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什么时候提出的?建国伊始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1949年1月31日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提出的三条基本外交方针之一(还有“另起炉灶”、“一边倒”)。指的是首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干净,不给它们留下活动余地,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

1949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的会谈中,介绍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即“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他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很快就在北平解放时得到了充分体现。毛泽东强调,入城仪式中人民解放军一定要穿过东交民巷。当时的东交民巷,是外国列强的“国中国”,被各个国家占领着。毛泽东比喻东交民巷是中国人脸上的疮疤,一定要彻底清理掉。

根据上述方针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经成立,便立即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后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十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使我国迅速步入国际社会。随后,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还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四个亚洲国家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与这些国家建交,传达了中国睦邻友好的愿望,昭示了一个中国原则,迈出了打破美国遏制和孤立政策的重要一步。
三大外交方针是什么?
1.另起炉灶“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为此,毛泽东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建国伊始,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一边倒”等外交政策
1949年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工作三项方针,是立足于与旧中国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独立和主权的方针。毛泽东的眼光很辽阔而深远,从来不是封闭、保守的。
而某些不客气、不讲礼貌的客人再有意带些脏东西进来,那就不好办了。因为他们会说:“你们屋子里本来就是脏的嘛,还抗议什么?!”这样我们就无话可说啦。我想,朋友们走进我们的门,建立友好关系,这是正常的,也是需要的。如果他们又肯伸手援助我们,那岂不更好吗!但我们知道,对我们探头探脑,想把他们的脚踏进我们屋子里的人是有的,不过我们暂时还不能理睬他们。至于帝国主义分子,一方面想进来抓几把,同时也是为了搅浑水。浑水便于摸鱼。我们不欢迎这样的人进来。
毛泽东的话说得很清楚,打扫干净是为了更好地请客人进来。为了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决不允许有人再在中国浑水摸鱼。我们同 社会 主义国家迅速建交,同资本主义国家是先谈判后建交。
原因很简单,毛泽东在和米高扬谈话中讲过这个道理:帝国主义同我们国家之间是有几笔大账要算的。第一是他们在我国的一切特权必须全部彻底废除。第二是他们欠我国的一切债务和款项必须偿还。
第三是帝国主义撤离中国。至于侨民居留问题,则按一般外侨居留办法和国际惯例来处理。帝国主义分子历来是看不起中国人的,对他们也得教训教训,使他们头脑清醒过来。在毛泽东正确方针指引下,新中国外交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不到两年时间,已有18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而此时毛泽东同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正在努力争取新中国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并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建国初,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政策,意味着?
建国初,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政策,意味着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扩展资料:1949年春夏,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大外交决策。这些方针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新中国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开创新型外交关系的重要思想和战略指导,对新中国外交乃至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几十年来,学术界关于这些外交方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些年,国内研究时而会出现一些“新论”、“新认识”或者“反思”等等,其中有观点认为,新中国不应挑战世界秩序,而应照顾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尽量争取广泛的国际承认和西方国家的援助新。中国在战略选择上有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的空间,但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边倒”或过早实行了“一边倒”政策,结果没能抓住美国对华政策的过渡期以及与美国和解的机会,导致了中美对抗等等。
上述设想对应了新中国外交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承认、援助和安全。本文拟围绕这三个问题,立足对中国、美国和苏联三方文献档案的梳理分析,将毛泽东对当时形势的判断与美、苏对华政策进行对比,以期在尽可能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对这些评价做出回应。对于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实现和巩固国家的完全独立,为全面恢复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与和平的国际环境,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项:争取国际承认、国际援助和保障国家安全。
在当时的背景下,影响新中国做出决策的主要有两个决定因素: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目标,要求决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独立自主;二是国际、国内形势,要求能充分认识自身条件、对外关系和外部环境,确定联合的对象和威胁的来源,从而占据主动。也就是说,在考察新中国外交时,首先需要考察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以及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与外国的关系,主要是与苏联和美国之间关系的演变。毕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并不是军事政变一夕促成的,而是几十年中国革命斗争的成果,是在解放区地方民主政权的基础上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的推进而最终建立起来的。
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1949年春夏,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大外交决策。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曾经以通俗的方式阐述了,未来新中国的三条外交方针。其中“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一边倒”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扩展资料:1949年6月底到8月中旬,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秘密访苏。在中苏关系问题上,斯大林表示中国政府一成立,苏联立刻承认。10月1号,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宣告,我国同外国的外交关系要建立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
当天下午,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即以公函的形式向各国政府发出了这一公告。周恩来把公告和信件交给了工作人员打印时,兴奋地说,“这将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文件”,是通过使馆向外国政府发出的第一个照会。10月2号晚9点45分,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致电周恩来,表示苏联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
同日苏联宣布,断绝同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10月3号,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等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在两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到1950年初,中国通临近的缅甸、印度、锡兰、阿富汗先后达成了建交协议。
随后又先后同英国、挪威、丹麦、芬兰、瑞典、瑞士和荷兰等国展开了建交谈判。苏联作为与美国抗衡的大国,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对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是巨大的支持,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上一篇:屁民是什么意思?P民是什么意思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