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最早提出传神论的画家是?哪位名家提出了“传神写照”并把“传神”作为评画的第一标准

最早提出传神论的画家是?哪位名家提出了“传神写照”并把“传神”作为评画的第一标准

最佳回答2022-11-22

最早提出传神论的画家是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因为他有对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们称他为画绝、文绝和痴绝。

最早提出传神论的画家是

顾恺之主要成就

顾恺之擅诗词文赋,尤精绘画。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最早提出传神论的画家是

传神论出现时间

传神论出现在公元四世纪世界,受到汉末魏初名家论”言意之辨“和”魏晋玄学“的影响。直到唐代,传神论也还是主要作为人物画的审美标准被运用。五代以后山水、花鸟画大盛,抒情寄意作为突出美学命题被提出来。自宋以后,写意论成为更流行的审美准则,传神论一方面由人物画扩大到山水、花鸟领域,另一方面有所凝缩,传神一词,渐渐成为肖像画的专用语。

在目前已知的中国画史上最早运用传神

在目前已知的中国画史上,最早运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是顾恺之。关于中国人物画的美学精神,最早提出相对成熟理论见解的是东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

顾恺之的这一观点即“传神论”,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人物画创作的一项通则。文献记载:《世说新语》记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这则记载讲述的是顾恺之为裴楷绘制肖像画,在画中人物的面颊上平添了三根毫毛。有看画人问他缘故,顾恺之说:“裴楷长相俊朗且有见识才能,这正是体现他见识才能的地方。

”听后,看画的人再寻思端详,确实觉得添加了三根毫毛之后,画中的裴楷果然神气活现。值得注意的是,裴楷是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名士,顾恺之生活在东晋朝代,二人前后相差近百年。不难判断,顾恺之并未见过裴楷,他所绘制的“裴楷像”,是凭借想象完成的作品。

在裴楷面颊上增添三根毫毛,无论是从真实再现还是文献还原的角度,都可谓是“无中生有”的创造发挥。在顾恺之看来,“裴楷俊朗有识具”,俊朗是其外表,而博览群书、精通理义,才是他值得被描绘表现的内在。因而,在面颊上平添三根毫毛,使裴楷的形象脱离了一般认识上的简单俊美,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

这正是顾恺之通过“无中生有”,打破固有认识,实现人物画“传神”的用意所在。

哪位名家提出了“传神写照”并把“传神”作为评画的第一标准

我国古代人物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提出了“传神写照”,把“传神”作为评画的第一标准。而如何能画好传神,做“到神仪在心”呢?顾恺之在其《传神论》中又提出了“迁想妙得”这一方法。

意思是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把主观的情思投入到客观对象中去,使客体之神与主体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离开了“迁想”,离开了艺术家的主体意识是不可能获得传神的艺术形象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情感注入十分关键,只有作者情感的真实才能与客体去交流,这是画好“传神”的关键。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出身士族家庭,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传神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传神论的内容及其意义,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有关美学的一个命题。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已知画史上最早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

名家以“言不尽意”知人论事,认为看人须观内在的神,而神却常不可言传。庄子则有“得意忘言”之说,被玄学家王弼扩充为解经、证玄、调和乃至认识艺术的新方法。名家之“言不尽意”与他的“得意忘言”均重神、意,但前者轻言、象,后者则以意为目的,以言、象为手段。顾恺之接受王弼的思想提出“凡画,人最难”,“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认为传神很难,画之妙不在形体而在内在精神气质。

但从其著述及作品遗迹(摹本)来看,他的“以形写神”说亦是重视形似的。至唐,传神论主要作为人物画的审美标准。五代后山水画、花鸟画大盛,写意论更为流行,传神论渐成肖像画的专用语。

历来传神论者,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类贵神贱形;另一类形神兼得,由形似求神似。一般文人写意画家为前者,宫廷、肖像画家为后者,从理论意义上看,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前者并非完全否定形似,要求的不过是约形;后者也并非外形的酷似,而是要求更严罢了。

为达到传神的目的,对观察与描绘方法古代画家主张整体、运动地观察对象,反对孤立、静止的表现方法,这一原则在元代以后传神论述中取得一致认同。

最早明确提出“以形写神”为中心的传神伦画家是

“以形写神”出自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云:“凡生人亡(无)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失矣。

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顾氏“以形写神”这一著名论点,指名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

继续浏览:

上一篇:典藏是什么意思?白酒的陈酿

下一篇:图书馆读者证怎么办理?广州图书馆借书证怎么办理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