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最佳回答2022-11-2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 “小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诗经》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由邓小平在1979年12月6日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小康社会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践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能够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哪一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提出时间为1979年12月6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脱贫攻坚的意义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保证全面小康的“成色”,全面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的所在,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小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

惠及中国,以绥四方”。他的意思是 老百姓劳作累了的时候就可以稍稍休息,爱护城中的百姓可以安抚四方。“小康”是由邓小平在1979年12月6日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次提出是在1979年,由邓小平提出的。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宣告达成。这意味着中国几代人的梦想终于成真,对全球亦有重要意义。

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万美元。2016年至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去年疫情之下,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还凭借工业体系最齐全、产业链供应链最完整的突出优势,充当了疫情期间不打烊的“世界工厂”。眼下,世界经济虽然在加速复苏,但根基未稳,步履犹艰,急需注入新增长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在现有逾4亿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释放出非常可观的消费力量,为全球企业摆脱疫情冲击提供有力支持。此外,中国经济也将更具韧性和包容性,成为助力世界经济恢复的可靠“火车头”。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极具价值的发展经验:从连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到汽车、电脑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从米面粮油都要凭票证购买,到各类商品服务应有尽有;从几亿人在贫困线下挣扎,到现行标准下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清零”,消除绝对贫困,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大,举世瞩目。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表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

中国在改革中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开放中全面参与了经济全球化,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全球要素和资源为实现现代化服务,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一步步赢得比较优势。这些经验都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所借鉴。“一个绝不把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排除在外的小康,一个惠及14亿人口、让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的小康,不仅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还无可辩驳地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陈晋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将助力全球迈向更美好的未来:全面小康只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之一。按照中共的战略安排,中国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将对世界负有新的责任,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当前,不少国家内顾倾向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全球化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而要应对疫情和气候变化加速等种种挑战,迫切需要在世界各国之间重建合作关系。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日益强大,中共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得到更好落实,中国力推的以合作而非竞争为中心的新型全球化也可能成为现实。

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对促进全人类的福祉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站在新起点、走向新征程的中国,将日益深刻地改变世界格局,为全球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小康的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1
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
2.婴儿死亡率31‰;1
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
4.电视机普及率100%;1
5.森林覆盖率15%;1
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4.恩格尔系数低于40%。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50%。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8.大学入学率20%。
9.每千人医生数2.8人。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从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从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首先,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五大建设”全面进步,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也不能强的很强、弱的很弱。其次,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再次,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     01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从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从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首先,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五大建设”全面进步,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也不能强的很强、弱的很弱。

其次,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再次,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小康。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不仅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创造了人类减贫历史上的世界奇迹,使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中国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体系深刻蕴含着人类的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造性地提供了世界治理的中国方案。

小康社会是哪一年提出的?

小康社会是1979年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1979年12月6日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从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相关背景: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十三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2016至2020年

十三五是指2016至2020年这五年。十三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于前苏联援华东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启为1966-1972年,之后的五年计划都未终断,为每一个时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在其中,“一五”至“十五”称“方案”,“十一五”起改叫“整体规划”。

“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十三五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外,十三五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既包括重大建设项目,也包括重大行动、重大计划、重大改革等重大任务,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要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

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什么时候实现全面小康

目前,世界上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共15亿人口,高收入国家花了200多年时间才达到发达水平,中等收入国家花了100年时间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中国到2050年如使15亿人口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就能开创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

2020年是什么年

公元2020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3周。农历庚子年(鼠年),闰四月,共384天。

鼠是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首。更是一种文化习俗。属鼠的年份依次为:2044年、2032年、2020年、2008年、1996年、1984年、1972年、1960年、1948年、1936年、1924年等。

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

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扩展资料:


一.公历闰年计算

(按一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5.5秒)


1.非整百年: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

(如2004年就是闰年,2001年不是闰年)


2.整百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3.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这年如果能被3200整除,并且能被172800整除则是闰年。如172800年是闰年,86400年不是闰年(因为虽然能被3200整除,但不能被172800整除)(此按一回归年365天5h48'45.5''计算)。


二.鼠年判断方法

193
6.194
8.1960、197
2.1984 、199
6.200
8.2020

公元年号除以12余数是4的年份,都是鼠年。

列成公式为:公元年号÷12=某个商,同时余数是
4.�

例如: 2008÷12=商167,同时余数是
4.�

那么,2008年就是鼠年。

注意以上只是大概的对应关系,因为世界通用的公历和中国的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

十二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2011至2015年

十二五期间是指2011至2015年。十二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于前苏联援华东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启为1966-1972年,之后的五年计划都未终断,为每一个时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在其中,“一五”至“十五”称“方案”,“十一五”起改叫“整体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十二五”阶段是全方位基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加速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方法的行动阶段。

刻骨铭心了解并精确掌握国内外形势新转变新特性,科学研究制订“十二五”整体规划,针对再次把握住和用好在我国发展趋势的关键发展战略新机遇、推动经济发展长期性稳定较快发展趋势,针对夺得全方位基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获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宏伟目标,具备十分关键的实际意义。

继续浏览:

上一篇:五位一体是什么时候提出的?五位一体是指什么

下一篇:我国第一部什么?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宪法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