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作曲家是谁?天鹅湖是谁的作品
天鹅湖作曲家是柴可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伏特金斯克市,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 1864年,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1867年,《第一交响曲》在莫斯科首次演出。1870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莫斯科初次演出。1876年,与梅克夫人开始通信。1877年,芭蕾舞剧《天鹅湖》首演。

创作特征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有两个鲜明特征,一个是深刻的抒情性,另一个是强烈的戏剧性。抒情性特征突出地体现于旋律。柴可夫斯基每部作品的主题旋律都十分鲜明,线条委婉悠长,运动起伏跌宕,音调亲切自然,感情色彩浓郁,可以说是高度艺术化的结晶,是发自内心的倾诉和表白,所以能激起听众心灵的共鸣 。

舞剧
柴可夫斯基的舞剧音乐创作不仅在俄国音乐史上具有开创性,而且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三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早就成为雅俗共赏的古典芭蕾舞剧的代表作,经久不衰地活跃在舞台上。他在舞剧音乐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使舞剧音乐戏剧化和交响化,使其具有独立性,成为舞剧的灵魂,不仅能与舞蹈表演融为一体,而且可以离开舞蹈作为独立的管弦乐作品来欣赏
《天鹅湖》作曲家是谁?
《天鹅湖》作曲家是柴科夫斯基,作于1876年夏季。剧本由别吉切夫和格尔采尔根据俄罗斯古老的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1895年由著名舞剧编导彼季帕及伊凡诺夫执导上演柴科夫斯基的原著《天鹅湖》。其中根据柴科夫斯基的富于交响性的舞剧音乐设计的舞蹈动作,不仅风格新颖、完美,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至今仍是苏联舞剧家遵循的典范。改编舞剧特色《天鹅湖》是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舞剧。他的音乐与以前的公式化的舞剧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他的舞剧中,使音乐和作品内容及舞蹈动作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表现力,使舞剧音乐具有交响乐的深度。作者在其中赋予了女主人公奥杰塔纯洁、优美的主题旋律,也就是众人皆知的“天鹅主题”:它象征着奥杰塔的温柔美丽、凄切动人的形象。
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在苏联舞蹈专家古雪夫的指导下,演出了《天鹅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天鹅湖》已成为各个芭蕾舞剧团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
天鹅湖是谁的作品 天鹅湖的作者是谁
1.《天鹅湖》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古典芭蕾舞剧的典范。
2.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作于1876年。
天鹅湖是谁创作的
《天鹅湖》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古典芭蕾舞剧的典范。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Lyn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1859年毕业于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彼得堡音乐学院)。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即6号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 。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广大知识阶层的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天鹅湖的作者是谁?
芭蕾舞天鹅湖作者: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语: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作品有民族乐派特征,但仍以浪漫风格为基准。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二十二岁时柴可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可莱·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在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尤其他对旋律性的重视;他甚至模仿莫札特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对于瓦格纳音乐中的一些特性他却很反感,认为瓦格纳过于重视管弦乐队而忽略了声乐,柴可夫斯基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扩展资料:1893年,在首演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九天后,柴可夫斯基死于圣彼得堡的家中。有些音乐学家(如Milton Cross及David Ewen)认为,柴可夫斯基对于死亡早有觉悟,而第六号交响曲正是他写给自己的安魂曲。第一主题之后紧接着快速的弦乐变化旋律以及强而有力的和声,随后出现的长号旋律和前后的旋律都没有关连,此种突兀插入的乐段(non sequitur),一般认为是俄罗斯东正教死者弥撒典型的曲式。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常被流行音乐和电影引用,例如《交响人生》中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仍然可以听出浓厚的俄国风范。
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作者是什么国家的谁?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写《天鹅湖》是在1875年,那时他已经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交响乐作品和歌剧,展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在俄国音乐界已经享有一定的声誉。一般来说,这样的作曲家不会涉猎舞剧音乐。
”他认为在柴可夫斯基之前的俄国芭蕾音乐传统,“就是把舞剧和杂耍音乐混为一谈”。杂耍也罢,马戏班子也罢,柴可夫斯基不在乎这些,此时他已经开始关注芭蕾音乐并且决定涉足其中。他对舞剧音乐没有任何偏见,他说:“我不明白,在舞剧音乐这个名词里包含着一些什么值得非难的地方。”所以,1875年,当莫斯科国家大剧院向柴可夫斯基发出邀请,请其写一部舞剧音乐时,柴可夫斯基立即答应下来。他在写给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信中说:“我接受《天鹅湖》的作曲工作,一方面固然是为了钱;另一个原因是,从很早以前,我就想在这片音乐天地中试试自己的本领。”《天鹅湖》的作曲酬金是800卢布,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可是相比莫斯科音乐学院每月50卢布的薪金来说,已经很可观了。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三大歌舞剧音乐作者是谁?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三大芭蕾舞剧的音乐作者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其中,《天鹅湖》几乎成为了芭蕾舞剧的代名词,是柴可夫斯基的成名作。
1877年,柴可夫斯基为莫斯科大剧院创作了《天鹅湖》音乐,大剧院指示要“强调俄罗斯民族风格”,首演前受导演列津格尔委托又加上了一些性格舞,演出反响平平,被评论家讥为“迎合大众”。当时已经年近40,不得志的柴可夫斯基得到了以为贵妇的资助,得以前往欧洲学习。当他重返圣彼得堡时,马林斯基向他身处橄榄枝。柴可夫斯基因为《天鹅湖》倍受打击,本已无心再创作芭蕾舞剧音乐了。1888年5月13日,他收到了来自符谢沃洛日斯基的信,劝说他参与《睡美人》,柴可夫斯基被剧本的童趣和诗意所打动,因此接受了这一邀请。柴可夫斯基和彼季帕刚一见面,就拿到了彼季帕专门为作曲家准备的“结构计划”,根据这个表格,柴可夫斯基能够在作曲之前就对时长、人物、拍子等细节有基本的掌握。彼季帕对配乐的深刻理解和对作曲家的尊重,令柴可夫斯基一扫心理阴影。
1890年,由柴可夫斯基作曲、彼季帕编舞的《睡美人》首次在马林斯基剧院上演,获得了罕见的成功。紧接着,二人又合作了《胡桃夹子》,柴可夫斯基获得了极大的创作自由,甚至突破了彼季帕原本的作曲计划,这部舞剧至今仍是芭蕾舞台上的经典。直到柴可夫斯基去世,《天鹅湖》仍然没有受到认可。
彼季帕和列夫·伊万诺夫开始重新修订《天鹅湖》,作为柴可夫斯基逝世一周年纪念晚会的节目。1895年由彼季帕担任总编导的修订版《天鹅湖》全剧登上了马林斯基的舞台,目前传世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就是以此为蓝本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