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爵有几只脚?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

爵有几只脚?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

最佳回答2022-11-22

爵有3只脚。爵是一种青铜器,尤其是在商代和的西周时期较为常见,主要是用于结盟、会盟、出师、凯旋、庆功、宴会时使用。 爵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酒器,起到的作用和现在的分酒器或温酒壶差不多。 关于形状的话,一般是前有流,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下有三足,有的是有盖子的,有的没有。 

爵有几只脚

简述

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分酒器或温酒壶。流行于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青铜器爵实际上就是祭祀时盛酒的礼器,可用于加热,以供神享用。其形状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把手。相关的酒器还有角、觚、觯、觥等。 “角”亦是酒器,但其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爵有几只脚

西周早期

武王至昭王 :西周早期爵也有某些特点,形体高低各有不同,但流部两侧前端高于后端,是多数器的共同特点。具有刀形足的爵,也是此时的特点之一。觚因袭商晚期,可以确知为周人所得的臣辰觚,与商觚在形式上没有区别,但周原扶风家族器群中的青铜觚,中腰极细,不似一般商觚可以看得出器腹,纹饰只施于圈足上,是周初觚发展的唯一新式样。

古代喝酒的爵有几只脚

古代喝酒用的爵有三只脚,这是一种用于煮酒器皿,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爵是一种青铜器,尤其是在商代和的西周时期较为常见,主要是用于结盟、会盟、出师、凯旋、庆功、宴会时使用。

关于形状的话,一般是前有流,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下有三足,有的是有盖子的,有的没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饮酒历史,尤其是白酒,有着将近几千年的历史,酒具只是酒文化中的一个方面。在古代是非常注重礼仪的,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拜指的是做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之后是把杯中的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然后是尝酒,最后是仰杯而尽。

还有就是,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一般是要先行跪拜礼,然后才可以坐入次席。除此之外,长辈允许喝酒时才能喝,长辈杯中的酒没喝完,晚辈是不能先喝完的。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请问“爵”有几只脚?

三只。爵为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用于煮酒。

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博古图》对于爵的使用曾经有过归纳:"爵于彝器是为至微,然而礼天地、交鬼神、和宾客以及冠、昏、丧、祭、朝聘、乡射,无所不用,则其为设施也至广矣。

爵、觚、觥、卣、盉、斝……这些青铜器,古人如何使用?

我们的祖先们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全国很多地方都出土过青铜器,这些造型特别、种类繁多的器具大多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另一种特殊功能则是礼仪性质的礼器,通常用来祭祀。青铜器在当时也是森严阶级区别的标志。现在我们常说“一言九鼎”,那是因为在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拥有九鼎。至于具体青铜器的作用,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下“爵”。

爵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青铜器,它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在我国早期文明二里头文化遗址里,就出土了目前中国最早的爵。爵主要是用来斟酒或者温酒,是一种典型的酒具。而考古学家发现,爵总是和一种叫作“觚”的青铜器组合出土,可以说有爵必有觚。

专家推测,觚这种喇叭口、圈足、长身的青铜器,同样是酒具,并且和爵搭配使用,用来过滤美酒。因为当时酿酒技术还不那么纯,酒水里经常有杂质存在。觚由于造型美观,被后来的人当成了花瓶使用。

爵和觚都是饮酒器,要喝酒就得有储存酒水的器具呀,接下来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觥、卣、盉、斝等这些,竟然都是盛酒器,可见中国古人到底对美酒沉醉得有多深。觥是流行于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酒器,它经常被铸造成椭圆形或方形,并且带盖子。当时工匠们为了造型美观,会把其设计成动物形状,所以它天然成为了精美的艺术品。

“卣”字音同”有”,同样是作为酒器被铸造,它通常会被设计成大肚子容器,有时也会被设计成兽形,不过辨认卣也不难,因为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颈部两侧有提手。卣同样是带有盖子的。“盉”字音同“禾”,是青铜时代用于盛酒和盛水的器皿,盉的基本形状为圆腹,上面有盖子,一般有三到四个足来支撑。“斝”字音同“假”,外形有点像爵,一般有三只脚、一个把手,圆形口沿上方有两根小柱子,专家推测可能是用来加热或者祭祀。

不过斝在西周早期就已经退出生活的舞台,后面主要是作为礼器被帝王使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了几种青铜酒器,我国拥有着成熟的青铜文化,还有海量品种丰富的青铜器具,等待着大家去进一步深入了解。

水浒q传科举题目

1.�

文学常识知识竞赛题,谁有?

文学常识知识竞赛试题(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 A、射 B、御 C、礼 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 李清照
5.“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7.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8.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9.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0.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

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
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C ) A、周 B、元 C、商 D、夏 1
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
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
4.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
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1
6.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C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1
7.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 B ) 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1
8.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 C ) 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 1
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C )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2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2
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A) A、范缜 B、柳宗元 C、周敦颐 D、刘禹锡 2
2.( B )时期,国家设立五经博士。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光武帝 2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 ) A、慧思 B、慧能 C、神秀 D、玄奘 2
4.宋朝著名的女词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外,还有一位朱淑真。前者的词集叫做《漱玉词》,请问后者词集是 ( D ) A、《饮水词》 B、《花外集》 C、《梦窗词》 D、《断肠词》 2
5.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 B ) A道、术、势 B法、术、势 C道、法、势 D 道、法、师 2
6.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下列的哪件作品?( A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2
7.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B、孟子 孔子 老子庄子 C、孟子 孔子 庄子 老子 D、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 2
8.鲜卑族俗称其主为( C ) A、天子 B、陛下 C、可汗 D、大王 2
9.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 ) A、汉元帝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明帝 30、“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 B ) A、新疆 B、甘肃 C、宁夏 D、陕西 3
1.我国第一所创办国学研究机构的大学是( A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厦门大学 D、东南大学3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 )A、白居易 B、柳宗元 C、周敦颐 D、刘禹锡3
3.“甲骨学”在近代语言文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甲骨学史上,有四位学者做出过重大贡献,被钱玄同誉为“甲骨四堂”。四位之中,号“雪堂”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 )A、罗振玉 B、王国维 C、董作宾 D、郭沫若3
4.十三经是历史上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总称,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粱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由汉代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 C )A、唐朝 B、五代 C、南宋 D、明朝3
5.下面有关佛教故事的画卷是( D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张僧繇的“梁武帝像”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3
6.中书令是唐代的重要的中央官员,由于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安史之乱后,下列哪位曾经担任过中书令( A )A.郭子仪 B.杨炎 C.牛僧孺 D.李德裕3
7.“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 B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3
8.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C )A《论语》 B《诗经》 C《礼记》 D《太平经》3
9.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时有倒写“福”字的舞台背景。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但从何时起倒贴“福”字?( B )A.宋 B.明 C.清 D.民国 40、曾在厦大任教的史学家顾颉刚,不但是“疑古派”的代表,在其它方面也多有建树。他曾于30年代创立了( B )A.史地学报 B禹贡学会 C.史料学派 D.甲骨学派4
1.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

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D )A.册府元龟 B.太平御览 C.太平广记 D.佩文韵府4
2.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 B )A. 彖传 B谷梁传 C象传 D文言传4
3.下面哪个不是卦的构成要素:( B )A. 卦形 B卦名 C卦辞 D卦爻4
4.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B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4
5.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谁?( D )A孙复 B韩愈 C王安石 D朱熹4
6.《春秋繁露》里,提倡的“张三世”不指下列哪个选项( A )A传闻 B所闻 C所见 D所识4
7.下面哪句是道家语( B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C然则旋岁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何复怪哉?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4
8.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 C )A韩愈 B孙复 C孔颖达 D程颐4
9.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 A )A庄子与慧施 B庄子与公孙龙 C公孙龙与慧施 D孔子与颜回50、“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 ( D ) A、《王风• 黍离》 B、《小雅 •鹿鸣》 C、《小雅•采薇》 D、《卫风 •氓》 5
1.《登高》是唐代哪位诗人所写 ( D ) A 李白 B 王维 C 岑参 D杜甫5
2.中国文学史上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说法,魏晋人物的风度一直为后世人企慕。

魏晋是士大夫的时代,士大夫们崇尚清谈,清谈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清谈又立足于三部著作,它们被称为“三玄”,请问“三玄”是指:( A )A《老子》《庄子》《周易》 B《太玄》《离骚》《庄子》C《论语》《周易》《老子》 D《太玄》《庄子》《老子》5
3.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B )A苏轼 B王昌龄 C陆游 D 李商隐5
4.关于《诗经》有“四始”之说,《关雎》为《风》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那么请问,《小雅》之始为下列哪一项:( C )A 《采薇》 B《节南山》 C《鹿鸣》 D《雨无正》5
5.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D )A 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5
6.下面哪个文学家被称为“太康之英”:( D ) A 左思 B潘岳 C阮籍 D陆机5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 A )A 山西 B 陕西 C山东 D江西 5
8.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流派纷呈,其中有个影响特别大的诗派叫做“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请问是哪一祖?( A )A 杜甫 B 黄庭坚 C苏轼 D 贾岛5
9. 柳永的词作虽然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却不为士大夫所看重,甚至为他们所不耻,因为在他们看来,柳永的词很是俚俗。

苏轼也对柳永持贬斥态度,但是柳永有一首词却受到苏轼的推崇,以为“高处不减唐人”,这首词是( B )A 《望海潮》 B《八声甘州》 C 《雨霖铃》 D《满江红》60、古龙小说《圆月弯刀》中的青青的那柄魔刀上刻着一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请问这是哪个诗人的哪首诗?( C )A 陆游《游山西村》 B 苏轼《新城道中》 C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D陆游《书愤》 6
1. 被世人称为“梅妻鹤子”的诗人是哪一位?( A )A 林逋 B梅尧臣 C苏舜钦 D王安石6
2.“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 D )A《庄子》 B《论语》 C孟子 D 管子6
1.我们通常所说的“韩孟诗派”中的孟是指:( A )A 孟郊 B 孟浩然 C 孟光 D孟云卿 6
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D )A《满江红》 B《浣溪沙》 C《蝶恋花》 D《临江仙》6
3.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本词话著作名叫:( B)A《蕙风词话》 B《人间词话》 C《白雨斋词话》 D《观堂林集》6
4. 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C ) A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 杨广《春江花月夜》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 李白《蜀道难》6
5.我们通常将男女新婚之夜说成“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这句诗是劝人们及时学习的。请问,这句诗出自何人之手?(A )A 苏轼 B秦观 C 陆游 D 杨万里6
6.朱熹的学派被称为考亭学派,其学被称为(D )A洛学 B关学 C象数学 D闽学6
7.北宋五子是指(B )A朱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 B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C朱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 D 朱熹、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6
8.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那么道教三宝是( A )A道、经、师 B道、法、师 C佛、经、师 D道、经、僧6
9.《天论》是荀子阐述其宇宙观的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荀子提出了什么杰出命题( C )A天人合一 B天人之分 C天行有常 D存天理、灭人欲7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 A )A《管子》 B《孟子》 C《论语》 D《大学》 7
1.黄老学派集大成著作:《淮南子》是以谁为首的一批黄老学派作者集体撰著的( A )A刘安 B董仲舒 C扬雄 D老子 7
2.“四书”中不包括(B )。A.《大学》 B.《尚书》 C.《孟子》 D.《中庸》7
3.《南华经》是( C )的别称。A.《老子》 B.《周易》 C.《庄子》 D.《抱朴子》7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是( A )的名言。A.张载 B.朱熹 C.程颐 D.王守仁7
5.中国书法史上,有诸多不朽的佳作足以彪炳千秋,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A )。A.王羲之《兰亭序》 B.米芾《蜀素帖》C.苏轼《寒食诗帖》 D. 颜真卿《祭侄文稿》7
6.下列四个朝代中,时间最靠前的是( C )。

A.北魏 B.南唐 C. 西晋 D.北宋7
7.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D )。A.李斯 B.荀子 C.朱熹 D.董仲舒7
8.《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B )岁。A.20 B.30 C.40 D.507
9.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C )一书。A.《尚书》 B.《论语》 C.《周易》 D.《孟子》80、下列传统节日中,( D )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8
1.平常体育报道中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二字最初是( B )术语。A. 书法 B. 围棋 C.绘画 D.音律8
2.战国思想家荀子是( A )学派的集大成者。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名家8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 ( C )。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大学》8
4.《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 B )。A.大雅 B.国风 C.小雅 D.颂8
5.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哪个节日有关? ( A )A.中秋 B.重阳 C.清明 D.上巳8
6.。

中国古代生活必须品有哪些


1.古代的“箸”就是现代的“筷子”。用途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宋朝时期有“交椅”专供有身份的人坐的。
3.古代的“瓯”泛指瓷制食具。主要指现代的“碗”后逐渐改指“茶杯”、“酒杯”、器皿。如:酒瓯`茶瓯等。


4.古代的“镫”通“登”是现代的“灯”出自《楚辞·招魂》。
5.古代的“燋”指没有点燃的火把(西周时期);
6.古代的“烛”指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
7.古代的“燎”指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燎”置于门外的称“大烛”,置于门内的则称“庭燎”古代床有两用,既可以用作卧具,又可以用作坐具。《诗经小雅斯干》"载寝之床",那是用作卧具;《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那是用作坐具。

古人坐时两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坐时可以凭几。几是长方形的,不高,类似今天北方的炕几。《孟子公孙丑上》说孟子"隐几而卧"。

《庄子齐物论》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机就是几。几通常是老年人凭倚的,所以古代常以几杖并举,作为养尊敬老的用具。 古代进送食物用的托盘叫做案,有长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前者四足,后者三足,可以放在地上,这是食案。

食案形体不大,足很矮,所以《后汉书梁鸿传》说梁鸿妻"举案齐眉"。此外还有书案,长方形,两端有宽足向内曲成弧形,不很高。后世因为坐的方式改成今天的样子,所以才有较高的案几和桌椅。 先秦已有烛字,但是上古的烛并不是后世所指的蜡烛。

《说文》说:"烛,庭燎大烛也。"烛和庭燎是一样的东西,都是火炬。细分起来,拿在手上叫烛,大烛立在地上叫庭燎。据说大烛是用苇薪做的,小烛是用麻蒸做的[3]。

战国时代就有照明用的镫(灯)了,当时的镫和后世的灯不同。因为形状类似盛食物的登(瓦豆),所以就叫做镫。古代点镫用膏,膏是兽类的脂肪,《楚辞招魂》说:"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点灯用植物油,是后起的事。

耒耜是上古耕田的工具。《说文》说:"耒,手耕曲木也。"起初是用自然的曲木,后来知道"揉木为耒"。

耒和耜本来是两种农具。耒上端勾曲,下端分叉;耜的下端则是一块圆头的平板,后来嵌入青铜或铁片,就成了犁的前身。古人常以耒耜并举,例如《孟子滕文公上》说:"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6]古代注家往往认为耒耜是一种农具的两个不同部位的名称,认为耒是耜上端的曲木,耜是耒下端的圆木或金属刃片,可见耒耜混淆由来已久了。后来耒耜用作一般农具的代称。是一种短小的镰刀,钱和是耘草挖土的铲形农具。在上古时代,钱大约曾经是交易的媒介,所以春秋晚期和战国的货币模仿钱的形状,称为钱或布(布和古音相同)。

上古的烹饪器有鼎、鬲等。有陶制的,也有青铜制的。 鼎是用来煮肉盛肉的,一般是圆腹三足[7],也有长方形四足的,那是方鼎。

鼎口左右有耳,可以穿铉,铉是抬鼎用的杠子[8]。鼎足的下面可以烧火,有几种肉食就分几个鼎来煮,煮熟后就在鼎内取食,所以说"列鼎而食"。钟鸣鼎食是贵族奢侈生活的一个方面。王勃《滕王阁序》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9] 古人用匕从鼎内把肉取出来后,放在俎上用刀割着吃。所以古书上常以刀匕并举、刀俎并举。匕是长柄汤匙,俎是一块长方形的小板,两端有足支撑着,一般是木制的,铜俎很少。

铜俎的出土是很晚的事情。这是因为俎本来就是多以�。

继续浏览:

上一篇:分子扩散运动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分子的扩散运动

下一篇:元旦高速为什么不免费?元旦免高速过路费吗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