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派的代表诗人有哪些?边塞诗人代表有哪些
边塞派的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王翰、常建等人。边塞诗派是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被诬罢职,遂漫游北方,到过边塞。闲居十五年后,复出任文安县尉,唐玄宗天宝元年卒于官舍。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与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等相唱和,名动一时,「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其传世之作仅六首,但都是热情洋溢的佳作,其中《凉州词》和《登鹳雀楼》等尤为大气磅礴,韵调优美,皆可列入盛唐代表作中。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也有以感时、宫怨、送别为题材的佳作。有《王昌龄集》。
边塞诗人代表人物有哪些?
边塞诗人代表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位:
1.高适高适的诗对边塞诗派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2.岑参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岑参殁后三十年,其子岑佐公收集其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八卷,这是岑参诗文编集的开始。到宋代,《岑嘉州诗集》演变为八卷、七卷、十卷三种刊本。
其中,宋刊十卷本已佚;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七卷本,似由宋刊七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四卷本,则似由宋刊八卷本演变而来。现代点校版有陈铁民、侯忠义参校多种版本后所作的《岑参集校注》等。
3.王昌龄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风和诗境最先影响的是中唐的皎然,他在王昌龄之后,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关于意境方面的论述是多方面的,研究也相当的深入,他继承了王昌龄以“境”论诗的方式,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 “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
4.王之涣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和《登鹳雀楼》,在武汉大学教授王兆鹏编著的《唐诗排行榜》中排名高居第三位和第四位。
这两首诗还曾分别被人誉为七绝和五绝的压卷之作。其中《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诗被誉为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作,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5.李颀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边塞诗人代表有哪些?
边塞诗人代表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位:
1.高适高适(704—765年),字仲武,号达夫,宋州宋城(今河南省睢阳市)。
2.岑参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3.王昌龄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4.王之涣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5.李颀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边塞诗人有哪些?
如果说田园山水派诗人是大唐的艺术家,演绎出了盛唐的盛世繁华。那么边塞派诗人就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王之涣 王昌龄 。还有李颀、王之涣、王翰、崔颢。 王昌龄高唱战地进行曲: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高适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同壮阔的钱塘江潮: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而岑参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隋唐以来,由于边境战争频繁,疆土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那么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随即被一些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助功名的新出路。
从隋代以来,边塞诗不断增多,四杰和陈子昂对边塞诗又有了新的'发展。成就最高的是有边塞生活体验的高适和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大大地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但上述诗人的优秀作品也并不限于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
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岑参、高适、李益等。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来说,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唐朝的著名诗人大都写过边塞诗,其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唐朝的边塞诗作,就其美学上来说,其主导特征是壮美,阳刚之美,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的雄浑的民族精神。唐代诗人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高适(700-765),字达夫。
岑参(715—770),南阳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李颀(690?— 751?),赵郡(今河北赵县)人,长期居颍水之阴的东川别业(今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尉。久未迁调,归东川别业过炼丹求仙的隐居生活。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都是他的好朋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
初补秘书郎,调犯水尉,谪岭南。后任江宁丞,又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其诗人高适,岑参等。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资料,或描述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这类诗的思想资料极其丰富能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