亭集序》时,总能感受到一种非凡的艺术美感。只是很遗憾,到现如今也没有见到《兰亭集序》的真迹,可能早已在历史中被毁坏了,如果《兰亭集序》真迹在世,那绝对是无价之宝。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