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命令可以用于奖惩吗?关于“命令”、“决定”和“通报”三个文种用于奖励不同

命令可以用于奖惩吗?关于“命令”、“决定”和“通报”三个文种用于奖励不同

最佳回答2022-11-22

命令可以用于奖惩。行政主体依法要求相对人进行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意思表示。行政命令具有强制力,它包括两类:一类是要求相对人进行一定作为的命令;另一类是要求相对人履行一定的不作为的命令。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其中生效的法律文书包括行政机关的行政命令。

命令可以用于奖惩吗

行政公文命令之奖惩令范文

*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部优秀士兵,工作认真,按时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有关任务,思想上能够始终与党组织保持一致,自觉地在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积极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时时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胡八荣八耻重要讲话,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型荣辱观的精髓,尤其是在参加学习贯彻党章教育活动以来,能够积极主动地协助队直党支部开展好各项教育筹划准备工作,在学习贯彻党章教育中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自身要求严格,能够积极履行党员义务,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较好地树立了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命令可以用于奖惩吗

鉴于认真工作的优秀表现,*部机关决定给与奖励,希望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取得更多的进步,为人民、为党在立新功。

希望全体人员向学习,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简述公文命令、决定、通报用于奖励的区别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关于“命令”、“决定”和“通报”三个文种用于奖励不同。但是这个奖励怎么区分啊?什么情况下怎么用?

命令(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指挥性和强制性的公文。它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可以发布命令。决定:根据具体用途和内容的不同,决定一般有以下两类:1.知照性决定。是指将决定事项知照给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决定。如表彰决定、处分决定、机构设置决定、人事安排决定、发布法规性事项或对某一具体事项做出安排的决定等,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老师节的决定》。

2.指挥性决定。是对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的决定。常见的有规定性决定、规范性决定、指导性决定、指示性决定、具有有关法令性质的决定、处理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安排重要行动的决定等。

通报是现有公文文种之一,主要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表彰、批评、情况说明三类情况。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

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通报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经常使用的文种。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分类1.表彰性通报。表彰性通报,就是表彰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的通报。这类通报,着重介绍人物或单位的先进事迹,点明实质,提出希望、要求,然后发出学习的号召。2.批评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就是批评典型人物或单位的错误行为、不良倾向、丑恶现象和违章事故等的通报。

这类通报,通过摆情况,找根源,阐明处理决定,使人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这类通报应用面广,数量大,惩戒性突出。3.情况通报。情况通报,就是上级机关把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告知所属单位和群众,让其了解全局,与上级协调一致,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克服存在的问题,开创新的局面。

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性质1.通报属于奖励与告诫性公文。通报承负着“表彰先进,批评错误”的任务,因而具有奖励与告诫性质,这一点不同于通知。2.通报属于传达和告晓性公文。通报虽与通知均有传达、告晓职能,但通知是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而通报则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3.通报的发布范围,往往是在一个机关或一个系统内部使用。通报虽然具有公开“通“晓,广而”报“告之意,但发布范围仅仅限于本机关或本系统。特点1.告知性。

通报的内容,常常是把现实生活当中一些正反面的典型或某些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告诉人们,让人们知晓、了解。2.教育性。通报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知晓内容,它主要的任务是让人们知晓内容之后,从中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或警戒错误,引起注意,接受教训。

这就是通报的教育性。这一目的,不是靠指示和命令方式来达到,而靠的是正、反面典型的带动,真切的希望和感人的号召力量,使人真正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的认识,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3.政策性。政策性并不是通报独具的特点,其他公文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可是,作为通报,尤其是对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来说,在这方面显得特别强一些。因为通报中的决定(即处理意见),直接涉及到具体单位、个人,或事情的处理,同时,此后也会牵涉到其他单位、部门效仿执行的问题。决定正确与否,影响颇大。

因此,必须讲究政策依据,体现党的政策。注意事项1.行文要及时。2.事例要真实、典型。3.要对事件(事情)的叙述实事求是,不拔高,不贬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确保“通报”的客观性。

4.要把握分寸,无论表彰先进的通报还是批评错误的通报,评价或定性要十分准确,恰如其分。

同样是表彰,命令、决定和通告有什么不同?


一.用法不同
1.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即公布令,行政令,嘉奖令。

包括法规性决定、指挥性决定、奖惩性决定和变更性决定。
3.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告按用途可分为周知性(事务性)通告、规定性(制约性)通告两大类。
二.格式不同
1.命令格式要求:标题、发文对象、正文、落款(发文单位、发文时间)。


2.决定格式要求:标题、主送机关(普发性的决定可以不写发文对象)、正文、落款。
3.通告格式要求:标题、正文、落款。
三.力度不同
1.命令发布的力度最大,具有指挥性、强制性。


2.决定力度适中。
3.通告的力度相对弱,引起周知的事宜。

继续浏览:

上一篇:江洲是什么地方?江州是哪里

下一篇:遵义会议在哪个省开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地点在哪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