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聊斋志异》作者是谁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文学成就
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摇摆于传统的雅文学和民间的俗文学之间。他生长于农村,幼年受过乡村农民文化的熏陶,会唱俗曲,也曾自撰新词,只是近世传抄的“聊斋小曲”已不辨真伪。他身为文士,以能文为乡里称道。所写文章多是骈散结合,文采斐然,惜乎多是代人歌哭的应酬文字,只有几篇赋事状物的四六文,才是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作品,被辞赋史家推为清初辞赋之能手。他也曾染指于词,作品较少,显然是一时之兴致或交往之所需,方才偶尔操笔。

作品国内影响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竞相传抄。《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20世纪以后,不仅《聊斋志异》仍为人爱读,而且其中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现在已有日、美、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近20余种语言的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地。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蒲松龄出生在一个没落地主家庭,饱读诗书,不过他没有写经世致用的仕途书,反而写了些风花雪月的书,讲人与鬼怪的爱情故事,当时他的好朋友张笃庆说他:“谈空谈鬼,蹉跎半生,”蒲松龄,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道试,府试,县试三试第一。
不过这名医也不是谁都能当的,后来他便当了这私塾先生,教的都是《大学》、《中庸》、《论语》。聊斋志异的作品影响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竞相传抄。《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20世纪以后,不仅《聊斋志异》仍为人爱读。而且其中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现在已有日、美、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近20余种语言的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地。
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聊斋志异》作者是谁?
《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聊斋志异》作品影响《聊斋志异》问世后,风行一时,模仿之作纷纷出现。从清嘉庆到清末,受《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影响的文言小说主要有管世灏《影谈》、许元仲《三异笔谈》、俞鸿渐《邱雪轩随笔》。王韬《淞隐漫录》、宣鼎《夜雨秋灯录》、俞椒《右台仙馆笔记》等,这些书有的志怪色彩渐稀,流于烟花粉黛的记述;有的充满腐朽的封建说教;有的则纯粹是搜奇猎异的游戏之作,文言小说逐渐没落。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汉族,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
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他曾写了14种俚曲。艺术特点1.采用传奇的方法来志怪。
传统的志怪小说,大抵叙述鬼神怪异之事,篇幅短小又“粗陈梗概”,语言简约而显露不出文采。
2.情节委曲,叙次井然。《聊斋志异》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
《聊斋志异》中精心结撰的故事多是记叙详尽而委曲,有的篇章还特别以情节曲折有起伏跌宕之致取胜。
3.描写丰美,形象生动。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作品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
4.语言精练,词汇丰富,句式富于变化。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作品影响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竞相传抄。《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20世纪以后,不仅《聊斋志异》仍为人爱读,而且其中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
聊斋志异作者简介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蒲松龄,是中国清代志怪小说作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族裔有争议),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平时喜好收集怪异的民间故事,死后以短篇故事集《聊斋志异》闻名于世,塑造了诸如聂小倩、青凤、婴宁和莲香等不少有代表性的狐仙和女鬼艺术形象。
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出身小商人家庭。蒲氏为淄川世家,热衷功名。父亲蒲槃时家道已渐中落,曾娶妻孙氏、董氏、李氏,松龄为董氏子。年少时,张献忠、李自成起事、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正处改朝易鼎之际,社会动荡。蒲松龄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奖誉,“名藉藉诸生间”。康熙元年( 1662年),长子蒲箬出生。然而他在之后科举场中极不得志,虽满腹实学,乡试屡不中,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71岁时被补为贡生。
平日除微薄田产外,以教书、幕僚维生。康熙九年(1671年)八月,蒲松龄在江苏省宝应县为同乡进士孙蕙做幕僚,后随往高邮,一年后回家乡,居家曾随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十二年在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乡绅毕际家中做塾师,受到礼遇,“居斋信有家庭乐”,三十二年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康熙三十三年,受山东按察使喻成龙相邀,做臬台署中的座上客。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蒲松龄辞别毕家石隐园绰然堂,其间教学近40年,直到71岁以老归家。
康熙五十四年病逝,一生颇不得意。扩展资料人物评价郭沫若曾在其故居题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中国山东大学学者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中国作家莫言自幼受到蒲松龄的作品影响。
他在发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前,曾向媒体表示:“我从小就听着很多跟蒲松龄(写的)非常类似的民间故事长大。长大后又认真读了他的书,从他的作品里感受到很多的教义。尽管不是一个朝代的人,但我认为,他就是我的导师。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