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弱冠指男子多少岁?弱冠是指多少岁

弱冠指男子多少岁?弱冠是指多少岁

最佳回答2022-11-23

弱冠是20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弱冠指男子多少岁

冠礼,是汉族嘉礼的一种。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成年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

弱冠指男子多少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01 二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也称加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就是所说的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 《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称“弱冠”。

早在周朝,男子二十岁时要行成人礼,其仪式主要是加冠礼,还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权力参与管理、报效国家、参与祭祀。 “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原来是指体格还不够强壮。

在实行加冠礼的时候,男子还要把头发盘起来,做成发髻,因为要戴帽子,由此又产生一个现象:“结发”。当然,“结发”还有指结婚或者妻子的意思。 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

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他们: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弱冠是指多少岁

弱冠是指男子20岁。弱冠之年,汉语成语,读音是ruò guàn zhī nián,指男子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在古代,人们称谓年龄一般都不会直接使用数字,而是用一些文字代替。襁褓:指的是刚刚会笑,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的是二至三岁的幼儿,也称作“提孩”。

唐代诗人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之句。髫[tiao]年:为七岁的儿童,一般指的是女孩,古代儿童尚未长出长头发,短发自然下垂,因此也称作“垂发”。童龀[chèn]:总角为八岁的儿童,一般指的是男孩。

《说文》记载:“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龀”的意思是换牙。九龄:即九岁儿童的统称。

黄口之年、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即十岁以下的儿童统称,这个时期到了入学的年龄。金钗之年:十二岁女孩,这时的女孩头发可以佩戴金钗。豆蔻之年、二七之年:十
三.四岁的女孩,豆蔻年华也用来形容少女、处女。

豆蔻为产自岭南的植物,花极美丽。杜牧有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弱冠是指男子多少岁?

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在古代,男子20岁的时候即成年,就要在自家宗庙祠堂中加冠礼,冠礼一共加三次,分别代表行冠礼的青年自此以后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弱冠的来历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简言之,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唐代《孔颖达·正义》里又有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大意是说,在古代的时候,那些年满二十岁的男子要参加冠礼,预示自己已经成年。但是,由于二十岁的男子身体尚未发育强壮,所以称之为“弱冠”,表年少之意。

所以,后人就用“弱冠”来指代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弱冠之年”也成了男子二十岁的代称。冠,帽子,指代成年,不能用于女子。年龄旧称
1.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2至3岁称孩提。
3.男孩7岁称韶年。
4.男孩10岁以下称黄口。


5.男孩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6.男孩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7.女孩7岁称髫年。

弱冠是多少岁 弱冠是指男子多少岁

导读:古装剧里常出现很多我们不懂的名词,尤其是年龄的称谓上,有时候真的搞不懂剧中人物到底是多少岁。那么,弱冠是多少岁?弱冠是指男子多少岁呢?以下是我带来的古代男子年龄称谓,快点来看看吧。

《礼记》里面记载“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的时候,家人会为他举行加冠仪式,表示他已经成年了,可以为国效力,承担起自己作为男子汉的责任了。 冠礼和及笄礼是中国古代的成人礼,冠礼在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这种仪式从周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

在举行冠礼的时候,男子会将头发盘成发髻,再带上帽子。此外,家中的长辈还要为他取字,寓意是祝福他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冠,就是指帽子,弱冠表示刚刚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古代人在少年的时候把头发扎成两个髻,叫做“总角”,如《诗经》里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就是指孩童时期,等十五的时候,男子就开始把头发束起来,叫做“束发”,表示他开始要学习各种技艺了,等到二十岁成年,就是“弱冠”。 古代弱冠之礼的讲究 弱冠之年举行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重的,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弱冠之年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生出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龆龀:儿童换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弱冠:男子20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而立:30岁。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后用作40岁的代称。 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古稀:70岁。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耋:70-80岁。毛传:“耋,老也�。

继续浏览:

上一篇:千里送鹅毛的下一句是什么?千里送鹅毛的下一句

下一篇:孔明灯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放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