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上巳节做什么?上巳节是中国的古节

上巳节做什么?上巳节是中国的古节

最佳回答2022-11-22

上巳节在古代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现在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上巳节做什么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上巳节做什么

广西、浙江、福建、海南等地,都举办了一系列形式新、立意高、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从一个传统民族节日到文化旅游节庆,最终转型成为当地的文旅品牌,“三月三”的发展,为民族传统节日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上巳节是干什么的

导读:上巳(sì)节,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三月三,过去更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诗文、话本和小说中,也不难时常能看见描写该节日的片段,但大家知道上巳节是干什么的吗?而上巳节又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上巳节是一个古老的汉民族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黄帝,但是现在了解上巳节的人已经不多了,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

但有时仍以巳日为上巳节,不固定为三月三日。 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中国的情人节 这是中国的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将其摇曳绮丽之风情烘至高处。

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三情人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爱、美好的愿景,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至今荡然无存。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

《诗经·郑风·溱洧》有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女儿节 三月三又叫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是一种古代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

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而且女子春天最爱在水边游玩。 上巳节的习俗
1.祓禊 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2.畔浴 畔浴是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3.放风筝 三月初三还有放风筝的民俗,风筝的来源有很多的说法。

有人说曾为战争中传递情报的功具等,但在民间是一种游戏。大人、孩子都喜欢放风筝,有人认为是一种健身活动。人们也认为经过了冬天,应该到户外活动,所以三月初三放风筝。
4.出游 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在城市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春暖乍寒,人们走向郊外成了“三月三”的一个活动了。


5.互赠香草 古人认为,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朋友、家人、情侣之间都会互送香草香囊以期望身体健康、平安。

上巳节是中国的古节,这个节日一般会干什么?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许多人以为自己从没听说过这个节日,其实,假如不是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的篡夺,上巳节实在是所有节日中最美好、最诗意的一个:因为它落在最美好的盛春,在天气渐渐转暖到人可以褪去冬衣换上春衫的时刻,它召唤人们走出屋子,到田野去,到水边去,用新一年的河水,象征性地洗沐自己。

上巳之名,意思是说第一巳日,指的是暮春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的方法来纪录年月日,譬如今天是丙辰日,明天是丁巳日——按上巳节这个名字的原义,明天才算是上巳节。正因为上巳节在哪一天的不确定性,后来人们图方便,就定在了三月三。春节除外,三月三上巳,五月五端午,七月七乞巧,九月九重阳……大概是发现了中国古人编排节日的规律,所以马云坚决地安排了一个双十一淘宝节,终于使得一年中的所有月份和日序阳数重合的日子,都成了伟大的节日。

上巳节最主要的仪式,就是“祓禊”,两个字的左边都是“示”,表示和祭祀有关。“祓”是清除、扫除,无论是身体内的毒素,还是思想上的罪恶,都需要用一个仪式来加以清除——当然这只能是象征性的。“禊”,是“祓”的其中一种方法,用水洗。

想想遥远的古人,在寒冷且通气性不好的屋子里呆了一整个冬天,等过了春雨唤醒草木的雨水,等过了春雷唤醒蛇虫的惊蛰,等过了万木青葱、百花齐放的春分,心早已经按捺不住,急着想要冲出去,冲进春天里。但事实上,天气真正变暖,须得春分之后。所以上巳节,就是古人在岁月中认定的最宜出游的日子。

如果说清明是扫墓中顺带了踏青,那么上巳节就仿佛是在明目张胆地向天地宣告:人类出洞了。

上巳节的由来和风俗 上巳节的由来简介

导读:上巳节,别称又叫三月三,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可以说留下了数不清的风流佳话,而眼下随着上巳节即将来临,大家对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的由来简介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详细介绍下上巳节的由来和风俗。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上日节有祓楔、畔浴、放风筝、出游、互赠香草等风俗。 上巳节的传说
1.纪念伏羲氏 上巳节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2.纪念黄帝诞辰 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传说,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

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
3.庆祝西王母蟠桃会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每年此日各路神仙都会赴瑶池献礼祝寿,著名的“麻姑献寿”由此产生。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

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4.纪念道教真武大帝 农历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上巳节的意义 上巳节俗的核心称为“祓禊”,“祓”是除恶的祭礼,而“禊”指用水来清洁洗涤。

上古的祓禊仪式包含了“执兰招魂”的环节。在古人的观念中,水域一向被认为是阴界的入口,所以在这个亡者的魂魄如同春天的草木一般萌动苏醒的季节里,人们便在水边举行仪式,招魂续魄。这是祈求生命的安详。 祓禊仪式还包含了“求爱”和“乞子”的环节,这是渴求生命的延续。

为了得子,妇女们还在沐浴的时候捡食浮在水中的生殖象征物,如鸡蛋,如枣子。晋张协《洛禊赋》中“浮素卵以蔽水,洒玄醪于中河”、南朝梁庾肩吾《三日侍兰亭曲水宴诗》中“踊跃赬鱼出,参差绛枣浮”等,说的就是食浮卵、浮枣乞子的习俗。 上巳节的文化价值 上巳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展现着中国从古至今的生活风貌,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价值、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巳节作为黄帝诞辰节,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 上巳节展现了大量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粹。例如上巳节的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关于上巳节的大量文学作品记载都是宝贵的民族精神产品。

文人们“曲水流觞”的活动充满高雅的艺术气息。踏春游春、采荠菜、听蛙鸣、亲近自然以及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活动展现着健康的生活情趣。 祈求健康长寿的祭拜活动、象征吉祥吉利的各种民俗凝聚着中国历代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些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激励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另外,上巳节的一些民俗也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例如用荠菜煮鸡蛋、妇女戴荠菜花防头痛的民俗。

现代中医学研究显示,荠菜味甘淡、性微寒,能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清热利尿。 上巳节要做什么
1.淋浴 淋浴,远古大家去小河边河边,唐宋时时兴去泡温泉特别是在露天温泉池以春夜清洗污渍,觉得那样作能够去除全部冬季所囤积的病虫害,在新的一年里清理免疫系统,万事如意。那时候大家觉得女性男性不育是神鬼作怪,就运用上巳节的淋浴医治不孕不育症。

那样长此以往,相沿成习,把淋浴变为上巳节的关键内容。
2.荠菜煮鸡蛋 上巳节,中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风俗习惯。茼蒿又被称为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发育在田头地脚线的一种山野菜。虽然是山野菜,却鲜美爽口、营养丰富。

春季更是吃料茼蒿的时节。春食茼蒿也是在我国民俗日益突出的民间风俗。
3.踏春出行 三月初三,全家老小出行,有的别人带著下酒菜在野外野炊,而这时候更是喜迎春第一支桃花对外开放的阶段,自古“三月桃花香”的叫法,在大城市内沉寂了一个冬季的大家,春暖花开乍寒,大家迈向野外变成“三月三”的一个主题活动了。


4.女儿节 在少数名族内仍保存三月三七夕节的风俗习惯。例如这一天苗族姑娘衣着盛放,赶到一个固定不动的地区展�。

2022年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时候,能做什么,要注意什么?

2022年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时候? 农历: 二0二二年三月初三 公历: 2022年04月03日,星期日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上巳节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一词最早收录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农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2022年三月三上巳节能做什么? 农历: 二0二二年三月初三日; 公历: 2022年04月03日,星期日,冲龙煞北 【今日黄历所宜】 提亲 求婚 订婚 裁衣 开光 破土 开渠 安门 穿井 理发 打官司 起工架马 【今日黄历所忌】 结婚 出行 搬家 求财 安床 赴任 安葬 奠基 开工 开张 开业 砌灶 上梁 上官 补垣 行船 学艺 开生坟 出财放债 乘船渡水 从2022年三月三上巳节的 【黄历所宜】 来看,这天适合做的主要事项有:提亲、求婚、订婚、破土、安门、理发、打官司 等。 三月三上巳节要注意什么?
1.忌说鬼字 上巳节有祭祀祭祖的习俗,这种日子一般阴气是比较重的,容易招来阴魂,所以说话做事都要特别小心,尽量不要说出相关字眼。


2.忌遮额头 额头有正气之光,不要让头发遮住额头,否则会影响你的运气,尤其是在三月三这种有祭祀祭祖习俗的节日,额头更要露出来为好。
3.忌踩纸钱 三月三上巳节在祭祀时,无论是纸钱还是祭品,在烧的时候不可乱踩乱跳,否则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其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4.忌晾洗衣物 水是属阴的,而洗后潮湿未干的衣物,容易吸引阴魂,并被附在上面,所以在三月三这种祭祀节日里,最好不要晾晒衣物,也不要挂在看得见的地方。


5.忌拍他人肩头 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头顶与两肩,会让鬼魂等不敢近身。而三月三属于祭祀节日,所以这天不要随意乱拍他人肩头,也不要让他人拍自己的肩头。

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已节做什么?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曲水流觞” 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典故出处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军 政 高 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

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 第一 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

有诗:1兰亭曲水擅风流。移宴向清秋。2流觞元已奚所因,更指三日为良辰。

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3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4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三月三这天人们要干什么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1.上巳节;
2.壮族三月三歌节;
3.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也叫西王母、瑶池金母,在神话传说中,每逢三月三就天宫就会大摆蟠桃盛宴款待众仙。
4.农历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因为以前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这一说法。

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 《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

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_(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_(chn,病),为大_”。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唐以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淡出。 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从宋元时代开始,渐渐不显,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的情怀。

与此同时,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混同的趋向,最终寒食“并”入清明,上巳“躲”进清明。 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三月三这天人们要干什么?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5.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继续浏览:

上一篇:邮政快递过年什么时候上班?邮政和快递过年放假吗

下一篇:献血者的血液可以直接输给病人吗?献血者献出的血液可以直接输注给病人吗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