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物质范畴。物质范畴是指,物质是一切表象的载体,是客观实在。物质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存与亡,只是物质具体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物质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认识进程
人类对物质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沟通感性和理性的是现象和思维的契合。最初,人们区分身边可见、可听、可触、可尝、可嗅的事物,是以各种反射的异同较模糊地认识这些事物的特点的,另外,人类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大感觉,还有对力的感觉、对平衡的感觉、对距离的感觉、对饥饿和渴的感觉等。

绝对运动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其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相对位置和未发生质变)。在这一意义上说,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机械运动中特定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石是()A物质范畴。B时间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
A、物质范畴
1.物质可以为人们所认识。
2.物质范畴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特殊与普遍、相对与绝对、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存在并将其包括到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中去,唯物主义的说明了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的物质性与社会的物质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这里的“物质”是指什么?
物质就是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特点就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管你怎么看待它,是真的也好假的也好,方的也好圆的也罢,它就那样——比如在北京有一块石头,你看不到也从不知道它在那里,但它就是存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万学海文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含义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
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精选翡翠圆镯,源头价还包邮!广告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在恩格斯和列宁的下列论述中。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纳入对物质的理解,既把物质范畴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又深化了对自然物质的理解,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知识点讲解】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1)彻底的唯物主义相对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相对于一切旧哲学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其中包括旧唯物主义哲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领域才是唯物主义,当它一触及社会历史领域,就重归唯心主义。总之,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不但在自然领域,而且在历史领域都是唯物主义的。
(2)“一元论”与“二元论”“一元论”是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认识世界只有一个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也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但这个本原是精神。“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