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义以为质是什么意思?“君子义以为质
君子义以为质的意思是:君子以义作为根本。“君子义以为质”出自春秋孔子的《论语·卫灵公》18章,原文为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君子义以为质
《论语·卫灵公》记载了孔子关于“义”的一段论述。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此句中孙(xùn)同“逊”,谦逊。意思是说,君子以义作为立身之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言辞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去完成。这就是君子啊!另外,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还有类似表述:“君子义以为上。”

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质”“义以为上”,要求君子必须是重义、行义之人,同时还要“礼以行之”。关于“义”,《礼记·中庸》解释为“义者,宜也”,即“义”是人们应当承担的责任,其所考量的是行为的正当性。“义”的繁体字为“義”,《说文解字》释为:“義,从我从羊。”清代段玉裁注曰:“从我从羊者,与善、美同义。”可知,“义”是善与美的标准。
“君子义以为质”是什么意思?
此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十五》 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 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 这就是君子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是什么意思?
意思: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原文选段: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释义: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扩展资料人物思想成就: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
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
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这句话的意思!出自哪?
意思: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原文选段: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子曰:“由!知德者鲜矣。”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扩展资料《论 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意思: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本,依照礼来实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述,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样做才是君子啊!”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2.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言语都和义理不相尖,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很难教导。”
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译文: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本,依照礼来实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述,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
这样做才是君子啊!”
4.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5.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死后自己的名字不被人称道。”
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
”
7.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译文:孔子说:“君子矜持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与人结成宗派。”扩展资料:《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