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是谁?六祖慧能是谁
惠能是:中国禅宗杰出大师。他24岁闻《金刚经》开悟而辞母北上湖北黄梅谒五祖弘忍,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法偈得五祖认可,夜授《金刚经》,密传禅宗衣钵信物。

慧能在碓房间踏碓8个月,凭着坚韧的意志和非凡的悟性,懂得了不少佛理。当时东山禅众达700人,弘忍为了考验众僧禅解的深浅,命各人作偈呈验。时神秀乃众僧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时传诵全寺。弘忍看后对众僧说,后世如能依此修行,必得胜果,并劝众诵之。
慧能在碓房间,闻僧诵这一偈,不以为然,便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见此偈,皆甚惊异。弘忍见了,即于夜间,召慧能试以禅学造诣,传与衣钵,并即送往九江渡口。嘱其南去暂作隐蔽,待时行化。
因此,慧能回到广东后,隐遁于四会、怀集二县间,与猎人居住15年,至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才至广州法性寺听经。时有大风吹得寺院旗幡飘动,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争论不已。

慧能插口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大家听了很是诧异。印宗法师询知是禅宗的传衣人,欢喜赞叹,即于正月十五日集众就法性寺菩提树下为他落发,二月初八又请智光律师为他授具足戒。两月后,慧能即于寺中菩提树下,为四众讲经说法,遂开东山法门。
慧能大师是啥朝代的人
惠能大师是唐朝的人。惠能于贞观十二年在新州出生。
长大以卖柴维持生活。惠能某天听人诵《金刚经》而有所领悟。被告知黄梅凭墓山弘忍大师讲《金刚经》,于是决定去参礼。约一个月后,惠能到黄梅凭墓山。唐初五十多年来,这里传承了达摩禅的正统。他见弘忍,自称“唯求法作佛”;因答:“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而受到弘忍赏识。
先天二年(713)八月三日夜,惠能在故乡新州国恩寺“奄然迁化”了。扩展资料惠能去世后,经他弟子神会的努力,把他的禅法当作达摩禅正统向北方宣传,逐渐压制了北宗势力。 “南能北秀”中,本来局促在大庾岭以南的曹溪禅,至此普及各地。
安史之乱后,由于神会政治上的得势,惠能六祖的地位最终得到官方认定。贞元十二年(796),朝廷官方认定惠能为禅宗六祖,明确了正统的地位。
六祖慧能是谁?他对中国佛教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慧能对禅学奉献非常大,对佛门奉献非常大。据考资格证书,弘忍门内比慧能成绩好的徒弟有五十多人。
他的奉献取决于:悉迦牟尼在最后醒悟证悟前,他是修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修四禅八定,修的是天人道主义,因此有神通。而最终醒悟证得自性原本,因此全球的绝大多数佛教信徒都跟随悉迦牟尼的旧路去先修四禅八定,最终迷途于四禅八定人生境界中,入三千大道。禅学祖师爷是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假冒佛家的见禅理。要知道,佛家的见性,是务必修般若经三十七道品的,这一基本常识常见于《大般涅槃经》等各大经典,并且释迦摩尼佛要求“大乘佛法灭尽的标志是般若经七觉支灭尽。”换句话说,见禅理的修法一旦被仿冒,大乘佛法就灭尽了。因此佛家断然要护教,这也是就在正当防卫。
达摩祖师不明白般若经三十七道品,想混水摸鱼,借佛家增粉,从而变现有性价比高,就和如今的大V一样。结论被别人佛家一眼看穿了,达摩祖师遭到了佛教界的驱赶。所说:南能北秀,此表南方地区有慧能大师,北方地区有神秀高手,同是五祖门内,尽管神秀早出道于慧能,但是五祖却将禅位传于慧能,也就是五祖为了更好地证实分别学过,令徒弟们将所参学过各写首偈语,神秀高手写了首:“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常常来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付神秀偈也写了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随将六祖位传于慧能,五祖了解神秀仍处在“渐修”情况,并没有真真正正彻悟。慧能大师对藏传佛教的最大的奉献使佛书简单,立即化,把握住佛法最高境界,正确引导再学进到逻辑思维顿断的无级态玄同于道的无极态,进而得道成仙,在得道成仙与此同时运行有机化学,此后便得到了天下第一法。
玄与此同时便判断力了自个的天性。慧能大师在佛教是一个永远的丰碑,开启了佛教的一个新时期,影响深远。他认为教外别传、无立文 字,倡导性情本净、禅理本有、直取人 心、见性成佛。这也是全球佛教史尤其是 我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创新。
禅宗六祖:初祖达摩,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二祖、三祖和四祖分别是谁?他们的事迹又有哪些?
菩提达摩(?~536) 菩提达摩,天竺(印度)人。梁大通元年(527年)从广州登陆,到中国传播佛教。
他依据大乘派教义,融汇中国精神,开创了中国佛教禅宗,被尊为初祖。在众多求教者中,达摩选择将衣钵传给了慧可。东魏天平三年(536年)达摩圆寂,葬于熊耳山,立塔于定林寺。 慧可(487—593) 慧可,一名僧可,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俗姓姬,虎牢人(今河南荣阳县)。他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
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慧可从达摩学了六年,精究一乘的宗旨。达摩寂后,他即在黄河近边一带韬光晦迹;但因早年已名驰京畿,许多道俗前访问道,请为师范,他随时为众开示心要,因而道誉甚广。
禅宗三祖僧璨(?-606) 亦作僧粲、僧璨等。隋代禅僧 三祖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
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祖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传法道信。后适罗浮山,优游二载,却还旧址。逾月士民奔趋,大设檀供。
祖为四众广宣心要讫,于法会大树下合掌立终。即隋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十月十五日也。唐玄宗谥鉴智禅师、觉寂之塔。出家前曾得风疾,后虽治愈,然头发脱落殆尽,未能复元。
故舒州人称其为赤头璨。着有《信心铭》传 四祖道信( 580-651 ) 俗姓司马,河内(治所在河南沁阳)人,少年出家,以僧璨为师,隋大业十三年( 617 )领徒众抵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后至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破头山(后改名双峰山)大弘达摩禅法,并创立自家门风。曾多次力辞唐王朝的召请,安居山中传法三十余年,门徒达五百余人。付法于弘忍,开东山法门,另有金陵牛头禅法融一系旁出于道信门下。
达摩一系的禅法传至道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禅法的思想也有相当的发展,达摩所籍之教为《楞伽》的心性说,同时融入了《般若》的离言扫相,但达摩未对此作理论上的论证,道信则进一步从理论上对般若与楞伽的结合作了论述和发挥,他提出的随心自在,无碍纵横,成为中国禅宗修行生活的基本态度。 弘忍(601—674) 弘忍,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七岁时,从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
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1)道信付法传衣给他。
同年九月道信圆寂,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 六祖慧能 惠能(638~713),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
俗姓卢,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资助,北上参学。唐龙朔元年(661)在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随从作务,劈柴踏碓八个多月。
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命弟子作偈以呈。时神秀呈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
惠能口诵一偈,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此,唤惠能到堂内为其讲《金刚经》,并传以顿教衣钵,命即南归。 惠�。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