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哭向金陵事更哀是谁的判词?《红楼梦》中

哭向金陵事更哀是谁的判词?《红楼梦》中

最佳回答2022-11-22

“哭向金陵事更哀”是王熙凤的判词。王熙凤生在贾府衰败时,空负了她的才华。她和贾琏的婚姻也是从夫妻恩爱和睦,到同床异梦,最后被贾琏休妻,被休后向金陵娘家求救,结果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了。

哭向金陵事更哀是谁的判词

首先,“哭向”,是指“哭着奔向”。王熙凤能被休,是她万想不到的。虽然她坏事做尽,连尤二姐腹中孩子也不放过。但以她的心气,被休都是耻辱也是巨大打击。她“哭着回娘家”,带着怨气、不甘和希望、依靠,但等来的是事与愿违。

其次,“金陵”不是指金陵城。王熙凤被休,她有女儿巧姐在京,不可能立即回父母身边。“金陵”是指“金陵王”。王家在京城有两房:嫡长房的王仁,二房王子腾。王仁是王熙凤的亲哥哥,王子腾是亲叔叔。王仁应该收留她,王子腾应该“教养”她。

最后,“事更哀”是指比之前遭遇的事更悲惨。王熙凤在贾家被休,无奈回了娘家,由哥哥和叔叔收留扶持,不想回了王家后,等待她的是更悲惨的结局。贾家休王熙凤是“无情”,王熙凤做了对贾家有害的事,罪有应得。王熙凤是王家女儿,尽管有错,却没主动伤害王家,谁知娘家要比婆家更无情。

哭向金陵事更哀是谁的判词

王熙凤一定也遭到哥哥冷酷对待。王家视她为耻,不但不会收留她,极可能与她划清界限。凤姐本就有病在身,一时有投家无门,于她这等心高气傲之人如何能受得了。不排除也像当初尤二姐那样,只得了一个小院子暂时落脚。王家对王熙凤无情,与之划清界限,才是“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本质。对王熙凤来说罪有应得。王家终究也是太狠太无情了。而这也是王熙凤最终惨死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是谁的判词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籍”时,看到影射王熙凤的“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 甲戌本、戚序本在“一从二令三人木”句下,有小字批注曰:“拆字法”。 可是,这一有关王熙凤评语和结局的七个字,到底如何理解,“拆字法”到底如何拆法,长期来没有人能作出圆满的答案。现把中外古今的《红楼梦》研究者的种种猜测,罗列于后:
(一)早在一七九五年(乾隆六十年),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一书中,第一个企图解释这句判词。他说:“案诗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句,盖‘二令’冷也,‘人木’休也,‘一从’月(目)从也,‘三’字借用成句而已。


(二)一八五零年(道光三十年),太平闲人张新之的妙复轩评本,在此句下注曰:“王熙凤终局。‘二令三人木’,冷来也。”但“冷来”二字,他没有解释。


(三)一九一三年,王梦阮、沈瓶庵写《红楼梦索隐》一书时,沿用这一说法,来附会他们的主张的《红楼梦》影射顺治与董鄂妃故事的论点,并且说:“末世”就是“明之末世”,“冷来”,“言北方苦寒之族来居中国也,又由北京来定江南也。”
(四)一九二九年,北京《益世报》发表化蝶《金陵十二钗册》一文,其中谈到“第三句的‘一从’二字是一个‘从’字,‘二令’二字是一个‘冷’字,‘三人木’三个字是‘来’字,合在一处是‘从冷来’三个字”。但“从冷来”三个字从何解释呢?化蝶也没有答案,只说:“这个谜语实在难猜”!
(五)一九四七年,徐高阮在《人间世》第一卷第三期《读〈红楼梦〉杂记二则》中,提出新的看法。

他说:“以我看来,‘从’就是三从四德的从,‘一从’是指熙凤闺中和初嫁守其妇道的时代。‘令’就是发号施令的令,‘二令’是指王熙凤执掌家政操纵一切的盛日。‘人木’就是休弃的休,‘三人木’是指凤姐时非事败致遭遣归的末路。


(六)一九五四年,赵常恂写信给吴恩裕,对此句另有新解:“愚意以为‘一从’,是口,口内加一令字是囹字。‘三人木’是口内加人字木字,为囚字困字,疑凤姐结果或被罪困囚于囹圄,方与‘哭向金陵事更哀’意义相合。”吴恩裕认为“此解虽于事理相近,然于字义却远甚。”于是他在《有关曹雪芹八种》里接受了另一种意见,他说:“或解之曰:(大意)凤姐对贾琏最初是言听计‘从’,继则对贾琏可以发号施‘令’,最后事败终不免‘休’之,故曰:‘哭向金陵事更哀’云云。


(七)一九六零年,严明发表《凤姐的结局——‘一从二令三人木’》一文,副题是:《试断红楼梦后书百余年之重要疑案》。他以为脂批既说是拆字格,就应该字字都拆,于是‘从’字拆成五个‘人’字加一个‘卜’字,五个人当然可说是:众人,‘卜’字加‘一’字,成为‘上’或‘下’字,‘二令’是‘冷’,‘三人木’是‘夫休’二字,合起来便是“上下众人冷,夫休!”简单点说,就是“众冷夫休”,即众叛亲离和被夫休弃是凤姐的结局。
(八)与此同时,美国威士康辛大学的周策纵认为,把‘一从’猜做‘上下众人’还不妥。

他把“从”字猜做“人上之人”,即“人上人”,于是这句话就成为“人上人众冷夫休”。
(九)一九六一年,吴世昌的英文版《红楼梦探源》一书,推翻了上述种种猜测。他认为,“三休”是指第六十八回凤姐因贾琏偷娶尤二姐事跑到宁府大闹时说的三个“休”字。至于“二令”,他以为后来凤姐大约被命令降而为妾,这是第一道令;再被命令真正休弃,这是第二道令。

所谓“二令”便是指的这“第二道令”。
(十)一九六一年十一月,《海外论坛》第二卷第十一期,发表周策纵《论关于凤姐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一文,提出了“一个新解答”。他认为这七个字“是指凤姐害死尤二姐的事,谜底就在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和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沈大限吞生金自逝”这两回内。

他举出“一从”二字,便是第六十八回开头,尤二姐受骗时说的:“奴家年轻,一从到了这里之事,皆系家母和家姐商量主张。……”的“一从”,“曹雪芹……为了怕人找不到线索,所以特地在第六十八回里尤二姐的口中用这两个字来作指标。”“二令”是尤二姐进园后,凤姐下的两个命令:一面“命”旺儿暗地里去唆使张华去都察院控告贾琏,另一面又“命”王信用钱去疏通都察院反坐张华以诬告罪。

“三人木”是指第六十
八.六十九回凤姐口中所说的“要休我”、“给我休书”和“还不休了”这三句话。所以他认为,“‘一从二令三人木’实在包括了第六十八和六十九两回的全部回目,指出了凤姐害死尤二姐的整个故事”。 (十一)最近,云南大学杨光汉有《‘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解》一文发表于《北方论丛》一九八零第五期,他认为,“一从”即“自从”之意,“二令”即“冷”字,“三人木”就是“人来”二字,合起来就是“自从冷人来”。但是,“冷人”是谁呢?他认为是“冷面冷心”的“冷郎君”柳湘莲,也是就是脂批所说“日后作强梁”的“柳湘莲一干人”,即指“绿林好汉、义军骁将”。

于是他探测《红楼梦》后几十回的佚稿中,原有“暴民”造反的内容。“农民造反,震撼朝廷”,“这样,贾府及其政治代表就像唐代的杨玉环及其家族一样,成了众矢之的。皇帝于是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赐贾元妃以死,并籍没贾府,逮捕民愤极大的贾赦、凤姐等人,‘以谢天下’。

”简单点说,《红楼梦》的原构思是:不仅要写出四大家族的毁灭,而且要写出一代王朝的覆亡。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什么意思?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是谁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其中的“一从”是指王熙凤在贾府顺从最高统治者贾母;“二令”是她在贾府可以发号施令;“三人木”的“人木”合成一个 “休”字,是指她最终要被休弃的。王熙风的娘家在金陵(即现在的南京)。被休后的她只有哭着回去,下场更悲哀。

继续浏览:

上一篇:梦溪笔谈的作者是?《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谁

下一篇:农政全书是谁所著?农政全书是谁所著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