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越剧的发源地?越剧的发源地

越剧的发源地?越剧的发源地

最佳回答2022-11-22

越剧的发源地是浙江嵊县。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中华民国14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

越剧的发源地

民国6年5月13日,小歌班初次进入上海,在十六铺“新化园”演出,因艺术上粗糙简陋,观众寥寥。以后续有3班艺人来上海,但均告失败。艺人们在学习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后,艺术上有所提高,民国8年小歌班始在上海立足。

越剧的发源地

大概在十九世纪未叶,(小歌)艺人,在余姚歌戏(余姚滩簧)的影响下,在原来说唱的简单动作的基础上,把说唱艺术逐渐发展为简陋的舞台表演,就此出现了一个萌芽状态的小型剧种——小歌班(又名“小篤班”)。 

越剧是什么地方的

越剧发源地是浙江嵊州。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扩展资料:3月27日,嵊州越剧文化生态区作为浙江省首个省级戏曲非遗生态保护区在“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州市挂牌成立。

2016首届中国越剧电影展开幕,越剧电影《梁祝》在全国22个省市1万多个行政村同时放映,接下来《西厢记》、《陆游与唐琬》、《红楼梦》、《追鱼》、《五女拜寿》、《盘夫索夫》等一系列经典越剧电影在全国各地农村院线陆续展映。由中影及全国22家农村数字院线共同发起创建的中国戏曲电影发布中心宣布正式落户浙江小百花越剧团。1925年9月17日,当越剧戏班“的笃班”首次在《申报》以“越剧”为名打出广告时,恐怕想不到这个1906年在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第一次登台试演的地方戏曲,在110年后还能这么火。

越剧诞生于浙江,繁盛于上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在现代媒体竞争激烈和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的年代,作为一支以地方方言演唱的戏曲形式,越剧如今不仅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里走向了市场,还走出了吴越之地,甚至大步迈出了国门,声名远播东南亚及全球华人社会。据统计,目前仅越剧发祥地嵊州就有戏迷村16个,社区越剧戏迷角50多个,校园越剧社团48个,还拥有我国唯一的越剧专业戏曲学校嵊州越剧艺校和首座专业戏剧博物馆——嵊州越剧博物馆。

在浙江大地上,有上百家民营剧团长期活跃,年均演出3万场,从业人员近8000名。

越剧的发源地

越剧的发源地是浙江的绍兴嵊州,先后在杭州和上海发展壮大起来,流行于全国。 越剧的简介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也称绍兴戏,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落地唱书是浙江嵊县以马塘村为主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艺人初始均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后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是形成于哪个省的地方剧种?

;     01      浙江省      越剧是形成于浙江省的地方剧种。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也称绍兴戏,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

      “越剧”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      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      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发源地

发源于浙江嵊县,发祥于上海。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三十二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

民国6年5月13日,小歌班初次进入上海,在十六铺新化园演出,因艺术上粗糙简陋,观众寥寥。后陆续有三班艺人来上海,但均告失败。艺人们在学习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后,艺术上有所提高,民国8年小歌班始在上海立足。越剧服装在配色上,突破衣箱常用的上五色和下五色的规范,增加了大量的中间色,具有淡雅、柔美、简洁、清新的特色,加强了优美、柔和的感觉。

在衣料上,不再用传统服装反光较强的软缎,而主要用无反光的绉缎作面料,兼用丝绒、乔其纱、珠罗纱等,水袖则用无光纺。

继续浏览:

上一篇:人口普查不登记会怎么样?2020人口普查不登记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聊城小吃有?聊城名吃前十名排行榜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