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第一大湖是什么湖?西藏第一大湖
西藏第一大湖是色林错湖。色林错,曾名奇林湖 、色林东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一个构造湖,为大型深水湖。流域内有许多河、湖串通,组成了一个内陆湖群,流域面积45530km2,居西藏内陆水系首位。

形成演变
色林错、班戈错湖盆区是在新生代古近纪初开始发育的班戈断陷盆地基础上,在第四纪继承活化发育而成的新生断陷盆地。盆地长轴近EW向,南北两缘新构造发育,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而隆升,中晚更新世以来。大湖逐渐缩小,由于局部隆升差异而将大湖分割,逐渐形成现代众湖分布格局。

自然资源
色林措在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是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另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雪豹、藏羚、盘羊、藏野驴、藏雪鸡等。色林错裸鲤是藏北色林错湖泊中惟一的一种鱼类。1985年,色林措湖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藏最大的湖泊,你知道最大的是哪个吗
提到中国最大的湖泊,大家都知道是青海湖,而说到西藏最大的湖泊,许多人都条件反射的认为是纳木错。一直以来“纳木错是西藏最大的湖泊”早已成为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然而这十多年来,色林错已悄悄的超越了纳木错成为了西藏第一大湖。
传说色林是以前居住在拉萨西面堆龙德庆的大魔鬼,他每天要贪婪的吞噬千万生灵,包括人和所有的禽兽,对他的淫威,谁都束手无策。降妖锄魔的莲花生大师将色林赶到了岗尼羌塘南面的一面浩瀚浑浊的大湖里,命令色林永远不得离开此湖,在湖中虔诚忏悔,不许残害水族,并把这个大湖名为“色林堆错”,意为“色林魔鬼湖”。大部分人都认为纳木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曾经也的确如此。原始地图资料显示,色林错和其下方的卫星湖雅根错曾经是分开的两个湖。然而2000-2010年,色林错湖面急剧上涨8.2m,湖面总体扩大656.64k㎡,增长幅度为39.4%,其中于2005年雅根错与色林错连成为一整体。与色林错近10年湖面海拔的快速增长对比,纳木错的湖面上升趋势缓慢且平稳。截止到2010年,纳木错面积为2017k㎡,色林错面积为2323.6k㎡,一跃成为西藏第一大湖。
在十年内纳木错的面积只扩张了很小的幅度,而对比色林错面积却发生了急速的扩张,并一举跃居西藏第一大湖。色林错仍在继续扩大是不争的事实。也许中小学的课本马上就要改写,西藏最大的湖泊是色林错。
也许很多很多年后,中国最大的湖泊不再是青海湖,而是浩瀚如大海的色林错。
西藏第一大湖 色林错
曾经西藏的第一大湖是纳木错,如今已经被色林错错取代,而且每年湖水面积还在扩大。相比纳木错,色林错的名气要小一些。
色林错汉语意思是魔鬼湖。不过这里的景致丝毫不逊色于西藏的其他湖泊。纳木错海拔多少米???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纳木错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平方千米,“纳木错”为藏语,这个湖的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淖尔”,两个名称都是“天湖”之意。
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中部,在那曲市的东南边界和拉萨市区划的西北边界上。约有五分之三的湖面在那曲市的班戈县内,五分之二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湖的南部岸边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北侧山麓,而湖的西北侧及北侧为高原上的低山丘陵。扩展资料形成演变:纳木错形成于古近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初始湖面开阔且湖水深,这可以从古湖堤岸线分布的高度看出。进入第四纪后,因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西藏高原不断隆升,气候日趋干燥,湖面随之缩降。
经过百万年的变迁,现今在纳木措的外围,留有三层古湖堤岸的遗迹。其中最高的一层,高出目前的湖面80米。这些古湖堤岸的遗迹,显示了纳木措湖面缩降过程的前后次序。
水文:纳木错是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西藏的第一大湖。最大水深达33米以上,湖水矿化度大致为1.7克/升左右,水质微咸,不能饮用,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每年蒸发的水量为23.04亿立方米。
入水途径有两部分: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一部分是流域内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流域总面积土地上降雨所形成的径流。
西藏有哪些湖啊? 只要名字就好啦!!
最出名的是纳木错
纳木错又称纳木湖、纳木错湖位于中国的青藏高原。藏语中,"错"是"湖"的意思。
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纳木错位于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海拔最高的湖泊是
青藏高原上的喀顺湖,湖面海拔5556米,是世界最高的湖泊。霍尔帕湖,湖面的海拔高程在5465米。
所以往往不被认为是最高的湖。纳木错是“大”湖。湖面海拔4718米。
纳木湖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
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20平方公里。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坐到湖边时,看啊,蓝天连接着这片蓝湖,那么宁静、辽远、圣洁,大概正因如此,藏族人称它为“天湖”,它和阿里的玛旁雍湖、浪钎县的羊卓雍湖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
??纳木湖在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
到纳木湖有南、北两条路线,从青海方向去要远一些,须从那曲镇向西行驶230公里,方能抵达湖的北岸,从拉萨方向去要近一些,拉萨到当雄174公里,从县城边上向北拐入一条土路,很快便接近念青唐古拉山了。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高处爬行,到山顶只须走40多公里。这段路严冬雪后路滑,夏季又泥泞不堪,惟有在春秋季节比较好走。
到了纳根山口,向西已经可以遥望到闪闪发亮的湖面了。
??下山有一条平坦的土路,看起来沿着这条路就可抵达湖边,其实不然,这条路是通向北面的纳木乡政府的。草原上茫茫一片;没有路却又到处都是路,大概是出于环保的缘故,迄今为止,纳木湖仍然没有正式作为—个观光地区,因而到湖边也没有任何标记,可以参照的是观光客们留下妁车辙痕迹。
下山后,如果你观察仔细,可以隐约发现有一条径直向西的土路,起初离湖是越来越远,但很快,那蓝色的湖就出现了。当你走到湖边的时候,水波浩荡,已然望不到彼岸了。
??纳木湖心有5座岛屿,最大1个有1.24平方公里。另外,还有5个半岛深入湖中,北岸有个扎西半岛是最大的1个,有10平方公里,岛上有美丽的岩溶地貌景观:溶洞、石林、天生桥等等。
岛上还有座知名度很高的扎西寺,香客朝拜圣湖必来此地。而一旦到了未羊年,按照西藏传统要沿着纳木湖顺时针转一圈,即所谓羊年大朝圣,扎西寺里,乃至200公里的湖岸线上,人潮滚滚,那才真正叫壮观!
??西边,海拔7111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峰历历在目,山上的永冻冰川,是纳木湖的固体水源,藏族人把它看作是纳木湖的保护神。
??纳木湖北面是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平缓中略有起伏的藏北高原,即真正的羌塘草原。那片土地上居住的人实在是少,40万平方公里内只有6万户人家,10平方公里内平均不到1户人家。
草原深处的牧民淳朴而又可爱,纳木湖边就住着几十户。如果春天到那儿去,正好可以看到草原牧民的大迁徒,因为夏季就要到了,牧民要携家带口赶着牛羊去雪山脚下更远的牧场,而把靠近腹心地区的牧场留待牲畜过冬。“逐水草而居。这就是羌塘,如今依然是这样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
纳木湖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
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20平方公里。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坐到湖边时,看啊,蓝天连接着这片蓝湖,那么宁静、辽远、圣洁,大概正因如此,藏族人称它为“天湖”,它和阿里的玛旁雍湖、浪钎县的羊卓雍湖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
??纳木湖在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
到纳木湖有南、北两条路线,从青海方向去要远一些,须从那曲镇向西行驶230公里,方能抵达湖的北岸,从拉萨方向去要近一些,拉萨到当雄174公里,从县城边上向北拐入一条土路,很快便接近念青唐古拉山了。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高处爬行,到山顶只须走40多公里。这段路严冬雪后路滑,夏季又泥泞不堪,惟有在春秋季节比较好走。
到了纳根山口,向西已经可以遥望到闪闪发亮的湖面了。
??下山有一条平坦的土路,看起来沿着这条路就可抵达湖边,其实不然,这条路是通向北面的纳木乡政府的。草原上茫茫一片;没有路却又到处都是路,大概是出于环保的缘故,迄今为止,纳木湖仍然没有正式作为—个观光地区,因而到湖边也没有任何标记,可以参照的是观光客们留下妁车辙痕迹。下山后,如果你观察仔细,可以隐约发现有一条径直向西的土路,起初离湖是越来越远,但很快,那蓝色的湖就出现了。
当你走到湖边的时候,水波浩荡,已然望不到彼岸了。
??纳木湖心有5座岛屿,最大1个有1.24平方公里。另外,还有5个半岛深入湖中,北岸有个扎西半岛是最大的1个,有10平方公里,岛上有美丽的岩溶地貌景观:溶洞、石林、天生桥等等。
岛上还有座知名度很高的扎西寺,香客朝拜圣湖必来此地。而一旦到了未羊年,按照西藏传统要沿着纳木湖顺时针转一圈,即所谓羊年大朝圣,扎西寺里,乃至200公里的湖岸线上,人潮滚滚,那才真正叫壮观!
??西边,海拔7111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峰历历在目,山上的永冻冰川,是纳木湖的固体水源,藏族人把它看作是纳木湖的保护神。
??纳木湖北面是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平缓中略有起伏的藏北高原,即真正的羌塘草原。那片土地上居住的人实在是少,40万平方公里内只有6万户人家,10平方公里内平均不到1户人家。
草原深处的牧民淳朴而又可爱,纳木湖边就住着几十户。如果春天到那儿去,正好可以看到草原牧民的大迁徒,因为夏季就要到了,牧民要携家带口赶着牛羊去雪山脚下更远的牧场,而把靠近腹心地区的牧场留待牲畜过冬。“逐水草而居。
奇林湖的海拔是多少米?
色林错曾名奇林湖,海拔4530米, 色林错流域总面积达45530公里,是西藏最大的一个内陆湖水系。年平均气温零下0.3摄氏度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91毫米,年蒸发强度为2167毫米。
湖泊东西长约72公里,平均宽23公里,其中东部最宽处达40公里 ,湖岸周长255公里。 色林错湖盆系第三纪凹陷而成,第四纪以来湖泊发生过巨大变化,现存明显的湖岸线可以证明,历史上最大的湖泊面积曾达1万平方公里左右。 长年或季节性流入色林错的河流主要有扎根藏布、扎加藏布、波曲藏布和阿里藏布等。构造湖有哪些
构造湖指由地壳的构造运动(断裂、断层、地堑)所造成的洼陷,积水而成的湖。特点是湖泊的形状狭长,湖岸平直、湖坡陡峻,深度较大。
湖泊在我国各地称谓不一,一般有陂、池、海、沧、荡、浜、泊、错、诺尔等。湖泊与河流比较,湖泊由于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因此湖水运动主要靠风力。湖泊四周受陆地包围,不与海洋直接发生联系,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对湖泊的个性特征和发育演变有深刻的影响。尽管陆地上的湖泊复杂多样,然而在相似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常呈现许多共性。陆地表面因地壳位移所产生的构造凹地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征是坡陡、水深、长度大于宽度,呈长条形。按地壳运动的性质分为褶皱湖和断层湖两大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苏联的贝加尔湖即为断层作用所致,长750公里,宽85公里,最大水深达1620米。世界上构造湖群最集中的地区是东非大裂谷,坦噶尼喀湖(深1435米)和马拉维湖(深706米)均位于此。中国主要的构造湖是云南省的滇池和洱海。
中国的洱海、青海湖及东非断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等都是构造湖。其中地堑型构造湖更为多见,它的特征是湖泊平面形态比较简单,湖岸线比较平直,一般面积和深度较大。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构造湖,在伴随地壳构造运动的过程中,湖底可相对于湖岸发生间歇性下陷,并于湖岸发育有湖岸阶地。
湖岸阶地面之间的高度可大致代表构造湖每次下陷的幅度。发育在今大型活动断裂带内的一些构造湖与地震活动有较密切的联系。如贝加尔湖发育于贝加尔裂谷系中。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