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是什么意思?孤本珍本善本分别是什么意思
善本的意思是:精刻、精印、精抄、精校的难得的古书,珍贵的手稿、孤本,罕见的文献等。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劣的本子通称为“劣本”或“恶本”,优良的好本子则不称“优本”而称“善本”。“善本”这个名词之见于文献似始于北宋。如江少虞《皇宋事实类苑》卷三一“藏书之府”第十八条载:“嘉祐四年,仁宗谓辅臣曰:‘《宋》、《齐》、《梁》、《陈》、《后魏》、《后周》、《北齐书》,世间罕有善本,未行之学官,可委编校官精加校勘。’”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说:“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这时的所谓“善本”,显然只是指书籍之校勘精审者而言,别无其他涵义。

按照这个涵义,宋刻本并不都是善本,因为除官刻的国子监本、公使库本以及某些家刻本在校勘上比较精审,堪称为善本外,坊刻本中如福建建阳的麻沙本之类并没有作过认真校勘,不仅够不上善本,有些甚至是恶本。而且,宋刻本在宋人眼里等于今人眼里的新出版物,即使精善的国子监本也未见得受到重视。试看,北宋末大藏书家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述她在避金兵南行时“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可见监本在当时并不珍贵。至于坊肆恶本,更只是小学生上学堂所背书包里的货色,正如今天对待学校课本一样,谁也不会把它珍藏起来当宝贝。
古籍中“善本”是什么意思?
楚人说河间献王得善书,秦焚书后很难从民间收到好书,这大概是“善本”的原始起源。但这与后来收藏界的善本概念有所以不同。
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的原始内涵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版刻书籍是用木版雕刻文字印刷成书,唐以前没有发明印刷术,用刀笔刻写笔刻在竹简、缣帛、纸和羊皮上。唐发明了模印法后,宋的雕版印刷已经非常发达,书籍发行量大增。印书分官刻和民刻,官刻是由朝廷经办的,质量好。民间作坊质量参差不齐,装帧、脱字、讹字、纸张、字迹等存在种种问题。宋代是版刻鼎盛时期,于是出现了对善本和不善本的研究。雕版印刷前的简册、帛书、纸抄书,之后的活字印刷书从原始意义上说都不能说是善本。
但是现在也有人将泥、木、铜活字印本、几色套印本、绘图本以至用短版、拱花方法的印刷本中的精品也叫善本,这已经被很多人接受。比如雍、乾两朝因大兴文字狱毁禁而幸存下来的非版刻书籍,太平天国印制的书籍,经名人批校、题识和书跋古书,稀少珍贵的手抄本等等。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孤本珍本善本分别是什么意思
1.孤本,指某书刊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亦指仅存的一份未刊手稿或原物已亡佚,仅存的一份拓本。
3.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扩展资料:传世孤本《簪花仕女图》:《簪花仕女图》代表了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最高水平,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是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
《簪花仕女图》这种仕女画风格在当时画坛上颇为流行,极大地影响了唐末乃至以后各朝代的仕女画坛和佛教艺术。该作展现了极为浓郁的时代特色和民族气息,是中国传统绘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图书收藏中的善本是什么意思?
善本是一种关于古籍、手稿、文献等纸质出版物的概念。在书稿流传中,常常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版本;而其中经过仔细的校勘、抄写、印刷等修缮所得到的珍贵、优秀的版本,即称为善本,有比较高的收藏、流传的价值。
有些学者更会记下校雠经过,撰成校勘记,附于定本末后,是后世治学考证的重要参考资料。 总体而言,可归结为两个标准,一是内容上无错讹,二是注解上能更接近文章本义。所谓无错讹,一方面是指完整,既没有遗漏,也没有多余,这是针对书在印刷或抄写时可能在校对方面出现的错误而言;另一方面,是指书本身与原文文字符合,这是针对书的内容在传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而言。因为时间越早的版本在文字上应该越接近原书,因此,《文物法》规定,凡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版的图书,都在GJ法律保护之内,不得走私出口。这里只是在时间上大致划定了一个界限,并不绝对,1795年之前的书未必便是善本。而在注解上更接近文章本意,则是从人们对书的内容的理解这一角度来说的。因为许多古书因成书久远,读起来文字障碍颇多,要想弄懂作者原意,往往需要借助前人注疏。
比如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先秦著作,大多都需要借助汉代以来的注解。因此,这个注解的版本也相当重要。 一般而言,自然是学问越高的人做的注解越好;另一方面,那些御用文人受政治力量驱使而做的穿凿附会的解释则没多大价值。
因此,注者不受政治干扰、思想独立也至关重要。除以上两个标准,也有人从印刷技术、用纸敷墨、装帧技巧等方面考虑,认为古代印刷、装帧得比较好,或者纸张、墨水精良的书也算是善本。这是从书籍本身的艺术性来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对善本的概念不断完善,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三性、九条说。 三性 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 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学术资料性; 书籍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代表性。 九条 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 明代刻、抄写的图书; 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 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 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 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 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