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什么是我军立军之本?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

什么是我军立军之本?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

最佳回答2022-11-22

我军的立军之本是:政治建军。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松懈。新征程上,要紧紧围绕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围绕能打胜仗,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强化服务保证作用中彰显威力;围绕作风优良,坚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

什么是我军立军之本

新时代强军兴军的基本方略中,政治建军是立军之本,改革强军是必由之路,科技兴军是核心驱动,依法治军是重要保障,四者密切联系、相互支撑,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政治建军是立军之本。这个“本”,是本质、本源、本色,关乎军队发展,决定军队前途。

什么是我军立军之本

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我们党政治建军光辉历史和宝贵经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于推动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全面落实,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建军之魂是什么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在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中酝酿形成。

这一时期,我党对于如何建立军队和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还处于探索阶段。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进而深刻认识到对部队进行彻底改造,使其担负起革命任务的必要性。当部队进至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主持前委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其中“支部建在连上”作为我军一大创举,有力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从此奠定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基础。

然而,对于“党领导军队”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为解决党和红军内部围绕如何建军问题产生的分歧和争论,1929年12月,根据中央“九月来信”指示精神,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指导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即古田会议决议,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扩展资料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历史选择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90年来,人民军队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就在于执行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这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政治优势;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就在于党通过确立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属性和强化无产阶级的政治训练,铸造了一支兼有正确革命观念和坚定革命意志、致力于完成革命政治任务的革命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和制度,天然蕴含着战斗力生成的因子。

通过发挥军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用,以及开展有力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我军成为经得起任何考验的战斗集体。正如萧克将军晚年回忆往事所说:“有党才有军;党的领导坚强、政策正确,就能胜利;不胜也垮不了,即使暂时垮了也能重新建立,最后一定能胜利。”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全部历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落实改革强军战略,要深入学习贯彻军委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乘势而上、持续发力,把官兵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上来,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入理解改革、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投身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要深化对依法治军重大意义的认识,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重要保障。

各级要强化执行力,维护法规制度权威性,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部队要在完成好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

号令意识强的具体表现

具备号令意识是对军人的政治要求,是军人理想信念、作风纪律、意志品质的重要体现,是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前提条件,是改革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保证。在改革大潮中,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号令意识,作改革坚定的拥护者、参与者、推动者和落实者。

听党指挥是我军立军之本,是强军目标的灵魂,在任何情况下军队都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目标为目标,以党的召唤为召唤。坚决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改革决策指示,是军队听党话跟党走的根本体现,是对我军忠诚于党的最实际检验,也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领导政治坚定性的现实考验。 坚定改革必成、强军可期的信心,明白“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的道理,明白改革是问题所逼、形势所迫、机遇所使、发展所需,坚信改革的光明前景,相信改革必成,强军可期。矢志拥护改革、投身改革,把党的目标作为最高任务坚决完成,做到无条件、不打折扣地支持、拥护、投身改革。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在党的立场和利益全局思考谋划改革问题,不偏离改革方向、不游离重点目标、不搞阳奉阴违。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改革兴军的重要保证,必须自觉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不对改革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不乱传小道消息,更不能借改革之机突击提拔干部、调动兵员,特别是涉及撤并降改的单位,必须做到严格按程序办事,绝不能故意隐瞒资产、私分公物、变卖军产。 强化责无旁贷、迎难而上的使命担当。

敢于担当是军队好干部的基本要求。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在深水区打攻坚战,是体系性重塑、革命性变革,更是结构性调整,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推进的难度前所未有,是对党委担当精神的一场大考,是对党员干部觉悟与境界、能力与魄力、作风与底气的一场大考。面对改革,服从比表态更重要,担当比认同更关键,只有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才能切实担负起推动改革的历史重任,实现军队的变革重塑。

要有“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

写出建国,建党,建军分别于哪一年.写出具体日期


1.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党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3.建军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扩展资料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发展与壮大,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90年来,与同时代的主要对手相比,我军在技术装备与物质保障上并不领先甚至严重落后,却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无论在中国军事史上还是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90年来,我军为什么能不断发展壮大,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政治建军。习近平同志指出,“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政治建军。

继续浏览:

上一篇: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指的是什么?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指什么

下一篇:蔡伦是哪个朝代的?想知道蔡伦是哪个朝代的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